“抬起手,蹲下跳!”跟着老师的口令,特需儿童心雨(化名)尝试了几次跳格子都失败后,又一次迟缓地挥动双臂,终于成功跳前进了一格。这让身旁陪伴开展晨间活动的上城区新教师陈怡卉倍感欣喜。
今天上午,包括陈怡卉在内的60名上城区2022届新教师走进杭州市艮山路学校,在这所特殊教育学校里进行爱心体验培训。
为期半天爱心体验
既是志愿服务又是观摩学习
自2016年起,上城区教育学院每年都会组织新教师进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一次基于体验的浸润式培训。每次为期半天,既是志愿服务,又是观摩学习。
“新教师通常会有一个心理调试期,尤其刚入职第一年受到的从教信念冲击最大。” 上城区教育学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师训员刘英介绍道,通过往年的爱心培训,当新教师亲身体验过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面对学生需要更多耐心和爱心、花费更多精力和心血后,他们便会带着自我反思提高对普通学生的悦纳度,这对于引导新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很有意义。
同时,如今普通学校里也有不少随班就读的特需儿童,通过实践提高新教师对于特需儿童的认知很有必要。陈怡卉的班上就有一个8岁的男生乐乐(化名)由于感统失调需要特别关注,“他非常好动,常常控制不住自己。”
因此参加此次爱心培训,陈怡卉格外认真,并受益匪浅,“我发现这里的老师特别善于用‘生活微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无论是教学还是培养生活习惯,尽量用生活里接触过的情景去代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关注特需儿童教育
3000多名新教师全情参与
此次爱心培训除了要完成听课笔记及记录体验心得之外,还有一个圆桌分享环节。新教师分组交流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与杭州市艮山路学校骨干教师面对面进行答疑解惑。
“面对特需儿童,你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和精力。”姚蓉一毕业就进入了杭州市艮山路学校,今年是从教的第6年,她的真情分享打动了许多在场的新教师。
姚蓉是体育老师,最初她以为有足够的爱心就行,事实证明远比想象得更难。“比如向左转、向右转,即使教十遍,有些学生可能还是不能领会,我每次在说口令的时候都需要亲身示范。但只要你有耐心,通过特教专业培训,总能找到方法去和他们交流。”
她说,每当带着学生去参加特奥运动会,最有成就感的不是学生们拿到田径项目的金牌或银牌,“而是他们能遵守规则,与裁判礼貌地进行交流时别人夸一句‘这些孩子好乖’。”
记者了解到,从2016年至今,上城区已组织3000多名新教师开展了该爱心体验培训,并通过不少新教师的自行宣传,联系所从教学校与杭州市艮山路学校开展志愿联谊互动。
杭州市艮山路学校于2012年建校起便成立了“智•爱”教育康复组、“智•爱”志愿者服务队,积极整合教育、家庭、社会等优质资源,进一步拓展普惠性教育服务渠道,建立3个校外卫星班和3个校外实训点,完成了15年特殊教育服务所匹配的课程支持体系架构,现有义务教育学段一至九年级9个班级,在籍学生111名,教职工25名,累计毕业学生45人,努力实现让特殊学生家庭能够“放心走进来、放心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