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海楠
继今年年初中国和菲律宾共同签署一系列投资协议后,中菲两国共谋经贸合作迎来新动作,双边贸易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又添全新注脚。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同意在福建省漳州市设立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要求示范园区发展坚持分步实施,确定近、中、远三个阶段发展目标,最终实现:到2035年,国际产业服务体系完备,对外合作机制完善,经贸创新发展窗口作用显现,成为与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地缘优势与产业互补促园区落地
根据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总体方案,将围绕资源互补、创新发展、科技研发、服务业合作等四个方面部署实施16项具体任务,其中,在建设资源互补的贸易投资园区方面,涉及建设原材料集散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中菲石化产业合作中心、建设活禽畜进口及禽畜加工产业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创新投资方式等6项任务。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菲律宾研究中心主任代帆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菲律宾作为农业国家,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利用我国的科技、物流、数字化等优势,建设活禽畜进口及禽畜加工产业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有利于提高菲律宾的农业发展水平和加快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
“菲律宾的能源石化产业与我国也有着鲜明互补性。以科技研发为中心的产业合作新模式,实现绿色低碳能源石化等产业合作,也契合中菲两国以及菲律宾当前发展的重点。”代帆认为。
除产业优势互补外,地缘优势也备受双方期待,尤其是将对我国今后的石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形成利好。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托于福建省与菲律宾的地缘优势,菲律宾拥有的多港口优势将得以充分发挥,比如,建立石化产业合作有助于中国成品油的出口;再比如,菲律宾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通过中菲产业能源和石化产业深度合作,完善产业链条,将互利中菲双方。
企盼桥梁纽带效应外溢东盟各国
近年来,中菲双边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商务部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并跃升为菲第二大出口市场。菲方统计则显示,2016年—2021年,中国企业对菲律宾协议投资额累计约29亿美元,涉及服务外包、物流、农业、钢铁、通信等领域,展现出较强活力。
这也让各界对中菲共建合作园区发挥出强化双边经贸关系作用,继而形成外溢东盟各国合作的示范效应心生期待。国务院批复也寄望园区建设成为“与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桥梁和纽带”,这背后,鲜明揭示了园区建设要凸显示范意义,其桥梁纽带效应的外溢作用,终将惠及东盟各国。
代帆说,如果中菲两国以园区合作为载体,通过优势互补和产业合作实现共赢,既可以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可以为未来中国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形成外溢和示范效应,从而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林伯强表示,中菲此次共建合作园区定位“经贸创新发展”,意味着一定会在体制机制、对外交流等方面有所创新,提升对外合作效率,利好产业合作与贸易发展。他强调,这也将形成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为沿海省份尤其是针对东南亚经济体有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的地方带来借鉴,提供优势互补的合作方案。
“商务部将充分发挥中菲各层级合作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协调推动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跟踪分析和指导服务,复制推广现有成熟经验和做法,支持示范园区健康持续创新发展。”商务部亚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商务部将按照批复要求,支持福建省抓实抓好总体方案落地见效,持续完善支持政策,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示范园区建设,同时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指导示范园区完善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组织实施。
举报/反馈

中国经济时报

25万获赞 18.2万粉丝
国研中心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经济类日报
中国经济时报社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