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作为北京市顺义区唯一“新市镇”,杨镇出台“42条”硬核招商政策,单项最高扶持资金达到企业镇域经济贡献的70%,兑现企业扶持资金达1400万元。2023年开年,杨镇吸引了30余家企业签约落地,注册资金超2.7亿元,预计实现税收超2亿元,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杨镇2023年招商引资大会。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市镇”有奔头
杨镇是顺义区最大的镇,镇域面积96平方公里,占顺义区总面积近十分之一,地处顺义区潮白河东部九镇中心,与其余八镇均接壤,蔬菜产量占顺义蔬菜总产量四分之一,汉石桥湿地与北京国际鲜花港一南一北,让杨镇成为京郊生态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打卡地。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杨镇自古便是华北商品集散地,杨镇大集、曾庄大鼓声名远扬,历史上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第四京东杨各庄”的美誉,清康熙年间被列为全国八大名镇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齐名。近年来,依托北京城市学院研究院、智库人才、校办企业科技研发支撑,杨镇推动“校-产-镇”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明确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选择在城市重要发展廊道和主要交通沿线、具有良好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高的地区,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功能相对独立、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新市镇。新市镇是指辐射带动和服务周边乡镇地区发展,承接中心城区部分专项功能疏解转移,具有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新型城镇。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分区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市镇”“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并要求重点把握好新型城镇建设的3种形态,切实发挥镇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新市镇”的划定,赋予了杨镇更多辐射带动功能,推进河东河西均衡发展,促进校镇融合发展,完善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承载能力,着力建设成为“科教融合创新镇、文化交汇集聚镇、绿色休闲生态镇、品质魅力新市镇”。
“42条”政策硬核招商
在招商引资大会上,杨镇地区党委书记于长雷详细解读了“42条”招商引资政策,他表示,杨镇对新迁入或新注册在镇且正常经营纳税的企业进行扶持,根据镇域经济贡献和经营收入等指标,采取综合打分法,对当年镇域经济贡献100万元以上的注册型企业扶持比例达到50%,值得注意的是“小巨人”“独角兽”“瞪羚”“隐形冠军”和总部型企业,还将在此基础上扶持资金比例再提高20%,也就是说单项最高扶持资金可达企业镇域经济贡献的70%。此外,政策还涉及到存量企业、中介机构、企业高管等一系列扶持办法,鼓励和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在杨镇投资兴业。
杨镇地区党委书记于长雷解读“42条”招商引资政策。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在硬核惠企政策的支撑下,2022年杨镇招商引资成果显著,仅亿元以上项目就有5个。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杨镇专门拿出1400万元用于兑现符合条件的企业、机构和个人,近50家企业获得扶持资金,其中,东方雨虹获得近500万元的企业扶持资金,东方雨虹董事长李卫国先生和首席财务官分别获得高管奖励;汉石桥村书记作为北京亿洋时代楼宇科技公司的协调引入人,拔得村书记招商奖励头筹。
值得一提的是,杨镇配套推出了人才公寓,为高层次人才工作与安家发展提供便利。该项目位于杨镇产业基地内,建有近800套住宅,其中包括一居室、两居室等多样户型,水、电、热配套设施齐全,还配备了电视、空调、热水器等家电,可实现“拎包入住”。设施配套“15分钟生活圈”,包含顺义区第二医院、双阳公园、中关村一小顺义学校、杨镇中心幼儿园、政务服务中心等一系列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可为入驻杨镇的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北京应用型科技创新“微中心”
记者从大会了解到,杨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这也是顺义区第一个镇街层面规划,预计到2023年8月获批,6个村棚改拆迁释放出的310公顷优质空间,将为发展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包括居住用地94公顷、商业用地64公顷、产业用地123公顷。同时,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纳入规划编制,为M15号线东延至杨镇预留空间廊道,届时,杨镇将承载辐射带动河东地区发展的更多重要节点。
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承载地,杨镇工业区位优势明显,是顺义区级工业区,成立于2000年,总面积250公顷。杨镇工业区主要承接中心城区产业功能转移,依托新市镇建设,吸引研发创新、创业孵化、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聚集,未来将被打造成为北京应用型科技创新“微中心”。
截至目前,工业区已经引入法国世界500强企业英瑞杰,以及金海螺、优美特等企业,累计31家实体企业入驻,现有1家汽车整车企业北京现代三工厂,零部件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集中在装备制造和新材料领域。此外,杨镇工业区与辖区龙头企业东方雨虹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整合“1+X”思维,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共同打造东方雨虹绿色生态产业小镇项目,逐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和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杨镇与中介机构代表北京青年企业家商会签约。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据悉,未来,杨镇将着力构建“一校区、一院区、一商区、一园区”的总体布局,依托北京城市学院现有资源,再引入一家三甲医院、一个高端商业综合体和以高端制造业、科技研发等功能为主体的高精尖产业项目,提升新市镇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品质,为新市镇的长远发展注入动力。
声音
领跑“新市镇”,亮出“金名片”
杨镇地区党委副书记、镇长安建军发言。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作为北京市“新市镇”之一,这是杨镇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辖区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2022年,杨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位于顺义区第一,发展势头引领全区。杨镇的工业区腾笼换鸟,循环经济产业园节能减排,两个园区形成了“双核”联动的产业格局,承接企业落户发展空间充足。杨镇推出的招商引资政策,重奖企业、重奖高管、重奖中介、重奖个人,从政务服务一窗受理到不见面网上通办,杨镇为企业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务。
——杨镇地区党委副书记、镇长安建军
记者手记
一场招商会释放出的经济回暖信号
杨镇这个常住7万多人口的“新市镇”,在2023年开年就吸引了3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涵盖科技应用、管理咨询、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杨镇跑出的招商速度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在已经入驻杨镇的企业中,也不乏“隐形冠军”东方雨虹 、“小巨人”优美特、现代三厂等优质企业。
为了更好地招商引资,杨镇没有被动承接核心区功能疏解,而是主动出击,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奖励企业、奖励中介、奖励高管、奖励个人,目前已经初显成效。特别的是,杨镇推出的奖励中介机构政策,对引入“独角兽”“瞪羚”“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的中介机构,一次性兑现政策奖励每家50万元。这样的奖励政策不多见,从结果来看却行之有效,其中签约的中介机构代表北京青年企业家商会,预计2023年将为杨镇引进百余家企业。
好政策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优质企业给杨镇的发展提振信心,“新市镇”的经济如北京的春天一样,正回暖复苏。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王贵彬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489万获赞 681.3万粉丝
新京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2003年11月11日创刊。新京报社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情分析、政务服务、金融信息、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公益文创、活动会展等功能,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