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宋笛 当地时间2月21日,欧盟基准碳配额主力期货合约价格(EUA)首次突破100欧元/吨,达到2005年欧盟碳市场启动以来的历史高点。

作为全球建立最早、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碳市场,欧盟碳市场经过了近20年的摸索,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欧盟碳市场碳价呈现持续低迷的状态。但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从2018年开始欧盟碳市场碳价快速增长,这一趋势在2022年以来表现格外明显。

经济观察报就此专访了路孚特电力与碳首席分析师秦炎。秦炎认为,多种因素推高了现阶段的欧盟碳价,但最主要的是欧盟在2022年底敲定了Fitfor55气候计划下的碳市场改革方案,并提高了碳市场减排目标,至2030年减排62%。在秦炎看来,归根到底,在这一轮碳价上涨中,起到根本作用的是欧盟的气候雄心。

中国碳市场成立以来,碳价呈现了稳步缓增的态势。2022年全国碳市场碳配额交易加权平均价为55.3元/吨。

秦炎认为,除了两个市场所处阶段的不同,中欧两个碳市场价格的差异也与能源结构相关。碳价实际反映的是减排成本,欧盟减排的成本主要是推动气电代替煤电或可再生新能源替代煤电的成本,而中国目前的主要减排方式是提高煤电的效率,所需成本较低。

但在政策设计方式上,仍有可供借鉴之处。“回顾欧盟碳市场发展十几年的经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气候政策导向和碳市场的政策。”秦炎说。

经济观察报:当地2月21日,欧盟基准碳配额主力期货合约价格(EUA)首次突破100欧元/吨,达到历史高点。你认为主要有哪些因素在目前这个时间点推高了欧盟的碳价?

秦炎:欧盟碳价大幅上升,是短期履约需求和经济复苏预期以及政策利好等多重因素的作用。短期内,四月底为碳市场履约期限,第一季度通常有履约需求的支撑。此外,能源价格尤其是天然气价格的下降,欧洲能源危机有所缓和,经济活动和工业活动有复苏的迹象,那么工业活动上升会增加碳排放和配额需求,利好碳价。

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碳市场政策利好,因为欧盟在去年12月底经过一年多的磋商终于敲定了Fitfor55气候计划下的碳市场改革方案,并且提高了碳市场减排目标,2030年减排62%。与此同时,要扩容碳市场,纳入航运业,减少航空业的免费配额,陆续纳入建筑和陆路交通行业,并且开始碳边境调节机制也就是碳关税,削减工业企业的免费配额。预期欧盟在第二季度正式将碳市场改革方案立法。所以,碳市场配额总量的收紧,意味着配额将会越来越稀缺,有盈余配额的企业会惜售,缺配额的企业会加大采购力度,因为不然就得花高额成本来减排。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于欧盟碳配额这一流动性好的资产也兴趣高涨,有的把碳配额价格作为气候政策的风向标,或者有的直接投资碳配额来抵消其持有的资产组合的气候风险,这些都增加了对碳配额的需求。

经济观察报:欧盟碳市场经过了长期的运营,从既有的经验来看,碳市场碳价和当地工业企业的活跃度是什么关系?哪种情况表现得更为明显:是经济复苏带动了碳价回升还是碳价回升推高了企业的成本,从而抑制了经济活力?

秦炎:碳市场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最优减排成本的机制。从欧洲的经验来看,2005年碳市场试运行,2008年正式启动。利用这个市场机制,就是为了更加灵活地实现气候目标,同时不给企业增加负担。工业活动衰退,碳排放下降,那么碳配额价格就下降,不给企业增加额外的碳价负担。比如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欧洲工业活动大幅下滑,碳价也随之下跌。工业活动反弹,那么碳排放上升,配额需求就上升,碳价上升,激励企业投资低碳技术和减排。

但是,这个机制的设计,肯定也得考虑到保持工业企业的竞争性,也就是不能为了提高碳价而提高,不顾实际情况给企业加码,这也就是为什么欧洲碳市场初始阶段,碳配额的发放还是比较宽松的,循序渐进的,逐渐收紧。

2021年能源危机,碳价大幅上升,确实是在经济运行下滑的时候,也给企业增加了碳成本。但是,得益于欧盟从2013年开始,就引入了配额拍卖机制,覆盖了每年配额总量的大约一半,以后这个比例还要上升,这就意味着,碳价涨了,虽然企业碳成本也提高了,但欧洲国家拍卖碳配额的收入也会上升,这些资金可以用来纾困,帮助工业企业应对高涨的能源价格,或者投资低碳技术,还是有益处的。目前欧洲碳价涨到100欧元之后,Eurofer欧洲钢铁协会说,虽然钢铁行业有一部分免费配额,但是一吨钢铁所增加的碳成本大概在30欧元-40欧元,也不可忽视。这些增加的成本,大概率会被生产商加入产品,转移给消费者。

碳价上升,那么优先采用了低碳技术的企业和低碳的产品,就更有竞争力,这也体现了碳市场机制推动减排的作用。

经济观察报:这一轮欧盟碳价的新高有一个从2021年逐渐增长的基础,这一年中欧盟碳价屡破新高,其中最基础的动力是什么?是来源于欧盟新的碳政策设计还是能源、产业市场的变动?你对欧盟碳价格接下来的预测是什么样的?

秦炎:欧盟碳市场经历了很多年的低谷。金融危机使得配额累积严重过剩,供过于求,碳价个位数。2017年开始,碳价开始陆续上涨到两位数 ,突破50欧元,去年几乎接近100欧元,现在突破了100欧元。

碳价的反弹和这个涨幅,最根本的推动因素还是欧盟的气候雄心和碳市场改革方案。2009年碳价暴跌之后,欧盟面临很多批评,碳价这么低,怎么推动减排,那么欧盟就不断地讨论各种碳市场改革方案,来使得碳市场重新发挥作用。最终在2018年,欧盟通过了碳市场第四期的改革方案,覆盖2021-2030年,收紧配额总量发放,提高配额拍卖的比例,这就使得控排企业更加意识到碳成本和配额的稀缺。

2019年,欧盟又正式通过了市场稳定储备机制 (MarketStabilityReserve,MSR),可以动态的稳定市场配额供需,也减少了市场主体的顾虑。比如在疫情或者经济下行导致排放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MSR就可以减少更多的配额拍卖量,收紧供给,将这些过剩碳配额存入储备,成为市场供需的稳定器。

2021年,欧盟提出了Fitfor55气候计划,也就是把2030年减排目标提高为55%,其中碳市场覆盖行业的减排目标至少为61%。这就意味着碳市场覆盖行业需要加大减排力度,或者购入碳配额,避免短缺。

所以,气候雄心是支持欧洲碳价的重要因素,将继续支撑欧盟碳价。例如,去年二月底俄乌冲突的爆发导致恐慌抛售,碳价腰斩至55欧元,之后欧盟推出了REPowerEU计划,宣布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并且重申碳市场是欧洲气候政策的基石,稳定市场信心,碳价回升。

路孚特碳组根据自有的欧洲碳市场供需模型和2030年碳市场减排62%等假设,预测欧盟碳配额价格将从2022年的81欧元均价,逐年上涨至2030年超过130欧元/吨,届时反映欧洲工业的减排成本,比如绿氢比如CCUS等。

经济观察报:欧盟碳市场和中国碳市场价格有巨大的差异,按照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在今年10月1日后,是否会成为某些行业的“碳关税”,你预计会对中国对欧出口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秦炎:是的。欧盟碳价远高于目前中国国家碳市场价格。

但这个是因为两个市场处于不同的阶段。我的一个观点,就是不能把2023年的中国市场和欧盟市场比,因为中国市场才刚刚启动一两年,刚开始都是摸索阶段,比较宽松是正常的。欧盟碳市场2005-2007年也是试运行,配额都是免费发放,而且也超发。

除了起始阶段配额发放宽松,价格的差异也在于中欧能源结构、能源市场和减排潜力的阶段的不同。碳价反映的是减排成本。欧洲碳价目前起到的减排作用,主要是推动气电替代煤电,或者激励可再生能源投资替代火电。所以我们常常用一个理论的燃料转换价格来作为碳价的风向标。但中国的能源结构尤其是发电结构还是以煤电为主,气电很少,所以不存在欧洲这种发电行业的燃料转换机制,目前可能实现减排主要是高效率的煤电替代低效率的煤电,这个成本是低于欧盟现阶段的减排成本的,以后会陆续上升,反映其他行业的减排成本。

去年底,欧盟在Fitfor55框架中正式设立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今年正式立法,将对某些向欧盟出口的产品按照碳排放量征收碳关税,覆盖水泥、铝、钢铁等产品。出口产品到欧盟的企业需要支付CBAM证书的费用,和欧盟碳价挂钩。所以,这个首先就对出口企业的碳排放报送和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是对标欧盟碳市场的核算体系,管控生产活动的直接排放。但是对于中国对欧出口,目前影响并不大,而且影响的行业范围也有限,主要是钢铝产品。

碳市场覆盖的是电厂和能源密集型的基础原材料行业,CBAM覆盖的范围也跳不出这个圈。欧盟提出CBAM的主要目的是用其来替代现有的碳泄漏保护和补贴措施,然后对欧洲内的工业逐步削减免费碳配额来激励减排,而非对外收税。如果某个行业根本不在欧盟碳市场里,也就没有道理对相应的进口产品征收CBAM。

有些分析者宣称,将来欧盟“碳关税”的产品范围会进一步扩大,会扩展到汽车、机械、服装、光伏等许多行业,这是误读,忽视了欧盟碳市场的基本运行机理。对于供应链较长的产业部门比如汽车光伏等,碳市场释放的价格信号衰减,故而更有效的政策手段是推动供应链整体脱碳,欧盟会使用不同的“绿色贸易工具”。

经济观察报:目前中国碳市场的活跃度和碳价格整体呈现低迷状态,如果对照欧盟的碳市场机制,还有哪些进一步调整的空间?中国碳市场碳价高低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对于碳市场、碳价格应该持有一种怎么样的认识?

秦炎:欧盟碳交易占全球每年碳交易额的九成。欧盟碳配额也被认为是流动性最高的碳资产,所以受到投资者青睐。

回顾欧盟碳市场发展十几年的经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气候政策导向和碳市场的政策。比如欧盟每次都是提前好几年就确定了下一个阶段的碳市场的各项政策,包括基准值等。而中国国家碳市场的政策,经常就被延迟,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政策不了解,那么就会很谨慎,所以抑制了市场的活跃程度。

碳价水平高低,我认为还是要符合能源转型的节奏和国情,不用纠结于和欧洲相比如何。如上所叙述。中国的发电结构就不存在欧洲那种大规模的气电替代煤电,那么即使硬把碳价也抬高到100欧元/吨,730人民币/吨,那么也还是煤电发电,并不能起到减排的作用。所以碳市场机制是经济手段减排,不能脱离实际,过于激进,也会起到反作用,变为了负担,抑制了经济活动。

碳市场也和电力市场的发展阶段有关。欧洲的自由电力市场,边际定价机制,碳价传导入电价,发电企业把碳价成本转移给用户。比如今天欧洲市场电价峰值140欧元,其中90欧元都是碳价成本。但如果是中国双轨制电力市场,碳价向用户传导不了,那么成本都是发电侧承担,这个负担也很重。

与此同时,碳市场政策和碳税和绿电绿证等多种政策的协调也很重要。欧洲的气候能源政策框架中,碳市场确实成为了政策的基石,地位非常重要。

举报/反馈

经济观察报

899万获赞 94.6万粉丝
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资讯
鲲鹏计划获奖作者,经济观察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