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道场,其佛教历史源远流长,弥勒道场之说源自明代民间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现代官方认定是在2004年9月23日,“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印江护国寺召开,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蔚临,代表中国佛协发表讲话,认定“梵净山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为梵净山题字“弥勒道场”,与文殊道场五台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观音道场普陀山等,同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和道场。
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道场,其佛教历史源远流长,弥勒道场之说源自明代民间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现代官方认定是在2004年9月23日,“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印江护国寺召开,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蔚临,代表中国佛协发表讲话,认定“梵净山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为梵净山题字“弥勒道场”,与文殊道场五台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观音道场普陀山等,同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和道场。
佛教兴盛历史
梵净山真正开始大规模的佛教寺庙建设则在贵州建省之后,具体来说为明万历初年(1573年),佛教活动空前繁荣。
(这里提到开采朱砂与金矿,补充说下朱砂开采的一个重要地方:铜仁万山区,毗邻梵净山的江口县;万山区是个朱砂重镇,据说山区腹地因为开采朱砂,都是空的,故民间传说:“万山,是以丹得名”。目前万山区朱砂矿产枯竭,根据历史遗产开发建设朱砂古镇,还成立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
继续回到梵净山佛教的历史,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明王朝在梵净山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重建活动,明神宗降旨重建梵净山金顶,命妙玄为钦命僧,各级官员亲自前往督查,重建五寺、一洞、六殿。
在明末的战火当中,梵净山因为地处偏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所以在清朝前期依然走在继续兴旺的金光大道上。
到了清朝康乾盛世,其盛况更是胜过明代。
弥勒佛道场的起源和认定
梵净山的“弥勒道场”之名是在明代时候的民间传说。据说,梵净山金顶之上原来是一块完整的大石头。石头非常光滑,每天日出的时候都能映出红云,故有“红云金顶”之称。这块好地方引来了释迦和弥勒两个佛祖的争抢,最后两祖商量好,拿一柄金刀将大石头一劈两半,一人一半,于是就有了现在“金刀峡”的景观。后人以索桥链接金刀峡两边,并在两侧分别建立释迦、弥勒二殿,后来弥勒殿香火鼎盛,于是就有了弥勒道场山
,。又说布袋和尚在奉化长汀村应世,世传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雪窦寺是布袋和尚的弘法道场。所以,弥勒道场的传说有了最早的官方认证。
现代官方认证就是在文章一开始提到的2004年9月23日了。
自然景观
红云金顶是佛山之核心。绝峰上两殿鼎峙,两佛临銮,是名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红云之上盛开的一朵奇葩。实景观看,很有宫崎骏动漫中哈尔的空中城堡味道。有人说,“抬头仰望似天空之城,高处俯视如云中堡垒”,这就是梵净山人间仙境的美景。
梵净山这种种神奇、神圣的自然现象和人文遗迹,被科学界誉之为“地球和人类之宝”;佛教界则视为“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的人间实相。
世界遗产
其中黔金丝猴被誉为“地球的独生子”,因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全世界唯一的黔金丝猴产地,仅存800余只,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也属于极度濒危物种,是比大熊猫还稀有的“国宝”啊。
2020年,贵州铜仁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