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道场,其佛教历史源远流长,弥勒道场之说源自明代民间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现代官方认定是在2004年9月23日,“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印江护国寺召开,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蔚临,代表中国佛协发表讲话,认定“梵净山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为梵净山题字“弥勒道场”,与文殊道场五台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观音道场普陀山等,同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和道场。

梵净山蘑菇石


佛教兴盛历史

梵净山地区佛教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千多年前唐代时期周边已有寺庙和简单的佛教活动。
唐末五代的时候,据传言有河南僧人湛智来过这里,不过也没有留下文献的记载。

梵净山真正开始大规模的佛教寺庙建设则在贵州建省之后,具体来说为明万历初年(1573年),佛教活动空前繁荣。

可以总结为: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
明初,明朝政府在梵净山地区开采朱砂与金矿,派有官员督办;由于梵净山风光神奇,佛教于是兴盛起来,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故正式得名“梵净山”,民间则称“大佛山”。

(这里提到开采朱砂与金矿,补充说下朱砂开采的一个重要地方:铜仁万山区,毗邻梵净山的江口县;万山区是个朱砂重镇,据说山区腹地因为开采朱砂,都是空的,故民间传说:“万山,是以丹得名”。目前万山区朱砂矿产枯竭,根据历史遗产开发建设朱砂古镇,还成立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

万山区朱砂古镇

继续回到梵净山佛教的历史,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明王朝在梵净山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重建活动,明神宗降旨重建梵净山金顶,命妙玄为钦命僧,各级官员亲自前往督查,重建五寺、一洞、六殿。

在明末的战火当中,梵净山因为地处偏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所以在清朝前期依然走在继续兴旺的金光大道上。

到了清朝康乾盛世,其盛况更是胜过明代。

弥勒佛道场的起源和认定

所谓“道场”,源自印度佛教之“菩提道场”,原指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所坐的金刚座处,后来引申为修行佛法所在的地方。
弥勒道场,即是指传说中的弥勒菩萨修行或化现的场所。

梵净山的“弥勒道场”之名是在明代时候的民间传说。据说,梵净山金顶之上原来是一块完整的大石头。石头非常光滑,每天日出的时候都能映出红云,故有“红云金顶”之称。这块好地方引来了释迦和弥勒两个佛祖的争抢,最后两祖商量好,拿一柄金刀将大石头一劈两半,一人一半,于是就有了现在“金刀峡”的景观。后人以索桥链接金刀峡两边,并在两侧分别建立释迦、弥勒二殿,后来弥勒殿香火鼎盛,于是就有了弥勒道场山

梵净山“红云金顶”上的释迦、弥勒二殿

,。又说布袋和尚在奉化长汀村应世,世传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雪窦寺是布袋和尚的弘法道场。所以,弥勒道场的传说有了最早的官方认证。

现代官方认证就是在文章一开始提到的2004年9月23日了。

自然景观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其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
佛光是梵净山最奇特的天象奇观之一,在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分,人们在太阳相对的云雾上,经常可以看到七色光彩组合成的巨大光环,倏忽间飘飞而至,里面佛影端坐,庄严肃穆,其景奇异之极,其光绚丽之极!据权威部门统计,梵净山是中国所有名山中佛光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
佛教建筑以红云金顶日月升天为中心,以四大皇寺四十八座觉庵群星满地作接引。红云金顶与月镜山之间,正殿承恩寺与四、五卫星殿堂形成犄角之势,拥拱绝顶二佛。

红云金顶是佛山之核心。绝峰上两殿鼎峙,两佛临銮,是名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红云之上盛开的一朵奇葩。实景观看,很有宫崎骏动漫中哈尔的空中城堡味道。有人说,“抬头仰望似天空之城,高处俯视如云中堡垒”,这就是梵净山人间仙境的美景。

梵净山天空之城

梵净山这种种神奇、神圣的自然现象和人文遗迹,被科学界誉之为“地球和人类之宝”;佛教界则视为“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的人间实相。

世界遗产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地区,海拔2572米,系武陵山脉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梵净山山形复杂,环境多变,由此形成了全球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基地。根据科考资料,区内现有植物种类约2000余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31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有珙桐林、铁杉林、水青冈林、黄杨林等44个不同的森林类型。
原始森林里栖息着多种濒临灭绝的国家保护动物,如:黔金丝猴、藏酋猴、云豹、苏门羚、黑熊等。

其中黔金丝猴被誉为“地球的独生子”,因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全世界唯一的黔金丝猴产地,仅存800余只,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也属于极度濒危物种,是比大熊猫还稀有的“国宝”啊。

黔金丝猴

2020年,贵州铜仁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

举报/反馈

回村的张家小二

4675获赞 381粉丝
时间如白驹过隙,珍惜当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