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强大,人口也在不断地增长。
而老年人作为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老年人数量的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了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点关注对象。
因此解决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必须要应对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想要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社会长治久安,就必须要为中国绝大部分老人制定规范的养老政策,提供有利的养老福利待遇。
明白中国老龄化的发展特征,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找到适合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形势的老龄化矛盾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与措施
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的过程中还伴随着其他的问题产生,比如中国的出生率的降低以及养老负担的加重。
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中的绝大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之后收入下降,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降低。
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对于这些社会中的老年人,要付出更多的真心与爱心。
从政府的角度层面来说,政府要制定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修建一些免费提供给老人居住的养老院,以及增加老人在看病住院过程中的报销费用,真正做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保证老人的劳动合法权益,即使他们已经上了年岁。也许和那些青年人相比,不论是在工作能力还是工作效率上,老年人都略输一筹。
但是他们作为曾经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劳动力,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作为中国社会中的一个普通公民,也应该享受到平等的待遇,不应该受到歧视。
对于那些年迈之后仍然想工作的老年人,我们要提供机会,社会的一些公益机构可以与一些企业进行沟通交流。
在不打破企业自身发展的前提之下,尽可能的为这些再就业的老年人提供一些特殊的职位,解决老年人想要再就业的问题。
我们也从老年人再就业的这个态度中,真正的明白了什么叫学无止境,这些年迈的老人坚持不懈、努力工作学习,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社会、贡献给了子女。
再从家庭的层面来看,子女要对自己的年迈父母更加重视、更加关怀,在自己工作之余的时间出常回家看看,填补父母内心的孤独感,增加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时间。
其实对于已经上了年岁的父母来说,子女是他们晚年时期最主要的依靠。那些已经成年的子女,在工作之后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要拨出一部分用在照料自己的父母生活上。
这不仅仅是子女的义务与与责任,更是他们回馈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中的子女都选择外出务工,他们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孩子,独自在外打拼。
于是这些年迈的老人仿佛成了我们口中的“留守老人”,远在天边的子女不能够及时给予父母关心与照料,不能与父母面对面的交流互动。
进而也影响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也影响着子女赡养行为的实施,在没有子女陪在身旁照看的这个前提下,社区就接着承担着部分照料年迈老人的任务。
二、年迈老人享受的社区养老精神慰藉服务
由此社区在老年人的基础设施方面做了加强,他们为老年人建造了许多健身的器材,为老年人专门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免费场所。
使得这些没有子女在身旁陪伴的老人,可以有一个闲暇打趣的地方。
很多老人纷纷在白天结伴而来,他们聊着天、吃着瓜子、谈着生活。甚至有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他们的社区内还建成了小型的独立医疗护理机构。
在社区的老年人突发疾病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到这里进行基础的救治。
而这些小型医疗机构可谓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这里不仅有先进的科学医疗设备、完善的医药种类、高水平的医生、护士、还有完善的医疗保险机制。
老人在看病的过程中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很高,并且整个看病治疗过程中也不会花费很多的费用。
虽然社区在老人的生活照料以及医护护理方面都做足了准备,但是老年人的一个次要需求,他们却没有满足,那就是老年人的心理关怀建设。
在社区养老服务上,很多社区都只是单纯的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老人提供生活保障,往往都忽略了老人的心理健康建设。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情绪很容易出现问题,那些子女不能陪在身边的孤独感、伴侣去世的伤感、朋友离开的落寞感、身体状况下降的失落感、生活状况降低的落差感等等。
这些都会使得老年人变得更加敏感、生活中的产生的负面情绪更多。
如果这些消极的情绪不能够及时的处理消散的话,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不管是作为子女、还是作为社区的负责人都要对老人的心理健康十分的关注。
如今在我国积极推动社会养老服务的背景下,社区为老人开展精神慰藉服务,而这也已经成为了评判一个社区对待老人的标准之一。在北京朝阳就有一个社区实施的精神上慰藉老人的措施十分新颖。
这个社区每周会都会派志愿者到老人的家中与老人谈心交流,甚至有些志愿者还会自己带一些饭菜亲自上门为老人坐上一顿可口的餐食。
很多老人因为年迈腿脚不利索,所以长时间一个人呆在家中,只能吃一些简单的速食产品,他们没有力气爬上爬下去超市买新鲜的食材回来做饭。
长期下来,这些老人逐渐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变得不愿与他人交流,但他们的内心其实也很渴望他人的关心,更渴望子女的关怀。
所以志愿者的到来好像就是这些空巢老人生活中的一束阳光,为他们照亮了黑暗,且空旷的房屋。在做饭、吃饭、交流的这整个过程中,老人往往能够打开心扉。
诉说自己这段时间中内心的不悦与悲伤。而志愿者的陪伴正好可以降低老人内心的孤独感,提升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志愿者们还会在与老人交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告诉老人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也要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而这些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得老人的心理健康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老人们也更容易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
精神慰藉举措,使得这些长期一个人呆在家中的老人,多了一些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使得他们内心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更减少了老人们独自一人的时间,缓解了老人内心压抑的情绪,提升了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长此以往,精神慰藉举措已经成为了推动社区养老建设的主要力量了。
三、精神慰藉暖人心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政府所提供给社区的养老设施很多很完备,但是整体的利用率却很低。老年人对于这些设施的使用并不敏感。
其实我们站在老人的角度来想,在身心并不愉悦的前提之下,正常人都是不愿意出门走动的。
因此这些设施在社区被荒废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想要刺激老人对社区养老设备工具的使用,最终还是需要刺激老人的心理精神状态。
因为只有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之下,老人才会对周围的事物提起兴趣,才会以积极的态度生活参与到社会的生产发展中。
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在满得到满足之后,人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比如我们所说的情感方面的需要。
因为老人在整个社会群体中属于弱势,当老人与他人发生矛盾的时候,老人不论是在口述辩解,还是在事后解决上,都逊色于青壮年。
所以往往老人在发生矛盾之后,内心都是十分气愤,难以缓解,而这就导致老人很容易出现情绪的堆积,导致心理状况出现问题。
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要社区必须要加强养老人的心理关怀建设,必要的前提下,社区还可以住专门培育一些心理研究的人员,与老人进行交流,了解老人生活的困境,解决老人内心的烦忧,促使社区养老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结语
由此可见社区中组织更多的精神慰藉活动,对于老年群体的心理状况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除了类似于志愿者上门陪聊、上门做菜、社区建立医疗救助机构、搭建老人的娱乐活动平台等措施之外,政府还要加强对老人养老政策的实施,争取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真正的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充分的调动老年人力资源,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此外,社区还要着重关注那些独居、无儿无女的老人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照顾,实现从服务上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公共政策视角下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
《社区居家养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