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回顾中国传统社会的慈善发展历史,宋朝时期带来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

但是当时元代的慈善群体也十分的特别,元代慈善在近代慈善中的地位也比较高。

元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对后期传统社会慈善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继承和发扬的作用。

在元代的社会和文化方面,各类不同的文化人群体都融入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也包括了当时慈善在内的华夏文化传统,因此慈善文化在元代社会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并影响后世。

而慈善事业更是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提醒世人不要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祸害别人,从而儒家思想的影响,以仁爱为内容的慈善活动也是元朝的慈善内容之一。

一、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众所周知,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朝代。当时的元朝统一了天下,元朝的统治者对于汉人也是十分蔑视的。

当时在元朝统治者的号召之下,元朝不断扩展自己的疆域,不断向外扩张领土,导致战争不断发生。

只要一打仗,国家的财政开支就会急剧的飙升,就如古话所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而这些军费开销早就已经超出了政府的预算,最终就只能给老百姓增加赋税。

而这一做法也导致当时元朝全国上下一些地方变得十分贫困,老百姓更加的过不下去了,百姓们肯定会起义造反。当时不仅仅是百姓,元朝的军队生活也是十分艰难。

举例来说,如果当时的军队想要向中央财政府索要钱财,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当时的中央财政收入也不是十分的宽裕,朝廷的“户部”也不会发给军队很多的钱让军队去购买军事武器。

所以许多的地方官最终在军队的施压下,只能选择跑去向仓库借贷。

而这个想法所采取的措施就是让当时的政府补出一个价格,然后政府再向市场上释放一批储存的粮食,用买得的钱款来转为“军费”。

或者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可以先向本地的富商筹措一笔款项,然后用政府所储备的粮食作为抵押,在粮价比较高的时候,选择去出售一部分的仓库粮食,然后再还给商人。

由此看来,当时的战争对于元朝政府有着很大的影响。当时元朝除了战争之外还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人民的生活痛苦不堪,元代的政局动荡,社会十分不稳定。

二、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就是在这样动荡的格局下,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元代慈善活动的繁荣发展。

由于当时元代贫苦民众的数量很庞大,所以慈善救助的开展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上,这些慈善机构为百姓的生存还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也为后代慈善机构的发展也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对于我们如今的社会,元代的救助模式仍然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与借鉴。

当时元朝的“赈灾救荒政策”,就是元代贵族群体慈善中的第一个大的内容。当时元朝的贵族群体们在社会上拥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资源,生活也比较富足。

但是这些贵族主动赈灾的意识却是十分的匮乏,他们也没有主动承担起赈灾社会的责任,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和地位与他们的所做所为并不匹配。

直到元代后期贵族才开始意识到必须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他们会在地方修建学校等基础设施,为当时生活相对贫困的孩子们提供上学的地方,并且倡导通过民间的力量来共同关注地方的教育。

当时的元朝兴办教育、实施社会教化措施,这些都有助于维持元朝地方局势的稳定,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此外元朝的那些贵州富人们,还会经常开仓放粮来拯救那些贫苦生活的百姓。

对于那些因为战争而死于荒野的士兵,那些尸体往往都会被军队放在路边,无人帮助这些士兵的尸体下葬。

所以当时民间还会自发的形成一些团体组织,每个组织中会有很多的义工,主动去帮助收拾这些士兵的尸体。

这一举措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当时堵塞的道路情况,也是为了最终能够让这些士兵“落叶归根”。

当时元朝政府不仅仅对于那些死去的士兵有埋葬救助措施,当时的元代朝廷为了能够缓解自然灾害带给百姓的影响,他们还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常平仓”。

因为当时的元朝每隔三、四年就会碰上一个荒年,荒年的时候粮价很高,国家就选择抛售这个仓库中早年收购的粮食,以此来增加市场上的供给,就是“平价抑粮”。

因为当时元朝发生严重的饥荒,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让农民避免高利贷者的盘剥,政府就允许百姓向“常平仓”借贷。

在百姓获得新的收成之前,可以向政府先借来一批粮食应急,等到自己有了稳定的收成之后,再加上一定的利息还给仓库。

因此常平仓在当时,也转行成为了一个农业政策性银行了。

这些举措的实施看起来是政府和农民都得到了便利,但是我们都知道粮食的储存是有保质期的,不能总放在那里,年份久了,粮食也会发霉、发烂。

但是你借给百姓之后,农民也获得了新的收成,之后再归还,也就让这个粮仓里的一部分粮食总是处于新鲜的状态。

粮食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同时还帮助了当时的农民度过了生存的难关,避免收到贵族所发放的高利贷的威胁。

“常平仓”在那些丰收的年代,选择用较低的价格来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以此作为赈灾储备粮。

等到灾难真正来临的时候,政府再将这些粮食用比较低的价格重新投入到市场之中去。

这一做法也是为了防止市场在灾难时发国难财,防止市场上的谷价大幅度上涨,这些措施更是起到了接济百姓的作用,缓解了自然灾害给百姓所带来的生存危机。

但是当谷物的丰收市场股价下跌的时候,政府的还会动用官库的资金对这些谷物进行收购,防止“谷贱伤农”,从而对市场起到了稳定的调节作用。

可见当时的元代政府就已经学会使用经济手段来对国家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所以说常平仓既是储蓄工具,也部分发挥了农业政策性的银行职能。

三、福因慈善得,祸向巧奸来

常平仓的设立打破了我们对元朝野蛮粗暴形象的看法,虽说元朝是以蒙古人为主的朝代,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男子占领者社会的主导地位。

但是当时元代的女子在慈善事业的展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形成了“元代妇女群体慈善机构”。

这些元代妇女群体不只是在发生灾难的时候出资、出粮来救济百姓,他们还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周围的父老乡亲的“衣食住行”提供帮助。

如果这些百姓突然遭遇了疾病、婚丧等等,她们还为这些百姓提供了补助,也为那些十分贫困的居民提供房屋供给他们居住的地方。

当时元朝的那些妇女群体还会收养一些孤儿,在他们长大之后,还会帮助这些孤儿婚娶成家。

她们做这些不为钱财,只是为了能够让这些孤苦伶仃的孩子在今后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不被别人所歧视。

她们对待这些孩子也像和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这些孩子甚至还会享有她们的“财产继承权”。

此外元代女性慈善机构还会十分细心的照料,一些孤苦伶仃的老人,让他们最终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除此之外,元代女性慈善机构对于自己的族人也十分照顾,一旦族人遭受困难,元代的女性慈善机构会想办法帮她们通过一些手段恢复自由。

而孝道也在元朝十分盛行,在元朝不管是普通的百姓、还是身居高位的官员,都需要承担责任、赡养家中的老人,并且对于子女赡养的义务做了很多规定。

按照规定:“诸父母在,分财异居,父母困乏,不共子职,及同宗有服之亲,螺察孤独,老弱残疾,不能自存,寄食养济院,不行收养者,重议其罪。”

由此可以看出,元代的诸多慈善机构对于元代的慈善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且当时的元朝政府也做出了表率,随着元朝国家政权的稳定,他们对慈善事业也十分的重视社会上,更是掀起了一股“慈善浪潮”。

结语

元朝的慈善活动继承了先前宋朝的形式,在宋代的基础上,元朝的慈善思想内容更加广阔,首先政府会让民间自发地从事做一些慈善事业,并且元朝政府还在慈善事业上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比如当时的政府设立了“惠民药局”、“义仓”等慈善机构,将慈善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一直到延伸到农村地区。

因此元代在传承和发扬历代社会慈善事业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把社会慈善做到了最好,也让元代动荡的时光里保留了一定的安宁。

当时慈善医疗事业、慈善教育事业、慈善养老事业等等都是蓬勃发展。当时的社会还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在这些条件的约束之前,社会的慈善事业发展更加完善,也为后世留下了值得借鉴的地方,给后人留下了深厚的启发。


参考文献

《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

《中国古代慈善简史》

《了凡四训》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

举报/反馈

万乘之尊世界大事汇

20.6万获赞 2.7万粉丝
赏辨古今历史,品阅世间百态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