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梁峰(蓝色风影)

虽然立春已过,但在潮湿空气中,仍弥漫着浓浓的寒意。道路旁,光秃秃的树梢;公园里,干枯的草丛,处处都昭示着冬日景色依存。没有皑皑白雪,或者雾凇的陪伴,它们早已令许多人丧失了欣赏兴趣。随着枯寂冬天的渐行渐远,人们心中对春暖花开更加充满了渴望,卯足了劲,准备去赴一场醉人的繁花盛事。“縞衣仙子换新装,浅染春前一样黄。不肯皎然争腊雪,只将孤艳付幽香。”或许您还不知道,近日,在济南锦水河公园、玫城公园中的蜡梅,正悄悄凌寒绽放了,在这个草木仍萧索、冷风频吹的节气里,它们给平阴市民送来一份淡雅的幽香和意外惊喜。

或许由于开花时间、花形相似,甚至名中有梅等因素影响,蜡梅曾经被多数人认为是梅花。更有甚者,因其花形、花期、花色相近,错将蜡梅与迎春花、连翘花混为一谈。其实,蜡梅就是蜡梅,它不是黄色的梅花,更不是在初春盛开的迎春花和连翘花。即便是梅花,在北方一般也绽放在初春,而不是冬季。

蜡梅,古称黄梅,是蜡梅科、蜡梅属的落叶灌木,原产于我国,是第四纪冰川末期幸存的古老孑遗植物,最高植株可达4米;先花后叶,花期11月至次年3月,盛花期一般在12月至次年2月。据明代学者王世懋所著《学圃杂疏》(万历十五年)记载,“考蜡梅原名黄梅,故王安国熙宁间,尚咏黄梅,至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苏黄命为蜡梅。”苏黄,即苏轼和他的学生黄庭坚。从黄梅到蜡梅,苏黄师徒二人对蜡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考证和总结,自此,蜡梅也有了最初的正名历史文献记载。有诗为证,苏轼在《蜡梅一首赠赵景贶》中写道:“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此物。”浅黄色的花朵,半透明的质地,状如蜜蜡,他们敏锐捕捉到了此花的“蜡”特征,阐明了蜡梅并非黄色的梅花。



喜爱蜡梅,是喜爱它的那份高风亮节和坚毅刚强。寒冬腊月,当草木归隐,蜂蝶冬眠,外面的世界一片萧索之时,蜡梅迎着刺骨的霜雪,悄然独自绽放。或许,它们不如百花色泽亮丽,且也不如百花开放的富有激情,但总会在不起眼的时光和角落里,默默传递着阵阵幽香。

喜爱蜡梅,还喜爱它的那份慈心正气和谦卑坦荡。“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无论咏蜡梅本身,还是借物喻人,古往今来,蜡梅都是文人墨客纷纷传颂的对象。花开时节,它们没有蜂蝶的追逐,也没有绿叶的陪衬,更没有与百花争芬芳,孤傲的在冰雪中,挺直了不屈的脊梁。

时下,正值蜡梅盛开的季节。在平阴县玫城公园里,锦水河公园虹桥旁,金黄色的蜡梅花正在含苞怒放,它们为黑灰景致增添了一抹亮色,在林间缝隙中传递着阵阵幽香。如果您有幸路过此处,不妨停下匆匆的脚步,在梅花还在含苞,迎春、连翘尚未吐芽时,先去把蜡梅的清澈和傲骨欣赏。

壹点号 行摄玫城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