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永加
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学到一个成语“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说,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比喻缺乏根据和不必要的忧虑,这个“杞人”也成为人们的笑柄。但杞国究竟在哪里,许多人都不知道。
直到前几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后,榜上有名的“杞国故城”居然就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才知道原来杞国就在山东。
那么这个杞国到底在哪里呢?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500多年,国君为姒姓,是大禹的后裔,据《四书通典》记载:“杞,姒姓伯爵,禹之后也。殷时或封或绝。武王克殷,求夏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
杞国建国始于夏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杞国是小国,史书记载很少,《史记》虽有“陈杞世家”记载陈、杞两国的历史,但对杞国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个字,都是历数其君主名号,而且还特别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在司马迁的眼里,如此“小微”的国家,能记载他的君主名号已经不错,更别说记载其事迹了。
晋代史学家杜预曾记载:“杞国本都陈留雍丘县(今河南杞县中北部),推寻事迹,恒六年淳于公亡国,杞似并之,迁都淳于;僖十四年,又迁缘陵;襄二十九年,晋人城杞之淳于,杞又迁都淳于。”缘陵,在今昌乐县,而淳于即今天潍坊黄旗堡杞城村一带。从周恒王十四年、鲁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杞国在鲁国的帮助下占领淳于,直到周贞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被楚国所灭,杞国在此建都共计261年。
杞国这样一个小国,在诸侯争霸的年代,周围强邻的压迫,已足以令其难以安身立命,所以被迫屡有迁徙。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也就是现在的遗址处。
据以往资料和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考察证实,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镇的杞国故城,位于汶河岸边,东西长约1800米、南北宽约2000米,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杞国故城遗址由六大部分组成,分别是杞国故城城墙、皇城顶遗址、周家庄子遗址、周家庄子墓地、石佛寺遗址和九女冢,其中在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西约200米处有一个面积约300亩的高台地,当地相传为杞国皇城所在地。
我曾专程前往杞国皇城故址考察过。当时,我看到皇城遗址,在杞城村的西南,在几个村庄的空隙里,就剩下了一个高台,东西长740多米、南北宽360多米,面积约400多亩地,是目前潍坊市坊子区发现的面积最大的文物遗址。高台地北侧有1.5米-2.0米文化层,断面上夹杂着密密麻麻的灰色瓦片,当地百姓耕种的地面上到处都堆积着这种瓦片和青色的碎砖。这种瓦片要么是器皿的碎片,要么就是屋瓦。据坊子区文物局考古人员介绍,这里出土的文物为战国至汉代的,大致有筒瓦、瓦当、陶罐、陶盆、陶瓮、铁镢、青铜剑及砚石等。站在高台上放眼望去,视野很开阔,四周的杞城、城后、城里、东门口、西门口等依照杞国故城所起村名的村子一览无余。
通过实地考察,我对杞国故城有了一定的了解。站在那片废墟上的最高处——杞国皇城顶遗址,除了一个遗址保护牌,举目望去四周地势比较低,可以看到故城周边的村庄和时隐时现的古城墙遗址。数千年的沧桑巨变,古时这里也曾经有过辉煌,但是如今早已荡然无存。
这个夹缝里生存的小国,终究没有逃过“杞人忧天”的忧虑,国灭人亡,沉睡到了历史的长河里,至今这一带连杞姓都没有了。
杞国古城在山东的几百年间,也流传下来了许多传说,其中孟姜女哭倒杞国城墙的传说最为著名。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家喻户晓,在杞国故城却流传着另一个版本:孟姜女姓姜,是齐国贵族的大女儿,也是齐庄公的本家妹妹,后来嫁给了杞国人杞梁。杞梁本是杞君的本家,孔武有力、勇名远扬,而且事母至孝。由于喜好舞枪弄棒、不懂稼穑,家道衰落,在杞国难以为继,才带着妻子、母亲来到齐国临淄谋生。
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齐庄公想重振霸业、出兵伐晋,却无功而返,于是想乘机攻打莒国。杞梁因为勇猛无比,经朋友举荐,作为先锋参加了这场战斗,杞梁屡立战功,最后不幸战死。齐庄公大胜凯旋,准备把杞梁隆重地安葬在临淄郊外,并亲自前去吊丧。这时杞梁的妻子孟姜女说:“吊丧有在郊外的吗?这不符合理法吧?如果杞梁有罪,就不要安葬了。如果没有罪,就请君主把杞梁还给我,我们回老家安葬他。”就这样孟姜女将杞梁的遗体运回杞国,在杞国城北的公墓,停棺三日。孟姜女抚棺大哭,加上当时汶河河水大涨,久泡城墙,杞城的北城墙轰然坍塌。
这件事,东汉王充的《论衡》和邯郸淳的《曹娥碑》都有明确记载,说孟姜女哭倒了杞城的北城墙。到了西晋时期,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记载了此事,只是有所夸大,说孟姜女哭倒了整个杞城。另外,周景王一年、晋景公十四年(公元前544年),杞国国君的亲戚晋景公,集结各路诸侯帮助杞国修复城墙。当时百姓以为孟姜女哭夫哭塌城墙感天动地,由此这个传说在当地流传下来。
如今,小小的杞国只留下了一片荒凉的杞国故城,也留下了曾经贻笑大方的成语“杞人忧天”。
近年来,有专家通过深入研究杞国历史,对“杞人忧天”成语的内涵提出新的见解,使这个成语有了新的含意。杞国自商汤封建以来“或封或绝”,极不稳固,后又因宋国、郑国等所逼,举国由河南跋涉千里迁徙至此。杞国与鲁国为邻,但杞国不断遭受鲁国的欺辱。春秋前期,齐、晋等国先后成为诸侯霸主,杞竭力追随,甚至用联姻的方式得到庇护。在诸侯争战、互相攻伐中,杞国又时常受到强国欺凌,先后被宋、郑、莒、鲁等国胁迫,受宋、莒、淮夷、鲁等国多次攻伐,土地被他国侵夺。
杞国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国祚几绝,被迫迁徙,甚至没有了杞人安居之地,这正是“杞人忧天”成语的历史背景。这种忧患,蕴含着强烈的求生的欲望,也许正是这个“弹丸之国”千年不息的秘诀之所在。
山东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容乃大,杞国能在齐鲁大地生存近300多年,可见在这块土地上杞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延续了自己的国祚。
现在来到了杞国故城的遗址,留给我们的虽然是一片废墟,但是站在这片废墟上,时刻警醒我们无论何时都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