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讲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族分支,在中国的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有六种方言,包括五个次方言和25个方言。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和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彝族的起源差异很大,主要有北方、南方、东方和云南原住民。

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来自北方。根据中国和彝族的历史资料,彝族的祖先与分布在西部的古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起源于古羌人。

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初,彝族祖先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滇池和琼都地区(今四川西昌东南)。在这些地区生活着被称为 "琼都"、"昆明"、"老布"、"乌摩 "和 "滇 "的部落,他们从事农业或游牧业活动。根据彝族的历史传说,他们的祖先在古代居住在 "琼罗",然后南迁到 "诺 "和 "曲 "水(即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大约在公元3世纪以后,彝族的祖先已经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畔、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展到云南东北部、云南南部、黔西北和广西西北部。随着彝族祖先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定居,他们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例如,古代南方的许多濮人后裔成为今天的彝族。例如,古代南方濮人的许多后裔成为今天的彝族人。贵州的古彝文文献《西南彝志》中有许多关于濮人成为彝人的记载。同时,在古彝族生活的地区,还有许多其他的彝族语言分支部落。因此,彝族的名字在历史上非常复杂。

大约两千年前,彝族祖先已经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

据彝文文献记载,彝族的祖先钟木鱼有六个儿子,被称为 "六祖"。这六个儿子是彝族六个分支的祖先,即乌、乍、布、莫、诺、恒。

据《贵州彝族水西土司安氏父子谱》记载,从钟木玉到清康熙三年(1664年)的水西土司安坤,已传85代。六世祖分支标志着彝族祖先从氏族、部落到部落联盟的阶段。

大约在公元前二、三世纪,生活在云南滇池周围的彝族先民开始进入阶级社会。汉朝初年,在滇池地区(原为 "滇国 "领土)设立益州郡,彝族先民由 "滇王 "统治。公元8世纪,在云南哀牢山北部和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地方政权,被称为 "六诏"(六王)。783年,蒙舍诏首领皮罗阁统一了 "六诏",建立了以彝族为主、包括白族和纳西族的 "南诏 "奴隶制政权,并被唐朝封为 "云南王"。同一时期,在贵州彝族地区也出现了 "罗甸 "政权,被称为 "罗氏鬼主"。

13世纪后,大理和罗甸被元朝征服,在这些地区建立了路、府、州、县、宣慰司。元朝末年,云南许多彝族地区的封建地主经济迅速发展,但在一些地区,领主制和奴隶制的残余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明朝时期,在彝族地区设立了三类官职,即流官、土司和土官,大大促进了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清朝时期,"改土归流 "和加强对彝族地区的直接统治,使大部分彝族地区的领主经济解体,封建地主经济进一步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广大彝族人民也深受其害。凉山的彝族奴隶主用鸦片换来了大量的枪支和白银,有了枪支,他们进一步扩大了在周边地区的势力,并把各族人民当作奴隶。由于有了枪支,彝族人之间的争斗越来越频繁,使彝族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许多人被迫离开家乡,迁移到安宁河以西的丽江地区。

为了反抗剥削和压迫,彝族人民在历史上进行了许多英勇的斗争。特别是到了近代,彝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已经汇入各民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洪流。在清代,桥伦山彝族人民领导的黎族文学起义声势浩大,影响深远,持续了23年(1853-1876年);19世纪末,锦屏、元阳的彝族和哈尼族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入侵中国边境地区的法国侵略者。滇南的彝族和汉族人民曾多次反对法国侵略者修建滇越铁路。1899年,蒙自爆发了彝族人杨子元带人烧毁法国 "海关大楼 "的事件。在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许多彝族志士参加了推翻帝制的斗争,1913年至1916年,凉山州冕宁、越嶲一带爆发了彝族人民反对奴隶制的大起义。起义在1914年达到高潮,这一年是彝族历法中的虎年(彝语中的虎是La,年是Ku),所以被称为 "La Ku起义"。

1927年,蒙自县五六百名汉族、彝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提出土地革命的口号,在山区建立苏维埃政权。1935年至1936年,红军第一、二方面军两次经过彝区,在滇东北、滇北和凉山彝区宣传民族政策,得到了彝族群众的支持,许多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在冕宁,红军打开了监狱,释放了 "坐在群众身上换阶级 "的彝族人。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拓跋彝族的族长小乔丹和红军参谋长刘伯承按照彝族的传统习俗,在冕宁的彝海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区,取得了渡过大渡河、夺取泸定桥的胜利。刘伯承还将 "中国彝族人民红军古基(果基)支队 "的红旗授予小叶丹,鼓励他们组织游击队,反抗国民党统治。红军播下的革命种子在彝族地区广为流传,人们对红军留下的红旗和用过的物品怀有敬意和纪念,许多彝族人还用红军的名字为当年出生的孩子取名,如 "红军佳雅"、"红军丑女"。

解放战争时期,鲁南桂山、弥勒西山的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游击队和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斗争。滇南、滇东北、滇西、凉山等地的彝族和其他民族也建立了游击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述地区的顺利行军做出了贡献,许多优秀的彝族儿女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举报/反馈

清雅古香

1.2万获赞 2333粉丝
静心-心静 放下忙碌的生活 给自己一个空间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