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之处
可编程控制器的梯形图与继电器控制线路图十分相似,主要原因是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的
发明大致上沿用了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元件符号,仅个别地方有些不同。同时,信号的输入/输出形式及控制功能也是相同的,但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与继电器的控制还是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控制逻辑
继电器控制逻辑采用硬接线逻辑,利用继电器机械触点的串联或并联及延时继电器的滞后动作等组合成控制逻辑,其接线多而复杂、体积大、功耗大,一旦系统构成后想再改变或增加功能都很困难。另外,继电器触点数目有限,每只有 4~8 对触点,因此灵活性和扩展性很差。而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存储器逻辑,其控制逻辑以程序方式存储在内存中,要改变控制逻辑,只需改变程序,故称为“软接线”,其接线少、体积小,而且,可编程控制器中软继电器的触点数在理论上无限制,因此灵活性和扩展性很好。可编程控制器由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功耗
小。
接线图转换梯形图
控制速度
继电器控制逻辑依靠触点的机械动作实现控制,工作频率低。触点的开闭动作一般在几十毫秒数量级。另外,机械触点还会出现抖动问题。而可编程控制器是由程序指令控制半导体电路来实现控制,速度极快,一般一条用户指令执行时间在微秒数量级。可编程控制器内部还有严格的同步,不会出现抖动问题。
限时/计数控制
继电器控制逻辑利用时间继电器的滞后动作进行限时控制。时间继电器一般分为空气阻尼式、电磁式、半导体式等,其定时精度不高,且有定时时间易受环境湿度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调整时间困难等问题。有些特殊的时间继电器结构复杂、不便维护。可编程控制器使用半导体集成电路作定时器,时基脉冲由晶体振荡器产生,精度相当高,且定时时间不受环境影响,定时范围一般从 0.001s 到若干分钟甚至更长。用户可根据需要在程序中设定定时值,然后由软件和硬件计数器来控制定时时间。
定时器指令
设计和施工
使用继电器控制逻辑完成一项控制工程,其设计、施工、调试必须依次进行,周期长,而且维修困难,工程越大这一点就越突出。而用可编程控制器完成一项控制工程,在系统设计完成以后,现场施工和控制逻辑的设计(包括梯形图设计)可以同时进行,周期短,且调试和维修都很方便。
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继电器控制逻辑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触点,连线也多。触点开闭时会受到电弧的损坏,并有机械磨损,寿命短,因此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差。而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微电子技术,大量的开关动作由无触点的半导体电路来完成,它体积小、寿命长、可靠性高.可编程控制器还配有自检和监督功能,能检查出自身的故障,并随时显示给操作人员,还能动态地监视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为现场调试和维护提供了方便。
数据通讯线
价格
继电器控制逻辑使用机械开关,继电器和接触器,价格比较低。而可编程控制器使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价格比较高。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比较可知,可编程控制器在性能上比继电器控制逻辑优异,特别是可靠性高、设计施工周期短、调试修改方便,而且体积小、功耗低、使用维护方便,但价格高于继电器控制系统。从系统的性能价格比而言,可编程控制器具有很大的优势。
控制比较
电动机的正反转继电器控制电路(主电路一样)
继电器控制
PLC 控制
PLC 控制编程的优点:
1. 修改电路与参数方便;
2. 便于查询,监控;
3. 继电器控制电路做不到的 PLC 也可以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