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关于公有制、私有制,企业家、资本家、剥削甚至阶级斗争的辩论非常多,形成两派非常对立的意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资本市场快速扩张,特别是民营企业快速壮大,私营资本形成规模,因此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先富群体,不过还有更大的普通民众虽然实现初步温饱,但离富裕二字仍相距甚远。由于贫富差距拉大,再加上社会上种种不公现象,导致民众不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个别不负责任的自媒体为了流量收入,以爱国和表达民意自居,不惜以错误言论和不实传言误导网民,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伤害。

比如说剥削这个词,教科书在描述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时常常提到这个词。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产品最主要的价值部分,而在分配

无产阶级专政

时,工人得到的部分太少,因此说资本家榨取了工人的剩余价值,这个理论没有考虑资本投入的价值,也没有考虑风险回报的因素,在那个时期,工业刚刚发展,产品不愁销路,所有的企业都在赚钱,风险因素其实是被忽略了。社会发展到今天,几乎所有产品都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能过剩的局面,单纯依靠劳动是无法创造价值的,因此先进装备、专利技术、创新产品以及高效的组织效率成为企业成功的法宝,这些其实最需要的是企业家精神,需要他们敢于承担风险,敢于技术投入,同时要投入大量资本,并且还要不断改善管理。因此说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是非常大的,现在国家要坚持两个不动摇,要扶持引导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有人非要说民营企业剥削员工剩余价值的话,那么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一个企业亏损了,那员工的剩余价值是多少?是不是成了负数?可是员工同样是每天上班,同样努力工作,为什么有的企业盈利而有的企业亏损呢?显然员工的劳动对于价值创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而资本投入、产品技术和管理效率才是价值创造中更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要爱护企业家,尊重企业家,如果失去了这个群体,社会必然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当然作为一家企业必须是尊纪守法,照章纳税,合理关注职工利益,我们应该是依靠法治来加强管理,要坚决按照法律来处罚违法用工,偷税漏税的企业,而绝不是用阶级斗争的形式。发达国家几乎都是私营企业,但是它们的基层员工也一样收入很高,可以生活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得很有尊严,我想主要得益于它们的企业竞争力强,劳动生产率高,法治健全等因素,我相信中国的企业也会追赶上去。本人曾在民企任职多年,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艰辛,企业家承担的压力,对地方税收和就业贡献有着极为深刻的感受。

下面再说说阶级斗争,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一员,在斗争中处在道德制高点,但我想说的是现在用有产和无产来划分阶级也已经不太适合了,什么是产?房产是不是产?稻田鱼塘林地是不是产?持有的股票算不算产,持有的基金算不算产?银行理财产品算不算产?严格说它们都应该算产,为什么?因为它们都能带来收入,银行理财有利息收入,股票基金有分红收入,房产有租金收入,稻田鱼塘林地也有承包收入,算不算不劳而获呢?你没有通过劳动就获取了收入,是不是剥削了什么人的剩余价值?拥有这些财产都不属于无产阶级,这部分人目前在中国数以亿计,如果都成为无产阶级的斗争对象的话,我们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在中央文件中已经多次见到一个提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既然是财产性收入,首先得有财产,靠持有财产取得收入,而不是劳动性收入,看到了吗?国家的目标不是消灭资本家,而是要消灭无产阶级!让原来的无产阶级变成有产阶级!这才重点,那些自称无产阶级,把阶级斗争挂在嘴边的人们,是应该响应中央号召成为有产阶级呢,还是继续我穷我有理,在网络上搞阶级斗争呢?答案就不要我说了吧。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点赞和评论,谢谢!

举报/反馈

风轻云淡不执不争

39获赞 11粉丝
我追求安静的生活和客观独立的思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