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新闻 记者 陈棠棣
新年伊始,备受关注的杭州中考新政发布。杭州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区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杭州市区中考加分项目的通知》的征求意见稿。
点击阅读相关稿件
中考牵动着各位家长们的心,“分配生不再与初中期中期末考试挂钩,取消5%的综合素质评分”等变化在杭州初中生家长圈内引起了不小的波动。此次政策变化对学生影响如何?学校和家长是否需要调整方向?天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杭州的两位校长,梳理中考分配生新动向。
新政策符合当下变化体现公平公正
“新政策出台体现了中考公平公正,符合当下中考变化,是利好消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告诉记者。
“最早中考分配生的出台,是为了减轻中考尖子生的升学压力,缓解升学焦虑而设计。但十几年实施下来,分配生的争议和弊端显现。”
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学校为了升学率,让优秀的学生去参加中考,排名靠后的学生参加保送,这样那些本来不能上重高的学生也上了重高。
新政策有一项“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考生填报分配生志愿、高中学校按平行志愿录取”的方式引起大家关注。
“过去是由初中学校对学生按相关办法进行推荐排序,由学生按顺序选择分配的学校,选完后分配招生即结束。新政策下,初中学校不再进行等额推荐,而是由考生们在中考前自主填报分配生志愿,以中考成绩作为校内分配生的排序依据。”校长说。
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分配生由各学期综合考试成绩,加上5%的综合分顺序来确定名额,现在全校学生都可以参加分配生(去除综合素质评分不合格的学生),重点高中根据填报志愿的情况,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比如某所初中拿到的分配生名额是50名,当中拿到的杭二中名额是5个,中考录取时,将在填报杭二中志愿的学生里挑选分数最高的5名录取。”校长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政策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新政策有哪些重大变化
近年来,特别是“双减”工作开展后,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不断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和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竞赛活动,市区现行的高中名额分配招生由初中学校根据综合评分——初中若干学期学业成绩所占权重不低于95%,综合素质评价所占权重不高于5%进行择优推荐。
在原来保送政策中,5%的综合加分项牵动了无数家长们的心。中考成绩总分600分,5%相当于30分,按目前杭州前三所重高录取分数差1分的情况看,30分内的分数差距可以相差很多学校,“很有可能是重高和非重高的差别。”一位校长说,“很多家长为了加分,从幼儿园开始就送孩子参加各种艺术和科创的培训班,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培训机构的商业行为。”
在新政策中,“6项评定”同样引起家长们的关注,什么是6项评定?评定标准是什么?记者采访的另一位校长给出了答案。
“每个学校的评定标准都不一样,比如在我们学校6项评定分别是:美德小少年、劳动小能手、梦想小管家、沟通小主人、运动小健将、艺术小达人。一般来说,学生只要不出现重大过错,考核都会通过评为P等,有特殊奖项,或者表现优异的孩子会加分评为A等,班主任根据每个孩子的综合表现,期末会出一个综合评定。”
这位校长认为,新政策的出台“有可能会降低竞赛热度,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特长”。
未来中考有哪些建议
另一位有着20年校长经历的校长认为,目前杭州中考政策还有一段路要走。
“双减”之后,中考难度降低,学生普遍分数都很高,相差一分便是一所学校,这对尖子生来说不一定有利,对学习成绩中等,做题仔细的学生有利。
“未来中考题目难度,建议基础题、稍难题、难度题的比例为7:2:1,这样更容易筛选人才。”校长说,“现在中考的难度在降低,但反观高考的难度在增加,中考的本质意义也是为国家筛选人才,如果因为刷分进入重点高中,未来学习未必会跟得上,家长还是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匹配相应的高中。”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