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永恒
据译林出版社消息,著名翻译家杨苡先生于1月27日晚8:30逝世,享年103岁。
杨苡原名杨静如,1919年出生于天津,先后就读于天津中西女校、西南联大外文系等,译有《呼啸山庄》《永远不会落的太阳》《俄罗斯性格》《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兄妹译诗》(与杨宪益合集)等作品,以翻译质量高、语言美广受赞誉。
她翻译的《呼啸山庄》是最流行的中译本之一,她也是此中文书名的首译者,此前它一直被译为《咆哮山庄》,但杨苡总觉得缺点味道。
在某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听着雨点敲打玻璃、狂风呼啸而过的声音,宛如书中的主人公在窗外哭泣。杨苡灵感乍现,提笔写下“呼啸山庄”四字这一绝妙的译名。此后,梁实秋先生译版《咆哮山庄》更定译名为《呼啸山庄》,这个译本70年来反复再版,为无数中国人打开了世界文学的大门。
在翻译家的身份之外,杨苡还是一名写作者,著有《青青者忆》(散文集)、《雪泥集》(巴金致杨苡书简,编注)、儿童文学《自己的事自己做》等。
值得一提的是,杨苡多位亲人也是社会各界的卓越人士。哥哥杨宪益是著名翻译家,姐姐杨敏如是古典文学专家,姐夫罗沛霖是电子学与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丈夫赵瑞蕻是外国文学专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发起人之一,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最早翻译了司汤达的著名长篇小说《红与黑》。
“杨苡先生是五四运动的同龄人,是自西南联大迈向广阔生活的进步学子,是首创‘呼啸山庄’这一译名并使该译本成为经典的重要翻译家,是兼及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创作的勤勉写作者。山河沦落时,杨苡先生不甘安守于家庭的庇护,怀着青春热血投身时代洪流与祖国同命运;家国康宁时,杨苡先生古稀之年以生花妙笔完成《天真与经验之歌》《我赤裸裸地来:罗丹传》等著作的翻译,依然满怀蓬勃意气。被文学生活、文学事业、文学追求所浸润的人生饱满而光洁。”这是杨苡103岁生日上,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发来的贺信中,对杨先生表示热烈祝贺。
2020年,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揭晓,101岁的杨苡先生荣获“南京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该奖项是南京市文学艺术最高奖项。2022年, 获文都(榜样)力量“文坛经典力量”。
在不久前由南京大学教授余斌历时10年整理撰写,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中,杨苡回顾了她的百年人生:“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2021年上映的纪录片《九零后》,邀请了杨苡、杨振宁、马识途等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90后”讲述他们的青春与理想,最先出场的就是杨苡。纪录片中,杨苡在家中打开播放器,英文老歌《当我们年轻时》的旋律飘出,她在镜头前告诉自己也勉励后辈:“Make the most of every day(把每一天过到最好)。”
纪录片《九零后》导演徐蓓评价上述自传称,“杨苡先生不是一般的百岁老人。她的家族和师友中,不乏中国近现代史上星光闪耀的人物;她在西南联大和中央大学的同学们——那些不同信仰、不同家世、不同性情的青春生命,各自有着令人唏嘘的命运——这注定了杨苡先生的口述自传,同时也是过去一百年间的家国史。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
这一评价,也是杨苡先生的一生的注脚,“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