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2日,大年初一,河南三门峡大坝下游河滩黄河水突涨冲走数名游客。

截止目前还在搜救,伤亡人数不确切,祈祷他们都能平安。

据报道,事发地是三门峡下游的黄河内的一处河道浅滩,不属于三门峡景区,山明水秀,风景秀丽,誉为“三门峡小三亚”“三门峡马尔代夫”,冬天很多人前来打卡。

昨天下午,这里水位突然涨起来,好多人来不及跑到岸上,被水冲走。视频中有老人有孩子,有很多哭喊声,场面一度很混乱。

事发后,当地有关部门出动了很多警车和救护车迅速展开救援。

有人说是三门峡大坝放水,怎么大年初一就突然放水了呢?

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不是放水,是机组正常的调度运行,每天都会执行河南省调度中心的指令。

有游客提供了事发地指示牌照片,上面有“水深危险,请勿翻越”的提示语,并且还有护栏和铁丝网。

那么游客是怎么进去的呢?据说是有人剪断了铁丝网,翻越护栏进去的。

看到这里是不是这个场景觉得有些眼熟?

2022年8月13日,四川彭州龙门山镇龙漕沟突发山洪,当时7人死亡,8人轻伤。

而事发地也是一个网红打卡地,很多家长在暑期带着孩子前来玩水打卡。

据说也是游客剪断了铁丝网钻到里面去。当地上游发生大雨引发山洪,之前还有工作人员沿着河道拿着喇叭呼吁游客离开,但是很多游客并不听劝。

结果山洪暴发的时候,很多人根本来不及撤离,被湍急的洪水冲走。

当时场面非常惨烈,我们就不去回忆这些令人心痛的画面了,这个悲剧已是很多人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为什么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故呢?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事发地,事发打卡地是在黄河河道内浅滩,在三门峡大坝下游几公里内。

三门峡景区门票三十元,但是这个打卡地不属于三门峡景区。这个打卡地位置不在三门峡大坝,而是在三门峡大坝下面几公里的地方。

有网友反映昨天三门峡游客爆满,相关部门应该对下游打卡地有很多游客有所预见,应该派人专门去巡逻。诚然这种情况是没有预见到的。

群众自发去打卡,应该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任。其实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应该对危险有所预判,从小老师也告诉我们水火无情,要远离这些地方。不要无视规则,以身犯险。

河道上也有警示牌,也有铁丝网和护栏,这是明显的危险提示怎么还会进去呢?有很多人为了拍照打卡,就翻越护栏,进去拍照游玩。

是不是突然放水造成的事故呢?

相关部门表示不是放水,是正常机组调度。也有网友表示每天下午4点都会放水发电,有警示牌,有护栏,有人宣传,有人阻拦。以前也有人被困的情况,但是昨天初一游客特别多,所以更多人被困了。

这些情况我们不确定真假,还需要等待方调查通报。不过自己去游玩的话应该更警醒一点,这样自己安全才更有保障。

有网友也提醒加强这种地方的管理。可以多设警示牌提醒几点放水。节假日有专人在河值班。可以在沿岸数公里内安上警报器,每次放水前警报响两三次。

这个我感觉还是可以有的,加大宣传,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有网友还庆幸,幸亏是冬天穿着羽绒服还可能帮助浮在水面上,但是如果不是穿着羽绒服就会更坏,衣服会迅速吸满水,人就更容易沉到水中。

上次龙漕沟山洪之后,很多网友提供了在水中自救方法。

两个方法:

排成一纵队,减小受力面积,受到水的冲击力就会小。女性和孩子在前面,后面的人依次搂住前面人的腰。

排成V字队,前面一个人,后面两个人分别搂着前面人的腰,重心向前,站在水中,等待救援。

不过事发的时候人往往很慌张,可能根本想不起如何自救。加上可能带着老人孩子,这种情况实施这种自救方法起来也不方便。

还有在冬天,人站在冰冷的水里一会就会冻得支撑不住,最好的办法还是远离这些没人管理的地方。景区虽然收取门票,最起码管理比较完善,遇到问题也可以及时解决。

现在,各个景区爆满,都是人从众叕……危险系数也是比较高的。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而且很多身体比较弱的人,也要关注身体情况,切莫为了游玩打卡发生危险,让欢乐的节假日变成人生遗憾。

济南趵突泉

济南千佛山

曲阜三孔

泰山

假期里做有意义的事情就不算虚度。

有意义的事情很多:

陪伴老人看看电视,聊聊天,打扫下卫生。

陪伴孩子做点手工,玩点游戏、做点运动。

自己做点瑜伽,吃点美食,看点书,做一些规划。

去楼下散散步,商场逛一逛。

能做的很多啊,这种又忙又乱的打卡又有什么所谓。

可以以后有假期的时候去有秩序的景点高质量的游玩,有所收获,使身体和心灵都得到放松和升华。

像这种翻越护栏只是为了拍照打卡,证明自己到此一游的打卡有什么意义呢?挑战规则,无视危险,一旦出现不好的结果,后悔都来不及,但对于你身边的人,却是重大的打击。

又去博那些眼球干什么呢?

三门峡大坝发生事故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旁边对着水中挣扎的人拍照发视频,希望水中的朋友们都能平安。也希望岸上的朋友们可以及时伸出援手,而不是为了记录事发场景博眼球,否则他日自己深陷泥潭,谁来拉一把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