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月20日电(记者王紫轩)腊月的兰州,气温跌至零下十几度。迎着寒风一路寻到付秀英的家,一进屋,从头到脚便被炉子散发的热气包裹起来。付秀英端上新炸的油饼,招呼大家坐下聊。不一会儿,红晕爬上了每个人的脸颊。
付秀英正在往火炉中添炭。新华社记者 王紫轩 摄
73岁的付秀英来自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和儿子、孙子、孙女一起生活。作为二类低保户,她和家人享受一系列兜底保障政策,各类补助金定时发放到户。在乡镇和村委会的帮助下,付秀英的儿子入职镇上一家物业公司,工作稳定,又能顾家。儿子的两个孩子一个今年备战高考,一个已步入大学校园。
“家里过日子、儿子上班、孙娃上学,村上帮衬了不少。冬天山里冷,村上还给我们发煤炭、棉衣、棉裤、棉鞋、棉被,还有米面油、药品,开销一下就降了。”付秀英指了指,新发的2吨煤炭满满当当码放在柴房里,足够烧到开春。
图为付秀英亲手制作的扣碗。新华社记者 王紫轩 摄
手头宽裕了,年就过得滋润。付秀英说,这几年的春节,年货越来越丰盛。今年,她早早屯上各类蔬菜,还买了20斤猪肉,亲手做成臊子和扣碗。“我叫了娘家人一起过年,到时候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着、聊着,年才算过好了。”
说话间,记者发现桌上放着两盆芹菜,在热气“护卫”下格外翠绿。“这是我从院里移栽的,屋里暖,长得快,可以提前做点浆水尝尝鲜。”付秀英说,这些年她喜欢侍弄花草,为家里添点颜色。
王生帅正在整理当地乡镇和村委会发放的煤炭。新华社记者 王紫轩 摄
在同村的王生帅家,阳光将贴着瓷砖的几间堂屋晒得发亮,门廊上两只几个月大的小狗来回嬉闹。20岁的王生帅一边整理村上发的煤炭,一边帮母亲生火做饭。冰箱里,放满了刚刚分装好的肉菜。
王生帅稚气未脱,个子却足有1.87米。这些年,他和母亲一起生活,在各项兜底保障政策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最近,刚从大学毕业的他在市里一家快递公司干兼职,每天都忙到晚上才回家。
“冬天气候变化大,村上工作人员来得也很勤,他们会及时帮我家申请、补充过冬物资,还帮我做发展规划。”王生帅说,随着自己渐渐长大,每年春节都有新期许,今年干劲很足,希望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
王生帅正在给家里的两只小狗喂食。新华社记者 王紫轩 摄
记者从甘肃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了解到,近年来,甘肃省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投入力度。自2022年入冬以来,全省加强摸排走访,共发放棉衣、棉被超16万人次,煤炭、火炉超15万人次,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超16万人次,各类物资折合资金超3亿元。
这些物资不会说话,却让阳春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