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柔性制造单元。
周丽梅摄(中经视觉)
不久前,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庆红江”)的科技创新成果“船舶动力配套系统先进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入选“2022中国智能制造科技十大进展”。
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骨干企业,重庆红江近年来着眼于船舶技术的综合应用,积极开展船用柴油机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攻克技术领域难题,有力提升了配套零部件研发、制造的能力和水平。
突破技术难题
各种型号的燃料喷射系统、调速器,可满足最大功率9000千瓦船用主机、各类发动机供油传动机构……走进位于重庆永川区的重庆红江产品展厅,船舶动力零部件产品琳琅满目。重庆红江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谢远文介绍,这些由企业自主研制的“拳头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舰船、海洋装备、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领域,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性能产品不断推出,是重庆红江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果。“过去,我国的船舶燃料系统关键技术以及核心零部件大多依靠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还受制于人。”重庆红江技术中心主任黄都告诉记者,为突破难题,公司在2005年就成立了技术中心,年均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以创新驱动发展,发力技术攻坚。
如何精确控制进入气缸的燃油量是船用动力领域的一大难点。重庆红江组建技术研发团队,经过5年集中攻关,成功研发出“适应重油的电子控制式大流量燃油喷射系统”。“这项技术成果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燃油喷射系统控制精度差、喷射压力低等问题。”黄都说,运用该技术的产品投入市场后,累计为公司带来3000多万元营业收入,毛利率高出传统产品2倍左右。
如今,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庆红江已掌握燃料喷射系统及动力配套设备零部件的多种技术。截至2022年年底,重庆红江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90余项、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18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
高水平的创新平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在重庆红江低速机关重件实验室,轰鸣的机器声中,低速机高压油泵试验台正在对产品进行性能评估。这个实验室拥有低速机轴瓦模拟试验平台和低速机共轨燃油系统重油试验验证平台。
“目前,实验室各大平台已经开展多项科研项目样机的性能及耐久测试,为国内低速机燃油系统和轴瓦关键重要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提供了良好的试验验证条件。”黄都说。
加快数字化转型
机械手左右摇摆,原材料毛坯经过数控车床车削、加工中心铣削螺旋线等生产工序后,自动放回完工物料仓,完成了柱塞热处理前所有加工内容。这是记者日前在重庆红江数字化车间采访时看到的柔性生产制造场景。
“按照传统生产模式,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个规格产品,而在柔性生产线上,则可以根据不同订单同时上线生产不同的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重庆红江智能制造部负责人罗付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建成了基于边缘计算、机器视觉、自研多品种柔性自适应技术、高韧性材料加工过程断屑与铁屑自动清理技术的11个精益化智能自动化单元,关键工序加工效率提升63.54%。
以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装备制造业。近年来,重庆红江积极探索“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形成了复杂产品数字化协同研制解决方案,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复杂产品协同研发、模型传递、数据贯通以及体系规范化、工业知识软件化、智能化混流和均衡生产等方面的需求,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数字化变革之路。
重庆红江突破知识化协同研发、智能化柔性制造等技术,自主开发出多个信息系统和软件,打造了基于工业APP的柴油机研发生态。记者了解到,重庆红江近年来相继攻克了自泄压碰撞保护装置、自浮动可调节浮动夹持装置等多项智能装置技术,自主研发的多品种柔性自适应技术可实现单分钟换产,可兼容的品种达到26种以上,换产时间减少52%。
此外,重庆红江构建了以数字化信息管控系统、自动化加工系统、自动仓储与物流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车间,建设了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为核心,DNC(分布式数控)、ERP(企业资源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等多系统为依托的数字化协同制造平台,实现了系统之间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
“通过智能化升级,公司的设备数控化率达到90%以上,产品制造周期缩短40%,成本降低35%。”罗付强说。
努力迈向国际化
元旦假期一过,重庆红江的生产车间就忙碌了起来。“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订单量有一定的增长,特别是海外订单。”重庆红江经营开发部负责人段采明告诉记者,1月10日,公司生产的一批机车零部件和船用发动机零部件出口运往国外。
近年来,重庆红江在不断巩固船用发动机关键重要零部件配套市场地位的同时,还大力拓展“非船”产品,朝着多元化、国际化发展迈进。
“在产品布局上,公司从过去单一生产燃油喷射系统,延伸发展了包括LNG喷射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等零部件研发及制造,同时从以船舶配套为主,朝着清洁能源、石油机械等非船领域拓展。”重庆红江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张鹏说,多元化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目前,重庆红江“非船”产品产值占比近10%,并呈上升趋势。
依托多元化产品,重庆红江不断迈向国际化。为拓展国际市场,重庆红江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瞄准发展前景好的新兴行业产品进行研发,不断进入新的配套领域;另一方面在为国际厂商提供配套服务的同时,主动根据客户的技术要求,不断拓展配套产品的品种、范围,从而增加出口量。
目前,重庆红江已成为许多国际知名公司的优秀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公司生产的海洋装备等配套产品通过了全球九大船级社检验认证。
段采明说,2022年,公司克服疫情不利影响,采取多项措施保障生产和物流运输,所有海外订单都如期交付,业绩实现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红江实现外贸销售产值3600多万元,同比增长28.38%。 (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