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全面开放入境政策的第三天,意大利歌剧导演马可·卡尼蒂便飞抵上海,执导上海歌剧院2023年演出季的开幕大戏《波西米亚人》。
抵达上海后仅休整了一晚,1月11日上午,马可便来到上海歌剧院开展工作会议,并将于14日开始戏剧排练。2月10日,这部全新排演的《波西米亚人》将在上海大剧院亮相。接下来的一个月,马可将深扎在上海歌剧院,并在上海度过他的第一个中国春节。
“很开心,很幸运,能在取消隔离的这一天抵达上海。”马可说,歌剧是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重启歌剧的国际合作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正在重启常规的生活,而重启的第一步是文化交流,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
上海歌剧院在浦东机场迎候马可·卡尼蒂
马可·卡尼蒂和杨竞泽共看舞美设计图获悉最新入境政策,他立刻改签了机票马可上一次来上海还是2015年。那一年,他应邀执导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茶花女》,在美丽的北外滩和黄浦江畔,和指挥家许忠带队的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共同呈现了一台景观歌剧。
“上海的繁华与便利,上海演艺市场的欣欣向荣、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尤其是上海观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对艺术鉴赏的品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可说,去年1月,许忠向他发出了执导《波西米亚人》的邀请,“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从此,远在意大利米兰的马可,开始了和中方团队长达一年的线上沟通。眼看首演之日越来越近,尽快确定他的抵沪时间成了越来越紧迫的议程。原本,马克和助理都做好了元旦来华隔离的准备,获悉中国的最新入境政策之后,“我们立刻改签了1月9日的机票。”
“我非常想来中国。”对于久违的中国之行,马可的字里行间都是兴奋和激动,没有丝毫畏惧,“我们都是战士,都在和病毒战斗。当你内心没有恐惧,你就不会被任何东西吓倒。”
过去一年,上海歌剧院多次发起线上会议,通过云端召集马可与中方联合导演杨竞泽等主创成员,畅聊创意,商讨方案,为剧目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接下来的一个月,马可将深扎在上海歌剧院,率领演员进行排练,并在上海度过他的第一个中国春节。
“第一次在春节期间来中国,我很想看看中国人是怎么过年的。”马克期待着传说中的中国年夜饭,“对意大利人来说,中国的食谱其实相当清淡,意大利食物的热量更高,但天天吃肯定会胖,回去就要减肥了。”
“他是典型的意大利人,热情又奔放,表演欲很强,戏太好了!”当了一年网友,第一次和马可在线下见面,杨竞泽笑说。
“2020年至今,上海歌剧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步伐从未停止,而是时刻准备着,也正是全面扎实的前期工作,为我们第一时间安排导演来沪并迅速进入排练提供了保证。”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赵蕾说,“随着入境政策的全面开放,我们重新启动线下国际合作也更加便捷高效,相信未来日益密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波西米亚人》舞美设计效果图故事在两百年后,艺术家被冰封在巴黎《波希米亚人》首演于1896年,讲述了巴黎拉丁区四位贫穷的青年艺术家(诗人、画家、哲学家、音乐家)充满欢笑、泪水的生活与爱情。
在普契尼早期的杰作中,《波希米亚人》的旋律最为丰富,音乐的戏剧张力最强。第一幕中的两首咏叹调“你那双冰冷的小手”和“我的名字叫咪咪”,耳熟能详,常常作为独唱曲目出现在音乐会上。
上海歌剧院全新打造的《波希米亚人》,另辟蹊径,将故事放在两百年之后:新的冰川世界来临,一块神奇的冰把美丽的巴黎封住了,残留的贫困艺术家们仍然对未来充满期待,内心仍然在燃烧爱的火焰。
在已经出炉的舞美设计图上,巨大的、白色的冰块直冲眼帘,而人物都被冰封和笼罩其中。“我们放大了冷的元素。所有人都生活在严寒的环境里,在寒冷和贫穷中,爱情被创造,又被熄灭了。”马可说。
“无论任何时代,艺术家的命运总是相同的,他们往往挣扎在贫困的压力下,但是内心燃烧着不灭的激情。我们对四位艺术家感同身受,并由此找到了创作方向:艺术不死,爱情永恒。”杨竞泽不仅是这部剧的中方联合导演,还身兼舞美设计、多媒体设计等重任。
即将于春节后上演的《波西米亚人》,由上海歌剧院、上海大剧院联合出品,并邀请到双方共同的年度艺术家——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主演,这也是其歌剧生涯中的第一部普契尼歌剧。
早在2012年,两家艺术机构便曾与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联合制作《波西米亚人》。十年来,双方互惠共赢,联手打造了《曼侬·莱斯科》《阿蒂拉》《阿依达》《图兰朵》《漂泊的荷兰人》《乡村骑士》《丑角》等多部沪上热门歌剧。
“在2023年演出季,我们还将携手上海大剧院,与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首度合作,排演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这也将是这支声名显赫的歌剧院首度来华与中国院团合作。”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介绍。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

澎湃新闻

1亿获赞 713.3万粉丝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