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

每当聊起国漫,那一定离不开一个身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这是一家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曾是国产动画在世界舞台最闪亮的标志,旗下《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小蝌蚪找妈妈》等等佳作直至今天也都是国漫界难以逾越的高峰,乃至让邻国的动画大师们(手冢治虫和宫崎骏等等)沉醉其中。
但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随着改制的发生,以及大环境的变化,上美影的出品已经越来越难以与“精品”挂钩,乃至让宫崎骏说出了那句经典的怒斥:我对中国动画失望至极。
“失望”不是没有理由的,毕竟回望过去20年,上美影似乎已经不再具备生产力,基本只能靠着老IP刷存在感(如黑猫警长、阿凡提、葫芦娃等等),且重制出来的画风也是划一的“低幼”,评分和口碑也是理所当然的惨不忍睹。
可以说,上美影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浓缩的“国漫衰落”历史,而对于不少漫迷来说,上美影早已是日薄西山的老东西,国漫的另一轮崛起也不太可能与它有任何关系。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就在刚刚过去的元旦节日上美影居然给我们搞了一回“大事情”。
这家老牌动画制片厂召集了10位导演,并在不同的制作团队加持下带来了一部由8部奇幻动画短片组成的国漫。
它的名字叫做《中国奇谭》,目前该系列更新至第2集,豆瓣开分一举冲上9.6,在不少漫迷眼中它已然锁定“年度国漫”,乃至“一集封神”的赞誉。
当然,“神作”或许会有不少的主观成分,但论“佳作”,《中国奇谭》是不遑多让的。而这一系列国漫的存在,也让我们看到了上美影的生命力焕发,让我们对国漫的未来发展多了不少的乐观期待。
好了废话不多,立马给你们讲解《中国奇谭》的精妙所在。
《中国奇谭》究竟有多棒?
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风”?
这是一个最近几年来深受无数人追捧的文化现象,而对于一般大众来说他们给出的回答基本是“汉服”、“古建筑”、“水墨画风”等等表观上的呈现。
所以从大众层面来说,《中国奇谭》必然是一部“国风力”爆炸的国漫。
比如第一集的故事就发生在由彩色水墨构建的世界中。风摇曳的青草地、光影婆娑的竹林、烟雾缭绕的苍绿山间、夕阳下山时的阴暗幽深的景色...
乃至是战斗的场景也都全由手绘的水墨画作所构成,而这般惊艳的视觉冲击让我不禁想起曾在2020年引起全网轰动的《雾山五行》。
当然,《中国奇谭》在武打方面的技术力表现或许及不上《雾山五行》,但作为单元剧系列,该作的多元化风格也是后者不能媲美的。
来到第二集的时候,画风就顿时几乎成了黑白水墨画。一座座由不规则线条构成的大山,搭配上大片留白,这就是常见于国画的对山林景象的诠释,而借着不同光影的调动,该集故事也从开始时的祥和逐渐走向了阴暗和恐怖。
如上就是《中国奇谭》前两集在视觉维度上对“中国风”的诠释,而随着后续集数的上映,更多元的在视觉上的国风冲击也会如约而至。
不过在我看来,“视觉国风”也只是开胃菜,该系列最核心的国风诠释还得属“奇谭”。
《中国奇谭》,顾名思义就是一部扎根中国传统奇幻文化的作品,而我们的传统奇幻必然离不开鬼神。
从《山海经》到《西游记》再到《聊斋志异》等等乱力怪神的故事数不胜数,在体现中国古人在鬼神维度的疯狂想象力的同时,这系列鬼神故事也凭借“深度扎根老百姓生活”的特征,成为了能够无惧时光冲刷的存在,在千百年后的今天被经典以待。
所以在我看来,鬼神文化本身就是中国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能否将一个鬼神故事改编得足够漂亮,那自然是对制作人关于国风理解的大考验了。
上美影很清楚这个事情,他们花费了大量精力去进行神鬼故事的筛选和改编,然后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妙故事,而它们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一句话:扎根传统,映射当下。
它们通通源生于千百年前的神鬼故事,但内涵却又指向了当下,在观看过程中也无时不有着荒诞的趣味和美感。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是以《西游记》为背景来创作的,但区别于将重心放在唐僧师徒身上的常规改编,制作人将主角光环赋予了一位不知名的猪妖。
他只是某妖怪大王的喽啰小兵,没有任何强大的法力,有的也只是任劳任怨的蛮劲,而在平常日子里他也享受着巡山时的摸鱼,经常在无人的草地上歇息。
同时他拥有一群友爱的家人,一位老母亲和一堆弟弟妹妹,老母亲经常为他能够得到大王任用而骄傲万分,但猪妖自己却不是滋味。
为啥会“不是滋味”?理由有二:一是无止境压榨,二是毫无尊重可言。
是的,猪妖的设定就像极了现实中的社畜们,而这一集也讲了一个满载现实荒谬的“刻板印象与阶层固化”的故事。
因为五天后唐僧师徒会途经此地,妖怪大王便勒令小兵们做好迎战和烹饪唐僧的准备,而自此之后猪妖男主也就被卷进了一场荒诞至极的工作筹备。
在倒数第4天的时候,熊教头命令猪妖等小兵制造1000支箭,而猪妖接令后不仅专心致志地完成工作,且在原要求的基础上对箭矢进行优秀的改良---在尾部加入羽毛,让箭矢的飞行能够更稳定。
虽然这番操作是以牺牲同伴“乌鸦妖怪”的羽毛为代价的,但改造后的杰出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只是熊教头一点都不领情,甚至还当众折断猪妖的作品,认为他的这番“改良”是在违抗军令。
倒数第3天,猪妖和乌鸦被安排去擦大锅,他们使尽浑身解数,但奈何大锅的老油已经堆积百年,一般方法已经难以对付了。
就在这时熊教头突然出现并怒斥了两个小兵,他反手抓起猪妖,借着猪妖身上的猪鬃毛来了一场生动的刷锅教学,随后还唤来旁边的牛头护卫接力,猪妖也在疯狂摩擦下燃起了黑烟,一旁的乌鸦那是看得瞪大双眼。
倒数第二天猪妖和乌鸦被安排去砍柴,一天之内要砍满1000斤。这对于两只瘦弱小妖来说自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他俩打起人类主意,在恐吓和盗窃之后终于凑齐千斤木材。然而这堆来之不易的木材却在狼大人的一声“大王改了主意,唐僧要烤着吃”后,就被一把火烧掉。
而猪妖也被安排去砍伐两千斤20年以内的胡桃木了。至于乌鸦则被狼大人识破擅闯机关重地,当晚就被拉去就地正法。
随后经过一整宿的努力,小兵们也只凑到了200斤,逃不掉熊教头的怒斥。
可以看到,以猪妖为代表的小兵们压根就没有尊严可言,上头对他们的压榨是无止境的,同时也不会对他们的成果予以任何认定,哪怕朝令夕改也会强迫小兵去服从,在上头眼中,小兵们就像是一个个冰冷的机器,任由他们无情地蹂躏。
这状态虽然毫无人道可言,但对于过去的猪妖来说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这种生活就是他认知中的唯一选择。
不过事情在倒数一天的时候发生了改变,刚通宵砍完木材的猪妖被安排去人类集市买香料,且在过程中通过说书先生知道了唐僧众人的大义形象,知道了孙大圣和猪八戒原本都是妖怪,只是得到唐僧帮助从而走上西天取经的康庄大道。
这一刻一个念头在猪妖心上发芽了,原来妖怪并不一定就得活得卑微,他们一样能够获得改变现状,实现阶层跃迁的机会。带着这份想法,猪妖在回去的时候顺道回了一趟家里,并向老母亲叙说了自己想到外面去闯一闯,想见识一下天地的辽阔。
只是这念头在说出之后就被立即扑灭了,猪母亲让他别胡思乱想,跟随大王修炼成精才是正道。
时间终于来到决战当天。此刻的猪妖正与伙伴一同等候唐僧师徒的上钓,也从熊教头的口中知道乌鸦已经死亡的事实。他先是一愣,然后借着尿遁想去陷阱地一探究竟,他想搞清楚乌鸦为此丢掉性命的东西究竟是何方神圣。
然而猪妖的行为终究被狼大人发现了,并开启了一轮追击。
后得益于唐僧师徒的出现,狼大人方才放弃追逐,但在下一刻猪妖却被大圣的一棍子给击倒在地了。
难道说猪妖就此命丧此地?
在最后的最后,通过大圣旁白知道,原来大圣早已看透一切,也明白猪妖的良善之心,所以他只是轻轻击晕猪妖,想着在铲除掉其余一众妖怪之后,让猪妖重获新生。
从结局来看是“喜人”的,饶有着“传承继续,打破禁锢”的理想主义意味,我们甚至能够预见到得到自由的猪妖将会在未来帮助更多“同类”,自此让“妖怪”这一刻板印象彻底湮灭。
但这个结局又有那么一点“草莽”的,毕竟通过故事我们知道妖怪们的行为背后都有着“身不由己”的力量,他们会这样做,全因为他们以为生活本身就是如此,且只能如此---喽啰小兵和家人认为得到大王工作就算有头有面,而强壮如熊教头也得服从没有三十年以上的修炼资格就不能胜任擦拭大王盔甲的工作。
说白了,《小妖怪的夏天》其实讲了一个有关规训的故事,而在这个被规训的妖怪秩序之中,最最最大的刻板印象其实就来源于妖怪们自身对自身的认识。除了站在顶部策划一切的那几只妖怪外,其余妖怪其实难说有自由意志,他们就像古时候的妇女们遭受条条框框的约束,甚至连本人也都认为严令遵守才是妖之为妖的价值。
所以对绝大多数妖怪来说,他们只是勤勤恳恳地做好手头上的工作。
是,他们曾对“吃上唐僧肉”的大饼呐喊过,但那也只是妖怪大王灌输给他们的一种恰似“消费主义”的信念而已,目的也只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加心甘情愿地被压榨。
所以我说这个结局是有点“草莽”的,因为良善和无辜的妖绝不只有猪妖一个,他只是比较幸运被大圣看到了,而大圣意识不到其它妖怪的无辜并将他们通通清除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刻板印象的诠释了。
这就是《小妖怪的夏天》这一集的不完美之处,如果制作人能再勇敢些玩点阴暗,让猪妖真在最后被大圣一棍子杀死,那该剧关于“刻板印象”的内涵诠释就能再被拔高一个层次,让猪妖用自身的悲剧诠释出“偏见打破”的困境---包括身边朋友和亲人、自己的认识、乃至自己想要拥抱的新社会都无时不有着偏见歧视。
这自然是一种悲,但它能阐述出较比《哪吒之魔童降世》申公豹的“人们的偏见是一座大山”和《无间道》刘建明呐喊的那句“我只是想做一个好人”都要深刻和无解的悲情。
而这种极度悲情也会让我们认识到“偏见”的残忍性,从而催生出同理心的又一次建立,这就是“悲剧”的价值意义了。
当然,第一集的不完美也只差在一个结局的走向,没有了前面超90%的精妙的故事发展,也不可能让你我去探讨结局的优劣。所以综合来说,这也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佳作。
《鹅鹅鹅》
如果说《小妖怪的夏天》是借传统神话的皮来演绎当代社畜和阶层固化的原创新故事,那《鹅鹅鹅》就是一部一比一还原古代志怪小说的作品,故事原型为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的《鹅笼书生》。
当然,该故事的挑选也是因为它能照进现实,且制作人注入的“小心思”也是相当精彩的。
故事讲述某货郎因为要送两只鹅到邻村,故独自一人走入鹅山。这是一座在当地传言不吉利的山,货郎在出发时也被猎人劝告过,但或许出于不迷信和抄近路,货郎背起鹅笼便毅然决然走进了鹅山,并遭遇了一场超自然灾难。
在鹅山的某个转角,货郎突然遇见一名瘸腿的神秘男子,他五官似狐狸,也曾在那么一瞬间被货郎看到了真身。货郎慌忙逃命,但奈何山路已经被狐妖锁死了。
但耐人寻味的是,狐妖并没有立即夺走货郎性命,反倒要求他背自己去对面的山顶。
未待货郎答应,狐妖便已钻进鹅笼,并指挥着货郎摇摇曳曳走向目的地。
来到山顶后,鹅笼里的东西突然间全消失不见,只剩下一条小鹅毛了。再一个突然间,狐妖出现在树底下,而那两只鹅也似乎被狐妖吞进了肚子。
那目的地去到了,吃也吃饱了,狐妖该放过货郎了吧?
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狐妖还进一步用法术去“玩弄”货郎。注意了,这里的“玩弄”是打引号的,因为说到底狐妖也只是在展现某些残酷的真实。
狐妖先是从嘴巴掏出一盒酒具,他想要用酒水来感谢货郎的帮助。
在一杯过后,狐妖又从嘴巴抽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一只由兔子幻化成的美女。随后在兔妖的款待下狐妖很快就醉倒在地了。
这时候兔妖向货郎做了个“嘘声”手势,接着又从自己的嘴巴抽出了一名由猪妖变成的心上人。是的,你们没看错,兔妖当着狐妖的脸出轨了。随后兔妖和猪妖也在货郎面前卿卿我我起来。
突然间狐妖有起床的迹象,兔妖见状立马来到跟前陪睡,此两妖有再度安静了下来。
独自一人的猪妖见状又心生一计,他趁着兔妖看不见又从嘴巴抽出了另一个心上人,一只由白鹅变成的女子。
此女子相当貌美,甚至唤起了货郎的春心,而待到猪妖醉倒在地后,鹅娘也向货郎表达了心意,她说:她想变成一只鹅住进鹅笼,由你带她去山外看看。
那时候正巧是夕阳时分,映衬着暖红色的阳光,两人的相聚也煞是浪漫。但货郎犹豫了,因为他害怕“鹅再有鹅”,他恐惧刚抛弃猪妖的鹅娘会继续见异思迁。
但良辰美景和美女佳人的诱惑又岂是常人能把持的?只在片刻之后货郎又笃定下来,答应了鹅娘的诉求,并准备上前拥抱对方。在这一刻货郎又再度获得了“鹅”。
但幸福来得突然,消逝得也是异常之快。不待片刻,狐妖要起床了,而感知到此事的猪妖和兔妖也立马将自己的心上人吞吃进肚子,只消片刻一切又重回最初,而狐妖也在一鞠躬之后便和货郎道别了。
独留在原地的货郎陷入了呆滞,此刻他的内心那是一个悲情至极,因为在刚刚他失去了“三只鹅”。
在我看来,《鹅鹅鹅》的故事设计是相当精巧的,它有两条线:一条明,一条暗。
明线说的就是《鹅笼先生》的原著故事,讲述在狐妖、兔妖、猪妖、鹅妖等一众妖怪展示下的“人心叵测,世事变化无常”的故事。
而对该故事的最好概括就来自于蒲松龄在《短禾行》中留下的一句话:“世态渔洋已道尽,人间何事不鹅笼”。
作为后世改编的作品,制作人确实将原著的精粹给呈现了,但在此基础上又注入了相当精妙的小心思---区别于原著中鹅笼先生的“客观审视”,只是作为第三者去遍历妖怪们的欲望游戏。《鹅鹅鹅》将货郎写进了游戏,甚至让他成为了唯一的输家。
动画中的一切都是狐妖的安排,他的目的就是让货郎爱上鹅娘,然后又在下一刻狠心将鹅娘撤掉,他是要用一种“将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的刺激,让货郎经历一把真正的悲剧。
那货郎的结局又是怎样呢?其实开篇的一句话已经道出了答案:这里是鹅山,是你“失踪”的地方。
是的,经此一役后,货郎已经彻底失踪(死亡)了。
在我看来,狐妖的把戏是一场游戏,也是一场考验,是一场关于“自我”和“欲望”的考验。
“鹅”字拆分来看就是“我”和“鸟”,“我”代表着自我的一面,“鸟”则指代着鹅,也象征着“欲望”。
古籍《鹅笼先生》展示的只是“欲望”的那一面,将“人心叵测,世事无常”的现实客观陈述了出来。而《鹅鹅鹅》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自我”的考验,通过货郎经历的一场悲剧,强调出在此残酷的现实状态下,拥有一个强大的自我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预测和阻止世事变化,但一个足够强大的自我能让我们无惧不确定性的侵蚀,在无常事态中安身立命。
你们看,这就是一部优秀改编能赋予原著的新生命,而能把内涵升华至这一高度,它又何尝对不起“年度动画”之名呢?
最后
如上就是我对《中国奇谭》前两集的详细解读。这是一部里里外外都渗露着浓烈中国风的系列作品,也算是2023年带给国漫迷的“开门惊喜”。
当然,它还象征着上美影创作力的又一次觉醒,而这个觉醒也具备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一家曾扛起“国漫巅峰”旗帜的老牌动画大厂也能够甩掉“吃老本”的历史包袱,他们重新找回了当初的那个创作力旺盛的自我,并尝试着用内涵深刻的作品去敲击“国漫低幼”的刻板印象了,那国漫崛起的宏愿又怎么可能不被乐观以待呢?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中国奇谭》的又一层意义。
什么《小妖怪的夏天》中的刻板印象,什么《鹅鹅鹅》里的对自我的重新呼唤,这些内涵哪止是对影迷观众的价值传递,它们更是对上美影王者归来的一次行为诠释啊。
“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愿(上美影)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大圣。
举报/反馈

隔夜也很宅

118万获赞 14.5万粉丝
一个有趣且深度的影视自媒体
乘风计划作者,优质影视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