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最初在秦汉时期,因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带,靠着渔耕业形成了小规模的村落,还有制陶业形成了最早的城市雏形。

随着历史的推进,到了唐代贞观二年,因在城内的塔坡岗发现了三尊铜佛像,大家就开始称塔坡岗为佛家之山,便有了“佛山”之名。到了明清时期,佛山的手工业和农业较为发达,成为陶瓷、丝织品的重要出口城市,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商业市场。

佛山也依靠陶瓷、纺织、铸造、医药传统四大行业,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镇。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佛山慢慢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传统文化舞狮便成了佛山的一张响亮名片,吸引着世界人们去探索了解。

1.南狮起源传说

佛山位于南粤大地,北面隔着五岭,南面连接着大海,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岭南文化。舞狮文化也就从这特殊的地域衍化而来。

相传远古时代,每年跨年关时,在这片海域上出现了一只怪兽,跑到陆地上破坏农作物,吃掉家禽家畜,甚至有时候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为是除夕时出现,所以人们也称这个怪兽为“年兽”。

为了驱赶年兽,人们就用竹篾、布料和纸模仿年兽的样子扎成纸年兽,并用颜料画出纸年兽,尽可能让纸年兽更加逼真。然后号召十来位勇士,顶着纸年兽,拿着能发出各种声响的器具,埋伏在年兽出现的地方。

当年兽出现时,这些勇士就开始敲打锅瓦瓢盆这些器具,甚至还有大鼓、铜锣,“叮叮咚咚”、“哐哐当当”响声不断。同时,纸年兽在勇士的操纵和配合下上蹿下跳,飞檐走壁,腾云驾雾。怪兽一看这架势,就吓得落荒而逃。从此以后,这只怪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人们为了纪念扎的纸年兽赶走怪兽的功劳,就把这种活动称之为“舞狮”。因为狮子是山中霸王,威霸一方,无人侵犯,是勇气威武的象征。而且在佛教文化中,狮子不仅是威武的象征,更是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瑞兽。

从此以后,但凡遇到重大节日或者庆典都会有舞狮表演助兴,来增加大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氛围。

2.南狮的发展与传承

随着人们对舞狮文化的喜爱,岭南区域就新增了许多与舞狮相关的店铺,有专门制作舞狮的,还有做锣鼓钹的店铺,慢慢就舞狮文化就形成了岭南独特的传统民间活动,也称为“南狮”。

南狮又称为“醒狮”,与中华武术相结合,两人配合舞动,注重根基力量,在马步的基础上展现惊醒、搔头、摆尾等狮子的动作。又依据狮子的神态,造型威猛,但动作轻盈灵敏,刚柔并济,仿佛沉睡的狮子从睡梦中醒来一般。

南狮根据狮头颜色、妆面以及装饰,以及舞狮的步伐节奏不同,又有“刘备”、“关羽”、“张飞”之分。”刘备“狮白须,舞法幅度内敛,沉着威严;”关羽“狮红面黑须,舞姿豪迈勇猛,气度非凡;”张飞“狮灰白须,动作粗犷有力,好战喜斗。

经过几百年发展,南狮现在也分为四大门派,其中南海大头狮主要是指广州、佛山一带的舞狮。狮子原型取自唐代石狮的特点,高额头、眼睛大、嘴巴宽,且带笑容,也称为“佛庄”、”笑狮“。

随着岭南人们走向世界各地,舞狮也广为流传于国外的华人华侨圈,成为华夏文化内核的标志之一,更是海外华人的“粘合剂,对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3.“狮王之王”佛山

作为“狮王之王”的南狮发源地佛山,佛山扎狮和佛山狮头的工艺早已享誉国内外。

佛山狮头不仅利用传统的纸、纱作为原料制作狮头,也采用镭射膜、反光珠纱等让狮头变得更加轻盈好用,也更加传神细致。有时,好的狮头甚至有1300多个扎点,可见狮头制作的精细。

“佛山狮头”也正在申报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有国家保护,可以后继有人。为了进一步传承这个流传千年的历史文化,佛山市在南海区西樵镇打造了全国唯一一个“中国龙狮名镇”,供世界人民了解认识舞狮文化。

在西樵镇,我们可以去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在绿瓦白墙的清氏建筑中,寻黄飞鸿的生活足迹,看黄师傅在宝芝堂救死扶伤,观一代宗师的武术和舞狮,也当一次心怀天下的武林侠客。

在松塘古镇,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建筑的内敛含蓄,找到八百年前的宗室祠堂、私塾书舍、古树古井,沿着古坊街道,一步步在古村落中找寻南狮艺人的痕迹。

欢迎来到佛山,一起了解传承千百年的舞狮文化,看舞狮在佛山人民的世代传承下,如何融合现代文明后,依然演绎得栩栩如生。一起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在光阴的岁月中撞击出绚丽多彩的文化之光。#2023发现新佛山#
举报/反馈

玄月读书

1590获赞 1418粉丝
看书|喝茶|拍花|养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