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将翻篇,各行各业都在疫情反复的漩涡中经受考验,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宏观上看,得益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建筑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为80,138亿元,较201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71%;我国建筑企业数量随之持续增长,截至 2022年9月末,全国共有建筑企业13.65万家,较2021年末增长约 5.99%。
由于新冠疫情的蔓延,各主要经济体对建造的需求大幅下降,工作场所因疫情封控而停工,劳动力和材料短缺,工作模式的变化等使得行业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
历经三年防控战疫,放眼2023,挺过时艰的建筑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一些成长性较强的细分赛道也将进一步释放潜能。
2021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财政政策方面,拟安排 3.65 亿元地方专项债,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
进入 2022 年,可以看到在政策支持下建筑行业订单快速增长,并推动建筑股上涨, 例如建筑装饰行业指数同期从2104.28点上升至2144.13点,上涨 1.89%。
而在上半年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国际局势复杂以及疫情反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后续增量政策出台不及预期等环境影响下,建筑装饰行业指数九月大幅下降后,十月底又逐渐上升,整体仍是稳中有提。
2022 年 1-9 月,建筑业完成产值 20.6 万亿元,同比增长7.8%,建筑业新开工面积 30.5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9.0%,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同期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 38.0%,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 6.8%,反映在地产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基建和公建对建筑行业形成较强的支撑,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
“稳增长”仍然是2023年的主旋律,目前稳增长政策不断加力、狠抓落实。1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项目建设,支持制造业民间投资转型升级,鼓励民间投资以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助力基建等领域的稳增长。
展望2023年,在宏观政策结构性放松的背景下,建筑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及下游需求有望继续改善,基建投资仍将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为基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推进也将带动地产投资额提升。此外,PPP模式也将继续受到支持和推广,从而带动建筑业产值提升。
建筑业的稳步发展驱动着工程设备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高空作业平台生产供应及租赁在其中的收益尤为明显。
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发展较晚,相较于欧美国家,市场有较大发展空间。持续减少的建筑从业人数、快速增长的人工成本和逐渐老龄化的施工队伍促使相关单位大量使用高空作业平台,以弥补劳动力缺失和降低人工成本支出。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提升。
2014 年中国全市场高 空作业平台保有量为 2.5 万台,2021 年全市场保有量增至 39.6 万台,CAGR 达到 48.39%,其中,2021 年租赁市场保有量预计为 31.9 万台,租赁市场占比为 80.51%。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高空作业平台销量达16.01万台,同比增长54.60%。
根据相关调研分析,预计到 2026 年,全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将增长到 107.4 万台,CAGR 达到 22%,若参考以往租赁市场占比,预计 2026 年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保有量为 92 万台。
从产品渗透率(设备台数/GDP)来看,2020 年美国、欧盟 27 国高空作业平台产品渗透率为 3.49、1.97 台/亿美元,高于中国产品渗透率 1.64 台/亿美元;从人均保有量来看,2020 年美国、 欧盟 27 国高空作业平台人均保有量为 22、6.7 台/万人,远高于中国 1.7 台/万人的人均 保有量;从每万亿元建筑业产值的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来看,美国、欧盟 27 国分别达 到 42.2、3.29 万台/万亿元,中国仅 0.91 万台/万亿元。基于上述三个指标差距,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潜力巨大。
当前高空作业平台应用场景主要以新建建筑中对传统登高设备替代为主,并在存量建筑领域快速渗透,应用场景将逐步从以新建建筑为主过渡到以对存量建筑的改造维修为主。
根据住建部 2019 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城市、县城、建制镇、乡、乡镇特殊区域、村庄的建成区面积及建设用地合计为 259285 平方公里,用于衡量当前存量建筑规模。2020 年全国土地 中标面积为 7953 平方公里,可作为增量建筑规模。存量建筑占比达到 97%,可见存量建筑改造维修的市场需求较为可观。
另一方面,高空作业平台下游应用场景也在逐渐从传统建筑工程向更多领域渗透,高空作业平台多元化需求不断增长。
低成本、高效率、安全作业保障是促使高空作业平台在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的三大驱动因素。高空作业设备在建筑工程、装备制造、电力行业、仓储物流、市政绿化、军事工程、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中的普及率逐步提升;
在如房屋修缮、外墙修缮、工程施工、场馆建设、市政绿化、轨道交通、城市改造、园林维护、物流仓储、影视场景搭建、船舶制造等应用场景中亦是大展拳脚;尤其在安装倾斜幕墙或不易接近部位的幕墙、安装广告牌、室内装修等复杂高空作业场景下,高空作业平台是符合施工要求的不二选择。
在我国,由于高空作业平台进入我国市场较晚,社会认知度不高,国家陆续出台众多政策推动高空作业行业的发展,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提升对工程安全的重视程度。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国高空作业安全事故数量在不断攀升,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根据住建局相关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中高空坠落事故占比52.2%,且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逐渐成为行业一大痛点问题。保障高空作业安全生产也随之成为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
因此在高空施工场景中,安全性更高的高空作业平台设备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2.4万余家高空作业相关企业,行业竞争压力不容低估。各大企业都在争相研发、改进更便捷、更安全、更智能化的高空作业设备,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专利申请数量在2013-2020年呈上涨趋势,2021年专利申请数量达到近些年的顶点,申请数量为384项,同比增长7.26%;2022年至今,中国高空作业平台专利申请数量为202项,具有较高成长性。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传输、多重传感等高新技术逐渐整合互联到建筑工程中,高空作业行业也毫不例外地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且在打造安全高效的智慧安监上有了重大突破,例如,全球首个集高空作业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与AI智能终端设备为一体的中科旭峰智慧吊篮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吊篮作为高处作业的主要平台,应用场景涉猎广泛,其施工事故率居于高空作业安全事故首位,是最难攻克的一个环节。能够将吊篮安全监管智能化,意味着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高空作业的安全管理需求。
目前,这套智慧吊篮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已在各类建筑吊篮、高空作业车等设备上有所运用。
总的来说,在疫情放开后,建筑业作为国民支柱型产业有望焕发新一轮增长活力,高空作业这一细分领域拥有广阔市场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有行业资深专家认为:“建筑业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的产品竞争,而是某个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或是某个产业生态之间的较量。”
建筑行业竞争压力虽将有所放缓,但处境仍然较为艰难。不过行业的大方向是非常清晰明朗的,并且短期内不会轻易改变。
中科旭峰认为,从业企业目前能做的就是在充满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去追求确定性的机会,顺势而为,提升成功的概率,去寻找第二曲线的增长,实现华丽转身。
本文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局、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长江证券研究所、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智研咨询、佰腾网、企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