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之一。
它地处长江干流西陵峡河段,控制着约100万平方公里的水域,集防洪、发电、航运、维护水利资源等多项功能于一身。
同时,作为宜昌市最具代表的人文景观之一,三峡大坝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去打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峡大坝全长2335米,坝顶高185米,正常的蓄水位达175米,蓄水容量为393亿立方米。
如此大的蓄水量,如果有一天,三峡大坝需要开闸放水,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把这393亿立方米的水全部放光呢?
算这道数学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峡大坝平日里的泄洪情况。
三峡大坝有固定的泄洪时间,每年的4、5月份三峡水库就开始放水,基本让水位下降到145米的情况,然后迎接7月份开始的长江汛期。长江汛期为三个月,9月底过后,三峡的水位又会升回至175米,然后一直这么蓄着水,以备不时之需。
碰到旱季下游缺水时,三峡大坝会开闸适当向下游补充些水,以保障农作物灌溉、居民用水以及下游鱼类的基本生存要求。
2022年夏天,我国遭遇了罕见的高温与干旱天气,鄱阳湖见底,成了一片大草原,嘉陵江也露出了河床。
在人民生活遇到困难之际,三峡库区果断开闸向下游补水,不过却还有人在网上表达着不满,认为三峡的补水量太少了,根本不够下游水资源恢复正常。
但其实三峡库区也很困难,别看它有175米的水,可放到145米就到警戒水位了,因为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来发电。
这次的高温侵袭,四川多地出现停电的状况,这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要是三峡把水补给了下游,岂不是停电的问题更严重?所以,不是三峡抠搜,是真的无水可放。面对持续的干旱,三峡的放水情况也要根据实际做调整。
三峡大坝最本质的作用,是调节。没有这些水利枢纽前,一到汛期,河水就会泛滥,淹没沿途的土地,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所以,三峡水库理论上有393亿立方米的蓄水空间,实际上其中221.5亿立方米的空间平时没有使用。这个空间叫防洪库,是一个弹性空间,专门为了洪水预留的。
若是要把这200多亿立方米的空间装满,那可能得来一场史前大洪水。不过,我们依然可以按照393亿立方米的空间是蓄满水的情况来计算,放空这些水需要多长时间。
三峡大坝共有54个直径不同的水闸,其中,9米直径的有23个,8米直径的有22个,剩下的9个留着备用。
如果54个水闸火力全开地放水,按最大流速7.9万立方米/秒,其实只需要5天就能放完水库的水。
当然,水库在放水的同时,上游的长江水还会源源不断地补进来。补进来的水流速大概为1.5万立方米/秒。并且,随着水库里的水逐渐减少,水流速度也会越来越慢。这样算下来,放光整个水库的水就得再花一个星期了。
看起来,好像时间也不算长,但如果换算一下,拿太湖来做对比,三峡水库的蓄水量可以当90个太湖了。
这样想的话,十多年的时间放完90个太湖水,是不是非常牛?
393亿立方米的需水量是尽量将长江超预期的洪水量也算进来,按一般的蓄水量,54个水闸火力全开的话,可能三天时间就放完了。
不过,这些都是理论上算法,毕竟三峡水库没有将全部水放干的经历,也不会将水放干。
但三峡水库会依据每年的实际情况来放水,并不是只在汛期前放水。如果哪年长江涨水太过厉害,也不能全部蓄在水库中。三峡有警戒线,水位超过警戒线时就必须放水。
所以每年汛期到来时,三峡的放水量最大。加上雨季的下雨量陡增,长江中下游以及各个干流、直流,流域内每个湖泊的水量都会增加,洪水的危险还是挺大。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三峡大坝的最大的功能是调节水量,但建成后河流湖泊依然会发生洪涝灾害,是不是说明三峡的作用不大?
当然不是,只是长江的流量实在太大了,光靠一个三峡大坝,必然无法治理整条长江的水。但即便三峡的防洪库蓄水量只能达到长江径流的千分之几,也能对中下游地区起到很大的作用了。
三峡水利枢纽的作用很多,每一项功能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恰当地利用了水利资源增加清洁电力产能外,还拓宽了航道,对航运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支持。
有了水利枢纽后,我国的洪涝灾害较从前相比也大大地减少了。2008年洪灾的情形不再发生,长江流域的居民能够更好地安居乐业。
三峡水库除了蓄水,还能养鱼,保护了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同时还让本土的鱼儿们远离了入侵长江的物种的伤害。
此外,三峡水库创造的湿地环境也是改善生态的好助手。鸟儿们有了新的栖息地,连濒危的海南虎斑鳽又到这里来安家了。
像三峡水利枢纽这样的工程在我国不止一个,但建设一座大型水坝,周围的居民都得做出牺牲。
修建三峡水坝时,当地迁走了几十万居民。他们都是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原住民,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举家搬迁,成为三峡移民。
当然,国家和因三峡工程受益的人民不会忘记三峡移民们的无私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