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政府正式批复《成都市“十四五”体育产业建圈强链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成都市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政策》《关于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今日(12月27日),为了让广大企业、市民朋友更好地理解规划、政策文件等内容,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经信局召开了政策解读会,对上述文件进行权威解读。
“十三五”时期,成都体育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15.47%,2021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925亿元,今年体育产业将成为成都又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出台适应发展需要、符合当前实际,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操作性的规划文件尤为紧迫和必要。
按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程序,成都市体育局积极与上级、本级总体规划和其他规划衔接,参考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结合成都发展实际和特色,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开展企业调研走访和专家座谈,充分吸纳业内权威专家智库意见,征求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市)县意见建议,进行专家论证、规划衔接论证、合法性审查和社会风险评估等工作后,形成《发展规划》。
主要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提出:
到2025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成为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
到2035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
重点发展方向
《发展规划》明确了现代体育服务业、高端体育制造业、跨领域融合发展三个重点发展方向。
1.发展体育服务业方面:成都拥有良好的休闲文化基因和龙泉山、龙门山、天府绿道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发展以户外运动、体育旅游为代表的健身休闲产业潜力深厚,将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体育服务业。
2.体育制造业创新发展方面:成都有着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软件研发优势和新经济成长环境,智能制造是成都体育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现实路径,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虚拟赛事、云上健身、云上体育社交等面向未来的新赛道,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3.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世乒赛、大运会、汤尤杯、世运会等重大赛事将吸引全球聚焦成都,为成都持续带来全球流量,计划通过实施“体育+”工程,推进体卫、体旅、体绿融合,促进体育与文化、科技、养老、会展、传媒、金融等产业互融互通、相互赋能发展。
五大发展任务
《发展规划》聚焦体育产业建圈强链发展,明晰五大发展任务。
一:实施产业项目攻坚、招商引智行动,绘制体育产业发展全景图及重点招引企业名录表,围绕10个重点领域开展产业招引。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筑“1+3+2+N”体育产业空间体系,引导体育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在全市确定一批特色体育产业园区(专业楼宇)、融合发展区作为产业载体。
什么是“1+3+2+N”?
依托以环城生态公园为代表的天府绿道和社区健身空间等群众“家门口”的体育设施在中心城区打造1个运动休闲活力圈;
依托新兴城市活力片区在城市新区打造3个都市潮流运动引领区;
依托龙门山、龙泉山山系等自然山水资源在郊区新城打造2条体育旅游经济带;
依托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大型体育场馆群在全域布局N个赛事经济发展动力芯。
2022年11月12日,2022中国成都公园城市熊猫联盟——第二届天府绿道熊猫运动会开幕(资料图片)
三:以“技术+场景+制度”模式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体育生产数字化、生活数字化与治理数字化。
四:推进体育产业开放协同,加快成都都市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拓宽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五:促进体育消费提质升级,打造文旅体融合的消费新场景,丰富体育消费新供给,加快建设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
打造七大工程
同时《发展规划》还提出重点培育打造七大工程,为五大任务进一步明晰发展路径。
1、竞赛表演业提质工程
2、体育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工程
3、体育场地设施强基工程
4、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引领工程
5、电竞文化之都赋能工程
6、冰雪运动消费场景打造工程
7、水上运动消费培育工程
蒲囝 红星新闻记者 胡敏娟 裴晗
编辑 包程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举报/反馈

红星新闻

3425万获赞 392.8万粉丝
西部影响力最大主流媒体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