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栗小姐

当我们在评价某个演员演技好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些什么?

一个演员的演技优劣,到底要看其某个角色的表达,还是数个角色的横向对比?

当我们鉴赏一个演员的演技,依据应该是其演技高光,还是雷人瞬间?

让我浅浅聊一下,除了用以说明的典型例子,其他尽量不点名,请大家尽情脑补。

演员的下限与上限

什么是演员的下限呢?

简单来说,就是其表现最糟糕时会糟糕到什么程度

这几年来,无数辣眼睛的渣演技流量演员,几乎都有出圈的演技片段,用以证明自己的演技下限。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灾难表现,最容易出现在新演员身上,无论科班还是非科班,跨界还是非跨界

在角色不合理或距离演员太远时,演员本人经验不足,功课又没做好,自己瞎发挥,导演又不把关,就很容易暴露下限。

当偶像剧演员出演正剧时,在正剧演员的对比下,这下限就更刺眼。

什么是演员的上限呢?

显然是ta们能发挥出来的最高水平。

一般来说,演员的代表作,虽然未必是其发挥最好的角色,但一般会代表大众眼中这位演员的演技上限。

渣演技的流量,要么会在贴服自己的角色上因为不那么违和,而让观众感受到那么一丝丝演技。

要么会在正经剧组里,被负责任又会调教的导演在靠谱角色上磨出点演技。

但说到底,这种不违和,也就是六十来分的水平。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偶像演员的演技,下限和上限都很低,ta们在演员这个职业上的表现区间,在深渊和地平线之间震荡明显。

之于偶像演员,上限下限这件事是较为清晰的。但对于那些被大众认知为有演技的演员,探讨演技时对上限和下限的语境模糊,常常让他们受到不同层面和不同受众的质疑。

我的读者群里有位群友坚持认为黄轩演技很不行,根本对不起他的资源。

抛开主观偏好,她代表着非常广泛的一类看法:演技上限高比下限高更重要。

翻译一下,这样的观众觉得:稳定的及格以上,不如一个有代表性的高光。

在我看来,黄轩是那种非常典型的下限比较高的演员。

单拎出他的每一个角色,一般不会觉得哪里格外差,或者有什么严重令人不适的表现,大抵都还是妥贴的。

被诟病的几次霸总出演,角色本身就很难令人信服,他拯救不了角色,但也没让角色雪上加霜。

然而,说起他的演技高光和让人难忘的代表角色,又有点点为难。

除了早期《推拿》里的小马,他在绝大多数影视剧作品的表现中,都不是最亮眼的那一个。

迄今为止的所有影视类奖项的空白,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像这样稳定输出的演员,是一些观众眼中的甘草,却是另一些观众眼中的平庸。

而演技上限高,我很想举一个辛柏青的例子。黄轩主演的《妖猫传》中,最亮眼角色莫过于辛柏青,一句话形容他演的李白:在他之前我从未想过李白会是这样,在他之后我觉得李白合该是这样。

对于本就在水准之上的大演员来说,类似这样能顶开自己演技上限的机会弥足珍贵,一旦出现,自会全力以赴,寻求突破。

演员的深度与广度

有一种演技判断误区是:好演员就应该演什么像什么。

这句话隐含着这样两个前提:

1、演技理论上是万能的;

2、好演员就应该努力去拓展自己角色类型的边界。

在这样的判断思路下,那些在观众眼中有着显著代表角色类型标识的演员,很容易陷入一些演技质疑。

——“陈道明演技哪里好?他除了帝王霸总还能演什么?”

——“周迅演技哪里好?还不都一样,你看她喜剧演得多糟糕?!”

——“章子怡演啥不都一脸倔强,演技都靠蹭大导和营销!”

那些看似荒谬的结论,就这样得来。

不难看出,这种论调有两大问题:

其一,演什么像什么,要有多像?表面上看起来像模像样即可,还是要惟妙惟肖纤毫毕现?

这关乎演员的深度

一些好演员能将某种角色演绎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能在寥寥片段中传递角色的身世与经历,能让人屏住呼吸忧心角色的命运,能为角色设计出显著且合理的细节标识,能让观众提起这个类型就想到演员本人。

这样的深度,和“画皮派”演情绪不演角色的“像”,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其二,演什么像什么里的“什么”,有范围界定吗?颗粒度又有多细致呢?

这关乎演员的广度。

“范围界定”是在询问:你期待一个好演员的能力覆盖范畴到底有多大?是想黄渤既演得了民工也演得了帝王还演得了职场精英吗

“颗粒度”是在询问,你眼中的同类角色,分类细致度是怎样的?同样是底层角色,如果黄渤既能演民工也能演路边摊小老板还能hold住绑匪和小偷,那他算不算演什么像什么呢?

一人千面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无论哪位公认演技派或表演学研究专家,大抵都会告诉你,演技不是万能的。

没有演员能hold得住所有角色。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于某类或者某几类角色上演到深入人心,已经是绝大多数演员为之奋斗的终极职业目标了。

同时,当我们把深度和广度结合起来思考,观众对类似陈道明老师这样的演员“同质化”的诟病,又何尝不是因为演员本身在这个类型上的表现足够出色、挖掘足够深、影响力足够广泛?将其理解成对演员深度的褒扬,也未尝不可。

不考虑深度就贸然批评广度,将一众演技派拉下马,企图将诸位大演员与演什么都浮皮潦草的偶像演员相提并论,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智商或动机了。

一些思考

首先,讲清楚了上限与下限、深度与广度,我们对一个演员的评价就更立体了。

正如黄轩,在这个评价体系里,他目前呈现出的演技状态,是下限较高、上限不足,深度不深,但广度较广。

这意味着一个角色交给他,就算不出彩,起码不会差,同时他也会出现在很多角色的考虑范围内,纵然不是首选,但也一定是选项之一。

这基本解释了他看起来很不错的影视资源。

而很多粉丝对偶像演员演技的吹捧洗脑包,也可以一一破除:

——我们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胜任各种角色!

极大概率是什么都敢演,但什么都演不好,看似有广度,实则无一有深度。

——我们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演技可从来不雷!

极大概率是磨出了万能套路,下限不低上限也不高!

——XXX也不过只能演一种角色\XXX也有过雷人片段,吹什么演技啊?!

拿自家上限比人家的下限,拿自家广度否定人家的深度,田忌赛马都没你们会玩。

其次需要澄清的是,短视频的风靡让很多观众孤立看待演技片段,混淆了所谓“演技炸裂” 与演技上限

这两者并非完全泾渭分明。当《山海情》里热依扎饰演的水花看向昔日恋人的眼睛饱含热泪最终却没有落下时,我们分明被深深打动了。这种高光亦是角色的动人之处,也彰显着一个演员的能力在遇到对的角色、对的剧组时,可以发挥到怎样的程度。

但在绝大多数时候,那些声嘶力竭、声泪俱下,那些捅来捅去的生死决裂,那些瞪大眼的标准落泪,不过是短视频时代推崇的“简单粗暴易扩散”,与演员塑造角色的能力并不相干。

实际上,越追求这类的“演技炸裂”,越容易丧失踏踏实实塑造一个有血有肉人物的能力。

然后,我们也要清醒地承认,无论上限下限、深度广度,都被一个时代的作品优劣、一个时代行业的追求,一个时代观众的宽容度牢牢束缚与限制,在较高的层面看,这不单是某个演员自己的问题。

最后,我们也明确了演员该如何提升演技的方向。那无非是提升下限、冲破上限、挖掘深度,拓展广度。

提升下限,需要的是演员的自我规范与要求:这个剧组不大着调,是不是我就可以躺着演?这个角色离我甚远,是不是我就可以瞎发挥?

同时也需要演员对自己有些AC数,能抗拒诱惑,对自己无能力完成的角色say no

冲破上限,主观能动性重要,选择一个靠谱的项目更重要,你很难在一个50分的班底里做到70分,却很容易在一个90分的剧组里做到80分。

挖掘深度就更多需要演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素养了。越吃透人物、越做足功课,多思考多揣摩,才能逐渐走进人物内心,把“我”变成“ta”。

拓展广度,要合理自我审视,不要盲目自信,不要步子太大扯到蛋,你很难从红色直接变成绿色,却可以试试橙红和粉红,逐渐拓展边界,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演员是不是一个相对被动的职业?

确实,从选角起,演员就处在一个被选择被审视的位置,想要的角色未必能拿下,拿下的角色未必能拍完,想好好演时周遭的配套未必能满足,演得再好最后的成片也未必能展现。

何况,哪怕从“表演”到“播映”这个过程中未折损太多,最终的成果却还要听观众和专业人士评说。

但各行各业的社畜又何尝不是如此?难道大家都因此灰心丧气,躺平做一条咸鱼了吗?

何况这个行当的回报,从名到利,从精神到物质,都是如此的丰厚。

想与不想,做与不做,拼与不拼,学与不学,这中间的差异,不瞎也都看得清。

选择后者,哪怕你是大明星,也终究是个不入流的小演员罢了。

举报/反馈

娱记四道杠

1.1万获赞 516粉丝
轻文艺加娱乐性,以及感悟生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