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逸阅读

这几天利用退烧间隙,读完了杨苡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名字起得真好,现年103岁的杨苡回望自己百余年人生经历过的那些人那些事,有收获、有遗憾、有温暖、有伤痛,每一帧回忆都充满感动,每一段往事都写满深情。

杨苡,著名文学翻译家,一九四九年后第一个《呼啸山庄》中文简体字译本的译者。

童年回忆:渴望爱的拥抱

1919年,杨苡出生于天津一个旧式大家庭,父亲杨毓璋是天津中国银行首任行长。 优渥的家庭环境,让杨苡从小衣食无忧。不过因为杨苡出生几个月父亲就因伤寒离世,所以杨苡很长时间都背着“妨父”之名,以至于奶妈和保姆都敢对小杨苡敷衍、不尽责。

杨苡回忆说,从五六岁时起,好几年间都是她一个人睡在母亲大房间后面的小房间里,到了晚上尤其害怕,但她不敢讲,也没人管,直到十一岁杨苡患伤寒才搬离了小房间。

不过,杨苡很受哥哥杨宪益的宠爱。杨宪益和杨苡是同父同母的兄妹,杨宪益比杨苡大五岁,虽然一出生就被抱去娘(杨苡称父亲正房为娘,称生母为母亲)身边,但在得知自己是母亲生的之后,就对妹妹特别亲,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想着杨苡。

因为哥哥是长房长孙,在家中地位如同太子一般,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家里有保姆伺候吃饭穿衣,出门有佣人跟在后面付钱拎东西——照杨苡的话来说,就是“小皇帝”。

杨苡说,小时候特别爱跟哥哥一起出门逛街、逛书店,看到想要的书、玩具或别的什么,只要在后面拉拉哥哥的衣服,就全解决了。

少年回忆:向往广阔天地

年少时的杨苡格外喜欢巴金先生的著作《家》,她说《家》里写的高家和我的家太相像了,我要做他笔下的觉慧。

十七岁的杨苡给巴金先生写了第一封信,在信中书写了对巴金作品的喜欢、以及对巴金的崇拜之情。不久后,杨苡真的收到了巴金先生的亲笔回信。杨苡回忆说,收到偶像巴金回信那几天,我狂喜得恨不得拥抱遇到的每一个人。

杨苡和巴金的情谊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杨苡说巴金像兄长一样,给巴金写信总有写不完的话,什么事都想问问他的意见,不想对别人说的话都想对他说。

几十年间,杨苡和巴金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络。杨苡说她一直记得巴金最初对素未谋面的自己说的那句话——不要动不动就说离开家,你要懂得向前看,保持乐观,多读书,相信未来。未来总是美丽的。

青年回忆:友情、爱情岁月

中西女校毕业后,杨苡保送南开,转至西南联大就读,并在那里遇见了携手一生的爱人赵瑞蕻。

当时联大的学生社团很多,墙上常能看到社团启事,杨苡看到文学社团“高原社”的海报后,非常想加入其中,就按照上面的活动地点主动找上门去,并受到了赵瑞蕻、穆旦等人的热情欢迎。

赵瑞蕻、穆旦是高杨苡两个年级的学长,他们同为外文系。杨苡说自己最初对赵瑞蕻的印象并不好,高原社轮流当主席,有一次轮到赵瑞蕻,他却迟迟不来,好容易来了,进门就说英语,还说得不怎么样。

当时杨苡就想,这人怎么这样,说得不好、带点口吃,还自顾自说得起劲。

后来因为一件小事,让杨苡觉得赵瑞蕻很喜欢炫耀,挺虚荣的。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雨后杨苡看彩虹漂亮极了,就写了一首赞美彩虹的诗,赵瑞蕻却自说自话,硬说那是写他(蕻有时也作成“虹”),到处跟人说。

那时候杨苡完全没想到,这是赵瑞蕻在追求自己,只记得自己走到哪赵瑞蕻就跟到哪,上课跟着、吃饭跟着、回宿舍也跟着。

杨苡回忆说——母亲教我不能吃人家的,所以每次吃饭都是我付钱,结果有次在小馆吃饭遇到一位朋友,那位朋友毫不顾忌地大声说“这个男同学专吃女同学的”,弄得杨苡很窘,赵瑞蕻却不在乎。

杨苡和赵瑞蕻的这段互动非常有爱,一个不拘小节,一个后知后觉,一众看客真是干着急也没用,好在最后两人终成眷属,百年好合。

书中西南联大这段回忆,能够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沈从文、钱锺书、吴宓都有出场。这一段内容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它充满了青春气息,西南联大自由、民主的氛围成就了许多个性独特、见解独特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故事永远对后世有着非同一般的引导意义。

杨苡在介绍这本《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时说:“我想达到的,第一是真实,第二是真实,第三还是真实,而通向这真实的,第一是细节,第二是细节,第三还是细节。”

百年间令人难忘的瞬间不胜枚数,比如杨苡回忆自己小时候去餐厅吃饭偶遇张学良和赵四小姐那一段,真是太可爱了。杨苡说因为赵四小姐太漂亮、太引人注目,小小的杨苡忍不住一直盯着赵四小姐看,最后甚至跑到赵四小姐他们桌边站着看……

这本杨苡口述自传是近期读到的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虽然是在病中读完,但是对很多故事印象深刻,忍不住一读再读,爱不释手。

—END—

举报/反馈

静逸阅读

6.9万获赞 3460粉丝
读书,阅影 ,悠然行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