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来临,在室外,大家都穿着厚厚的冬装、戴着冬帽和手套御寒,甚至还不时地跺跺脚、搓手,用以取暖。而冬泳者却脱光了衣服,只穿泳装,跳入冰水中运动。
冬泳,有人说这是“勇敢者的运动”,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项挑战自我的极限运动。那么,冬泳对人体究竟会有哪些利与弊?不妨来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
正在准备冬泳的市民
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医生罗善鹏表示,科学的冬泳运动有很好的健身祛病效应,尤其对中老年人效果更佳。比如,增强免疫系统的机能,使身体强壮;改善身体的微循环状况,使人体各组织和细胞的营养充分,排泄通畅,从而增加活力,防止衰老;冬泳具有血管体操效应,有利于增强心、脑供血,提高生理机能和软化血管;坚持“科学冬泳”达到“冷激适应”后,可促使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理激素,从而增强人体各器官的活力和整体协调能力;提高人体御寒能力,增进健康。
但是,罗善鹏医生也提醒广大市民,虽然冬泳给人体带来一定好处,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
1.若有严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精神障碍及糖尿病、过敏性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以及有外伤或有炎症的人和酗酒者都不宜参加冬泳,否则有可能导致疾病突发或伤害身体。
2.冬泳的时间应根据气温、水温和人的体质而异。若在水里游得时间过长,一方面上岸后常会出现全身麻木、冷颤不止的现象,这极容易损伤某些器官;另一方面,刺激过度容易引起皮质系统衰竭而损害健康。
3.冬泳后应注意保暖,并立即运动以恢复体温。上岸后,应用干毛巾擦干身体,直到身体发红为止,接着迅速穿好衣服,慢跑或原地跳动,直到体温基本恢复。
4.饱腹后不宜冬泳,因为消化器官对温度的反应很敏感,热刺激可以引起消化器官兴奋,冷刺激则起到抑制作用,吃饱后立即冬泳影响消化吸收,容易引起急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那么,如何做到“科学冬泳”?罗善鹏医生也给大家支了招。他说,“科学冬泳”必须遵守“循序渐进、因人制宜、留有余地、持之以恒”的十六字原则。坚持做到从夏泳到秋泳,再到冬泳,天天坚持下水。此外,要随着气温、水温等变动,调整游距和游时,达到冷激适度为宜,不逞能、不攀比。
另外,值得注意是,如果下水时间过长,超过了温暖期,而进入寒颤期后才出水,则有害身体。因此切记第二日冬泳时一定要缩短下水时间,使达到良性冷激的效果才好。同时,冬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对健康有害无益。
【相关链接】
什么是冬泳的血管体操效应?
血管体操效应是指冬泳人刚入冷水时,因神经系统的作用,使心、脑、肺部的血管扩张,血量增加,而体表和内脏的血管收缩,血量减少;而稍过一些时间后,为了保证身体不被冻伤,又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体表和内脏的血管扩张,血量增加,这种使血管一张一弛的运动,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减少和防止血管粥样硬化,使血管增加弹性,对人体健康和防止衰老都有很好的作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儒森
编辑 韦依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举报/反馈

天眼新闻

1098万获赞 99.6万粉丝
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