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真的到了吗?

这一个月,变化来得真快。防疫政策、房地产政策,经济政策,都集中在最近一个月出现了非常大的转折。

新十条带来的好处是,放开了。人、城市、产业可以开始流动了,生活终于开始恢复正常,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创造GDP了。

高级别的会议,反复强调“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恢复经济发展才是第一任务。

一切都在宣告,2023年我们将面对的是:宽松的宏观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目标明确,回归正轨,这不正是这三年里我们最期待的吗?

宣布放开之后,大家都很激动,信誓旦旦要夺回属于我们的三年。但激动过后,很多人迅速变成了青青草原上的羊羊羊,于是人们又纷纷加入了抢药囤药的阵营。

城市回到昔日的热闹了吗?没有。甚至来售楼部的人比以往更少了,客户少了,工作人员也少了,大家都呆在家里治感冒。

还有一部分没中招的,陷入恐惧的精神折磨,也不敢出来活动,既怕自己得了,又忐忑到底什么时候得,钝刀子剌肉的折磨每天都在忍受。

站在高楼向下望,滨河路上每天西去东来的车辆倒是不少。但一些经济活动的场地,依然非常冷情。

前两天南关夜市、张掖路夜市先后开放,报纸版面上硕大一个标题:兰州熟悉的烟火气终于回来了。

但了解了一圈,很多人也不敢去逛吃,当然,先阳一步已经转阴的“杨康”们,可以拥有短暂的鄙视感冒的底气。

虽然放开了,但是我们的城市,缺乏活力,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很多人说,等大家感冒治好了就出来了,可问题是,需要多久,一个月,三个月,还是半年?

不确定、看不透、看不清,最后全都变成了情绪。悲观情绪蔓延的兰州,现在最缺的,就是信心和活力。

12月14日,兰州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期望能直达企业、直达基层,纾解企业困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尽可能地提升大家的信心,一切都为经济增长让路。这是好事,至少有动作,有反应。

梳理政策本身,基本前六条都是通过“降费减税”来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

能减的减能降的降,不能减的,就像第7、8条提到的公积金、社保等问题,给出了半年到一年的缓交空间。第9、10条,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以及大家深恶痛绝的账款拖欠问题,提供投诉和督办平台。

这几条政策,很多人表示都能和自己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对应上。这三年,尤其是2022年,大部分的小微企业、个体都是亏损,大家都没赚到钱。

重启之后,成本也随之而来,难免面临要么裁员/降薪去节流,降到能保证企业利润的门槛,先活下来再盘算,要么就是彻底放弃,不干了。

不管哪种情况,这都直接意味着,有很多人将会面临失业。

从我国的实践看,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由此可见,小微企业的分量和重要性,支持他们、纾解他们的经营负担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而像这种迫在眉睫的难题,往往总是一环扣一环。

前阵子刚刚宣告放开的时候,“夺回失去的三年”这个梗玩得还挺火的,作为一个垫底小弟,兰州人非常羡慕江浙等地包机组团出国抢单的操作。

很多人感慨:别人包机出国抢单,夺回失去的三年,我是群里蹲点,倒卖抗原……

但其实,从几个月前,出国抢订单就已经开始了,只是这一次刚好遇上全面解封,被网友炒出圈了。

背后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沿海省份的外贸依存度太高了。金华、东莞这些城市甚至在2021年外贸依度就超过100%,去年七月份开始出口迅速下滑,很多城市的经济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托前期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福,以及复杂的国际形势,外贸近乎嗝屁了,只能强调内循环。

包机出访抢订单的背后,是外贸的继续下滑和萎靡,越来越严重了。全球经济在衰退,消费在停滞,内外循环都备受打击。

一个城市或者整个社会,没有活力最核心的问题是,人们不消费了。背后的原因,不是没有钱,而是担心自己再也赚不到钱了。

但失去了大市场,怎么内循环?

连续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居民储蓄意愿现在前所未有的高,截止今年9月底,国内定、活期存款余额分别是 79.99 万亿元和 36.59 万亿元,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多。

可这些钱不能回流进入社会,再多有什么用?转不动的钱就是一潭死水。

有钱的都谨慎防守了,钱存定期,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动;没钱的更不用说,打死也不敢超前消费了。

这本身就代表了人们对经济预期的判断,是悲观的,挣钱的预期没有了。

企业难以生存,老百姓就业难,生活难,更不愿意消费。

政策不可能给我们说撒钱让大家去花,去创造活力。毕竟勤劳致富才是yyds,所以,纾解企业的困难,稳就业才可行。

而对标兰州发布的最新政策,第12、13、14条,融资便利、加大担保力度、延期还款等都是在为企业输血。

包括第15、16条,让一些关键的中小微企业进入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以及节省水电气等成本,包括其中第19条,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比例和预付款提高。

就是让吃肉的大哥尽量多带小弟喝汤,来给他们争取一段回旋喘息的时间。

而在另一个维度,“浙江速度”之所以火上热搜,不仅仅是因为抢订单,更是因为抢人的魄力。

复工复产需要人,浙江抢人真的很有一套,过去我们经常听说经济强市抢人,很少看到一个省出台强力措施抢人的。

今年年初,浙江抢人既是提补贴又是提贷款,大学生到浙江工作,就可以享受2万到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大学生想创业,浙江还可以贷款10万到50万。

关键是,就算创业失败了,贷款10万以下的也不用自己还,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政府也能帮你还80%,诚意简直不要太足了。

兰州这次政策,针对稳就业也有具体措施,申报见习岗位1000-1500的补贴,规定市属国有企业新招聘人员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比不低于70%。

尽管,这个力度和那些抢人大省来对比的话,真的多少有点泛善可陈,且不说后续执行的时候,企业能不能轻易申请到。

在兰州出台的政策中,稳消费当然也没落下。

要支持百货商场、家居家电等行业有序恢复各类促消费活动,要进行线上线下、家电建材下乡等多元化地促进消费市场升级。

要知道以前,商场搞活动,在外广场挂个广告都是要经过层层审核,最后极有可能无疾而终的。现在则每个月都是消费月,鼓励大家进行花样百出的促销。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搞起来,热闹起来,让人们走出来去消费。

而对于最厉害的消费龙头,房地产,这个牵扯着诸多行业的经济树干,自然也要跟着动起来。

兰州这次政策的第23-25条,就是重点针对推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

商贷利率下限由4.3下调至4.0,要知道去年,很多人买房是5以上的利率;其次,取消了现行的限售政策,不用等三年五年,拿证即可上市交易。

一切都是为了增加房子的流通性,但是政策发布之后,评论区讨论的热点聚焦在,为什么不取消限购?这不等于隔靴搔痒吗?

和兰州政策发布的同一天晚上,国家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并发出通知,其中明确提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答案来得非常及时,定位不会变。

兰州总不能为所欲为地搞,当然,有一些城市宣告放开了限购,但我们的步伐向来都比较慢,这个是意料之中的。

预期引导,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是第一位的。看客们期待的大涨、暴涨、全涨是不会到来的。

从上到下,政策频繁的动了,房企能起来吗?

兰州的几条政策中:推行拿地即开工,这个没有什么多说的,之前的政策已经如此。

但是其中一条:协调金融机构为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就和过去大不一样了。

据了解,政策出来后的第一时间,已经有企业连夜准备保函了。

过去开发商挪用一下预售监管资金,就要被扣上大概率要烂尾的标签,但现在,非常缺钱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监管资金来正当输血了。

而适当提高旧城改造、城市更新等项目的货币化安置比例和奖励幅度,这就相当于重新制造需求。

与之相应地,雁滩片区、中山路片区、南河新村片区及五星坪华林坪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试点,也要求加快推进。

也就是说:可以拆,可以补钱,你去花,去买,去流通才是目的。

政策捋完了,但心里五味杂陈。从读者的留言也能判断出来,我们离恢复信心,还有很长的距离。

甚至,对于这次发布的政策,很多人情绪都不高。

一种情况是,觉得政策挺好,但落地向来让人失望。参考4月初的强省会新政,落地太缓慢,力度不够,效果大打折扣。

限售放开,有人就开始对线了,说这样一来,二手房就更难流通了。很多人准备卖掉老房子,置换新房子,就是因为这两年行情不好,迟迟没有卖出去,现在就更不好卖,简直太鸡肋……

还有人更悲观,觉得新政策就是新冠面前的连花清瘟。

看着挺火热,但注定没什么实际效果。这种悲观一定程度上大家非常能理解并共情,毕竟,疫情三年,对人的信心伤害太大了,很多过去我们坚信的东西,崩坏了,破碎了。

还有一种是,对城市、对政策都不抱太大的预期,要挽回这几年失去的信任,最直接的是增加大家的收入,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虽然反复地提促销费、内循环,但是大家收入下降,生活难以维系的时候,哪来的钱去消费?

前几年,我们对自己个人财富的评判标准,放到现在已经不适合了。房地产萎靡的这几年,很多人的资产缩水了,过去买的房子,在好的行情里值200万,这200万被算作我们的身价,底气在那。

但现在,房价下行以后,周边的开发商降价以后,自己房子的估值逻辑也发生了变化。

不管是有房子的,还是准备买房的,国人70%的财富是房产,现在大打折扣,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消费力进入冰点。

加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恩格尔系数都不咋公开了。首富们一个人1000亿,他又能消费多少?也不能撸串更没时间K歌。

我们普通人月薪5000月底用光的事情,现在没人敢干了。或者换个角度即便用的精光,循环的挺彻底,但是没啥大用啊。

更不用说还有一大批人花呗借呗白条信用卡卡拉卡来回倒腾……生活真的很难。

所以,每次看到有人说,让房价变成白菜价的时候,我心里总会咯噔一下。

兰州这样的城市,产业结构本身就很简单,对房地产的依赖度非常高,房价持续下跌,传导给每个人,并不是好事,无论有房的,还是目前没买房的。

资产缩水,消费进入冰点,经济不循环,咱们普通人即便再勤劳也无法致富了。

现在真的就是最需要信心的时候,只有对未来有好的预期,一切才会慢慢向好,这种节骨眼上,兰州出政策,本身是一件好事。

我们必须向前看,痛定思痛,思考在接下来的这个进程中,在兰州这座伴随着失落、失望、期望的城市里,如何更好的生活。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经济持续低迷,上层的政策必然还会来得更猛,一切都将为经济发展让路。

这不,12月15日,领导讲话了:“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

同时也提到了:“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黎明,或许真的到来了。

我们要有信心,满含希望地等待明天。

举报/反馈

金城巷子

3.9万获赞 3679粉丝
金城兰州,有料,不怕巷子深!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