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日,蜂巢能源在常州举办第三届电池日活动,会上发布了“龙鳞甲”电池技术、高锰铁镍正极与纳米网硅负极技术,也详细介绍了蜂巢能源如今产能、客户和产业布局方面的进展。

一、龙鳞甲电池亮相 功能结构分区提升电池安全性

龙鳞甲电池是蜂巢能源定义的一种新的电池封装体系,在功能结构、空间结构、和冷却系统等方面做出了创新。

功能结构方面,龙鳞甲电池采用“热-电分离”设计,避免了传统电池因热失控泄压区与高低压线路处于同一区域,一旦热失控可能导致二次危害的风险,降低了热失控时内部高压拉弧、打火的失效概率,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空间结构层面,龙鳞甲电池将防爆阀从传统电池的顶部移到了底部,使热量和气压能有效向下传导,是实现“热-电分离”的基础,同时,又和底部原本预留的防冲击空间重复利用,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蜂巢能源还利用高强度钢和弹性支架为泄压空间提供了有效承载和缓冲,上述设计既提升了体积能量密度,又保障了向下泄压的安全。

在冷却系统方面,龙鳞甲电池采用双面冷却设计,让电芯大面积和冷却板接触,让冷却板迅速带走电芯的热量,换热能力较一般水平提升70%。既可提升非充电场景下电池包的安全,也可显著提升电动车快充场景的安全性。

通过较高的集成效率,龙鳞甲电池在组件成本上比传统电池低10-20%,且能够支持车企CTC的发展规划,最关键的是,续航里程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活动现场,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表示,龙鳞甲电池即日起接受全球预定。

他还透露,龙鳞甲电池将陆续搭载到 2023 年量产车型,包括2023 10 月份量产的一款SUV2023 10 月量产的一款轿跑。

二、工艺材料双突破 蜂巢能源叠片技术将对外授权

除了重头戏龙鳞甲电池,蜂巢能源多项新技术也在本次电池日上亮相。

在生产工艺方面,蜂巢能源力推超高速叠片3.0技术,目前叠片效率达到0.125/片,比第一代提升4.8倍,比第二代提升3.6倍。

相较于蜂巢能源上一代叠片机,第三代“飞叠”技术的叠片机占地面积减少达 45%,效率提升 200%以上。第三代“飞叠”技术还集成了极片放卷、裁切、热压功能、叠片 CCD 在线监测、HI-POT在线监测,实现单片不良全检。在一致性方面,采用创新压刀结构,叠片对齐精度提升。

蜂巢能源目前已导入114台集成式叠片设备,预计能满足50GWh叠片电池产能,未来将会需要600台这样的设备。

在本次活动上,蜂巢能源还宣布会将该集成式叠片设备授权给其他厂商,此举或将使叠片设备的市场规模提升,从而降低单台设备的成本。

在产品方面,蜂巢能源还发布了高锰铁镍和纳米网硅负极相关技术。

高锰铁镍电池,是蜂巢能源针对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存在天花板而提出的新产品方案。由于不含钴,高锰铁镍电池成本可控;同时其能量密度又比磷酸铁锂更高。与磷酸铁锂电池包相比,蜂巢能源的高锰铁镍电池包续航能够提升100公里,低温性能提升2倍;与同体积密度的三元电池包相比,整包成本要降低9.5%。蜂巢能源预计高锰铁镍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为 22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 503 Wh/L,量产时间预计2024 年。

纳米网硅负极,是蜂巢能源为高能量密度电池提出的负极技术方案。蜂巢能源为此自主

开发了筑网束硅技术、硅碳融合技术、双层包覆技术,循环寿命较进口同类产品提升

10%。 这一负极材料的特点是,高容量、高首效、低膨胀、低产气、长寿命,支持4C 快充。蜂巢能源预计,纳米网硅负极搭配高镍正极,将率先在大圆柱电芯上实现应用,实现能量密度≥300Wh/kg2025年,蜂巢能源搭配纳米网硅负极的高能量密度电芯产能将达到 5GWh

蜂巢能源还首次在品牌发布会上官宣了储能业务规划,并将已经初步成型的生态链命名为蜂窝生态。

杨红新在电池日上表示,十年前,电池企业靠产品技术取胜;五年前,靠差异化定位取胜;但进入TWh时代,靠技术+制造取胜。蜂巢能源当前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领域的充分投入,为的是在长期竞争中,保持优势。

举报/反馈

远川研究所

2.4万获赞 1.4万粉丝
整合全球视野,助力关键决策
鲲鹏计划获奖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