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苏30、苏35在俄乌战争中频频被击落,苏式重型战斗机过住的“神话”已经迅速破灭,它们在广大买家心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因此,传统购买苏式重型战斗机的国家未来寻找替代机型是可以预见的。但放眼全世界,能算得上双大推重型四代机的,总共也就只有三大类,除了俄罗斯的侧卫系列,就只剩下美国的F15和中国的歼11系列了。
被击落的苏35
重型战斗机这样的大杀器对地区力量平衡的影响举足轻重,其交易是与国际关系密不可分的,说是买谁的重型战斗机就要站谁的队也不为过。因此,购买苏30、苏35的绝大部分国家是买不到或不愿买F15的。但用惯了航程远、载弹量大的重型战斗机,很多国家都是不愿意再转买轻型战斗机的,只好退而求其次,将就着去买中型战斗机,如法国的阵风,但即使是买阵风,也意味着有倒向西方的倾向,这对中俄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
但我国的歼11系列却是非卖品,这是因为歼11A仿制于苏27SK,歼11B是由歼11A演化而来的,歼16则是由苏30MKK发展而来。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只有轻型的歼10CE可供出售,不但无法涉足利润丰厚的重型战斗机市场,更不能满足未来苏30、苏35的替代需求。
不过,在歼15的发动机国产化以后,这种状况部分发生了改变。歼15是我国在借鉴苏33原型机T10K-3的基础上研制的,而T10K-3是从乌克兰而非俄罗斯那里获得的,T10K-3虽属苏33的早期原型机,但已经安装了折叠翼、强化型起落架、着舰钩、前翼等舰载机的特有装备,已具备了苏33的雏形。
苏33战斗机
T10K-3于1990年2月17日首飞,之后便一直留在乌克兰进行测试,苏联解体后按“属地原则”归乌克兰所有,但乌克兰却无力也无意继续进行相关测试,于是T10K-3被视为破铜烂铁,废弃在野外无人问津,最终在2005年前后卖给了中国。虽然当时这架T10K-3经过十多年的风吹雨打,早已锈迹斑斑,已经不能飞行,但基本的结构还是完好的。
可乌克兰并没有T10K-3的图纸,我国只能通过强行拆解的办法对其折叠机翼、尾钩布置、强化型起落架等结构进行研究,但仅仅通过一架样机的拆解和测绘,所能得到的东西实在是有限。且因废弃已久,这架T10K-3根本无法用来试飞,它甚至连地面滑跑都无法做到了。因此,这架T10K-3虽然使歼15在研制过程中有了一定的借鉴,但作用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大。除了发动机要从俄罗斯引进以外,歼15主要是靠我国自己的力量研发的,T10K-3充其量只起到了参考印证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歼15与苏33的差异非常大,前者采用了全国产的雷达、航电和导弹,尤其是重新编写飞控软件的数字式三轴四余度电传系统使歼15的驾驶体验与苏33完全不同。另外歼15的垂直尾翼、机翼、鸭翼也大规模应用了复合材料,其空重比苏33轻了550公斤之多。
歼15舰载战斗机
最重要的是,不久前一架刚刚出厂的崭新歼15被发现尾喷管采用了类似歼16发动机的白色收敛片,而白色收敛片是涡扇10的标志之一,这表明歼15已经开始摆脱对俄式发动机的依赖了。可以这么说,在更换国产发动机后,歼15与俄罗斯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了。如果歼15被我国拿来出口,俄罗斯即使出面阻止也缺乏依据。
换装国产发动机的歼15
况且,俄罗斯自己的苏33早已停产,连搭载苏33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也在持续“趴窝”中,歼15即使出口,也不会形成与俄罗斯的直接竞争。再加上因受美西方的全面制裁,俄罗斯进口先进零部件的渠道被切断,即使像伊朗这样的国家仍然选择进口苏35,其性能也大不如从前了。更不要说美国对俄罗斯军火销售或明或暗的干扰和破坏了。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式战斗机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
而歼15有大孔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远程空空导弹的豪华配置,相比F15K、F15S、F15I,乃至F15ES都只强不弱。在这种情况下,外贸版歼15有望成为填补这一市场空缺的一匹黑马,如果有歼15与阵风同台竞技,埃及、卡塔尔乃至沙特就不会把全部订单都给阵风,因为重型战斗机的优势实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