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凤阳县,因为出了皇帝朱元璋和花鼓而闻名全国。

花鼓是一种民间敲打的乐器,而在旧社会却是乞讨的工具,凤阳人背井离乡,一路上敲着花鼓,叫门卖唱。

解放后,虽然凤阳人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就是常常饿着肚子,吃不饱饭。

1978年遭遇到了罕见的大旱,粮食几乎是断收,不少村里又出现了敲着花鼓出门讨饭的人流。
也正是在这时候,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个穷村子有20 户人家115口人,在推行大包干时,分为了八个组,但大伙就是出工不出力,根本调动不起来积极性,个个都是嘞紧皮带,咬紧牙关,饿得饥肠辘辘,面对这一切,干部们也是无计可施。

穷则思变,当人被逼急,特别是到了人命关天的时候,就什么事都能想的出、也能做的出。

1978年11月24日的夜晚,以生产队长严俊昌、副队长严宏昌为首的十八户农民聚在了严立华家,老婆孩子在后面睡觉,他们就在前头开了一个秘密会议。
说的问题既原始也很现实,就是怎样才能搞到饭吃?怎样才能不讨饭,不被饿死?
讨论的最终结果,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要实行包产到户。

此时此刻,谁的心里都清楚,搞包产到户,弄得不好就是反革命,是要坐牢的,甚至连命都保不住。
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异常安静,只有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的声音,突然有人打破寂静地问道:“如果队里领头的被关了监狱,他们家里的老小怎办?”
“我们养着!”“对,我们养着”。所有人都一口同声地回答到。
这样的承诺让在场的人热血沸腾,与其这样耗下去饿死,那还不如拼一把,就算是丢了命,也不能作饿死鬼。

严宏昌立即掏出一张纸,他们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18人用粗糙的大拇指坚定地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发誓:“哪个因大包干进大牢,全村养活他一家。”
他们决定不顾一切地豁出去了,靠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现在只能自己救自己了。

他们很快就秘密地划分了田地,以后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地在自己农田里干活,但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还是被传了出去。立刻就有人跳出来说他们在搞分田单干,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开历史的倒车,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起来。
好在当时的安徽省省委书记万里明确表示:“可以试一试嘛!”

在当时,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只是为了不被饿死,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份秘密协议上表达的“该完成国家的,就完成国家的,该完成集体的就完成集体的”等语言被人们概括成了一句响亮的口号:“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小岗村的人们也不会料到,也就是从他们开始,中国农村正在发生一场大革命,农民在土地上种什么,怎么种,都完全有了他们的自主权。

生产力的解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解放。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彻底解去了套在小岗人民心头的枷锁,没有了顾虑,一心忙着生产,焕发出空前的劳动热情。
在1979 年的秋天,小岗村迎来了大丰收。所收粮食相当于1966年到1970 年五年粮食产量的总和,终于吃上了饱饭,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多斤的粮食。
凤阳花鼓也不再是讨饭的工具,它重新又敲响了幸福之声: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包产到了户,不再离家去乞讨,年年吃饱有余粮……
如今,这份保证书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历史会永远记住这18位农民的壮举。

举报/反馈

因你凝眸xy

1.6万获赞 699粉丝
分享社交及商务礼仪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