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7年上海和浙江拉开了新高考的序幕,越来越多的省份都亦步亦趋翻开了新高考的一页,如下图所示,截止于2021年为止,已经有14个省市实行了新高考。新一代的高考生在体验这一种更加人性化灵活的时代产物的同时,也给高考填志愿带来了更加复杂的选择。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新老高考的区别吧。
新高考和老高考的区别有考试科目不同、考试分值不同、考试试卷不同、选科组合更多。老高考语数英为必考科目,文理二选一,文科固定史政地,理科固定物化生;新高考语数英必考科目不变,物化生史政地取消固定搭配,副科采用“3+3”或“3+1+2”的模式计入总成绩,可自由组合。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海南6省市实行“3+3”模式,而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采用“3+1+2”模式。
1.考试科目不同
新高考模式是“3+1+2”模式或“3+3”模式。“3+1+2”模式中,“3”为语数英,“1”为在物理、历史中选择一门,“2”为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再选择两门。“3+3”模式中,前面的“3”为语数英,后面的“3”为理化生史地政中六门任选三门。
2.考试分值不同
新高考的总分值,除上海市总分值为660分,其余省市总分都为750分。新老高考总分750分是一样的,语数英每门150分,其余三门每门100分。但后面三门的计算方法就不一样了,老高考用的是卷面成绩,而新高考要将卷面成绩折算成排名比例再给与赋分(这个内容我们在今后的文章中细讲),这就需要学生在高一选科时就慎重考虑了。
3.考试试卷不同
老高考是文理不同卷,而新高考只有一套试卷了,无论选科是怎样的组合,语数英的试卷是同样的。
4.选科组合更多
选科组合更多,老高考只有物化生和史地政的选择。而新高考“3+1+2”有12种选科模式,“3+3”有多达20种选科模式。对学生来讲可以扬长避短,选择优势科目,但同时也带来选择性焦虑。而且选科对高考填志愿是有直接联系的,很多大学专业对高中选科是有明确要求的,因此严格意义上讲高考填志愿是从高一选科就开始了。关于选科我们在今后的文章中会详细阐述。
5.高考填志愿不同
以本科批为例,老高考一般填10个志愿,也就是填10个院校,每个院校中可以填6个专业。新高考就要填更多的志愿,例如北京填30个志愿,江苏填40个志愿,山东要填96个志愿。光填志愿就让考生和家长头疼不已,填的志愿越多需要研究的高校就越多,从高考出分到志愿提交也就一周左右,这段时间是家长最焦虑的时间。因此建议家长尽早准备填志愿的草案,以防到时手忙脚乱。另外院校录取时有两种规则,一个是顺序志愿,一个是平行志愿。一般老高考是顺序志愿,新高考是平行志愿。顺序志愿是从院校角度考虑的,平行志愿对考生更加友好。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我们在之后有专门的文章详解。
有句俗话叫“选择大于努力”,孩尽了最大努力也考出了满意的分数,可是在高考填志愿这一环节出了问题,让孩子没能升入理想院校和心仪的专业,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给孩子带来终生的遗憾,同时对国家来讲也是一种人才的浪费。面对新高考的这么多变化,给家长和孩子填志愿时带来更大的挑战。新高考模式下不仅因志愿的填写数量太多而令人眼花缭乱,而且出现了平行志愿,等级赋分,院校专业组,专业清和分数清,专业级差等等令人费解的专业名词,不理解这些名词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调剂或退档的风险。我们会在今后的章节中做一个知识普及,逐一讲解这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