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艺术介入乡村已十分常见,但大多数在一阵喧嚣之后,又复归于平静,仅有少数乡村在商业包装下发展成为了“写生基地”,进而泛化为商业性的旅游、民宿村落。而在这个过程中,乡村的主体——村民却大多成为了陪衬。


艺术家带着城市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和资本意识,表面看是在建设乡村,实际却在不断生成新的文化区隔,将真正的村民排除在外。这样的“新乡村建设运动”不仅无益于乡土文化的发扬,反而对乡村原有的文化生态造成了一种“侵扰”或破坏。


本文将以四川省蒲江县明月村为案例,分析明月村新乡村建设过程中外来艺术家、村民、政府三者之间的博弈与互动,探究艺术家与村民之间的融合共生之道。




项目所在地介绍


蒲江县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地处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会处,距离成都主城区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境内拥有“三山两河四湖”和延绵不绝的马尾松林、茶园、林盘等多种生态资源。这个森林覆盖率66.97%、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90%以上的“近郊氧吧”,一直是成都居民周末远足的好去处。


明月村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距离成都市区90公里,幅员面积11.38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00余人。


抬头就能看到雪山的明月村 图源:明月远家


明月村曾经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成都市贫困村:农业经济效益低,以种植传统的水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以狭窄的碎石路和土路为主;农民居住条件差,大部分住房以土坯房和砖木结构房屋为主。


2001年,明月村从浙江引入雷竹,在政府的扶贫支持下,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雷竹与茶叶,于2009年正式脱掉贫困村的帽子。据统计,2009年明月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72元。


2012年,借修复邛窑和打造“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的契机,明月村走上艺术新乡村的创建之路。


图源:明月村理想村


近年来,明月村先后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传统村落活化最佳案例等一系列国字招牌。2021年,明月村接待游客26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03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




项目缘起


明月村地处大五面山浅丘地带,是四川高岭土储藏量最大的区域之一,陶艺文化底蕴深厚,唐宋以来就是民用陶瓷(邛窑)的重要生产区。


2012年,来自景德镇的陶艺师李敏到访明月村,在村内发现了一口因汶川地震受损而停烧的邛窑系老窑。经专家考证,这口老窑的窑龄已达300多年,是邛窑中典型的“龙窑”。其停烧前仍完整沿用唐代工艺烧制“省油灯”“双流壶”等日常生活器皿。


明月窑 图源:明月村理想村


李敏得知情况后,随即致信蒲江县原政协主席徐耘,建议对明月村老窑进行保护性修复,在明月村发展邛窑产业,成立明月国际陶艺村,建立起以陶为主的手工创意聚集区,用3-5年时间将明月村打造成为陶瓷文化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蒲江县政府对李敏想法表示支持,决定利用明月窑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化创意发展陶艺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2013年6月,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在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上正式签约,总投资2.45亿元。


2014年初老窑修复完成,并以“明月窑”的新名称面向公众并对外开放,不久后李敏女士剃度出家。2014年4月,经推荐,陈奇被蒲江县引进到蒲江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副总经理身份正式接管明月村的项目,成立明月村项目工作组。陈奇是蒲江本地人,川大文化产业运作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成都文旅集团,参与过西来古镇的策划、运营及西岭雪山项目的策划。


陈奇


陈奇领导的工作组接手明月村项目后,用了半年的时间对明月村进行了一个整体的定位、策划和规划,否定了原本将明月村做成投资型、与村民割离式的景区或者是旅游目的地的设想,而是希望将明月村建设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可以唤醒人们的善意,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连接,共同追求理想生活的美好之地。陈奇认为,乡村旅游应该是明月村发展之后的附加值,而不是主要目的。


实际上,无论是在前期对明月村的定位上,还是在后期的发展规划中,陈奇与她的团队都非常注重“回归乡村本身”。也正是因为把握住了最本质的东西,才让明月村备受关注,成为典型。




项目介绍


工作组为明月村树立了“安居、乐业、家园”的理念。所谓的“安居”是住下来,“乐业”是可持续发展,“家园”就是住下来的新村民真真正正把这里当成家。


让热爱田园生活的新村民带着多元业态进村来,让老村民守在自己的家园也能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把明月村建设成一个环境自然生态友好、产业可持续发展、村民友善喜悦、与外界良性联结的理想村庄。


安居


陈奇认为:“每一个村庄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不能简单的去复制某一个项目或者村庄的成功案例。但不管这个地方的发展方向如何,从人居环境的提升和改善入手,对当地的村民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垃圾整治,污水管网,湿地绿道的建造,生态卫生间,公共的花园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蒲江县政府都给予了明月村很大的支持。


明月村生态茶园 图源:成都农业


在老村民的居住空间优化上,明月村十分注重原有林盘院落及其所处地形、水系特征的保护,维持乡村的自然的风格。


在明月村改造老旧院落,新修建筑的过程中,陈奇团队摸索出一套由设计师和当地工匠共同合作的低成本高效率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仅让艺术与乡村毫无冲突地相辅相成,更增强了当地匠人对于明月村的自豪感和对于传统手工艺的自豪感。


明月村呆住堂 图源:明月村理想村


为老村民改造家园的同时,工作组也为新村民们设计出了两套科学有效的进村方案:


一是改造旧有院落:将农民闲置的农家小院,协调出15-20年的租期,引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艺术家,并提供一定数额的改造补贴;


二是买地自建房屋:调剂汶川大地震和芦山地震两次地震后的建设指标到明月村,规划为40年产权的商业用地,将187亩国有建设用地按3个功能组团划分成大小不等的17个地块,每块地基本规定了业态形式,通过土地招拍挂手续引入多元化的社会资本。


明月村远家 图源:明月远家


外来资本进入明月村需要经过工作小组和县领导小组的反复论证,文创项目的专业技能、行业影响、落地规划、理念气质、对明月村的长续影响往往是被首先考虑的因素。


为避免以引进艺术为名,割裂艺术与乡村发展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让明月村成为艺术家们“避世”以“自娱自乐”的桃花源。工作组引进的所有艺术家以及其他文创项目都被安排在村内,与村民形成“犬牙交错”的状态。


明月村善本小筑 图源:明月村理想村


陈奇希望艺术家能在明月村保有着亲近自然的初心,关注人性本身,回归生活本质,让他们也能够享受明月村带来的美好,成为安居在此的新村民,而不是如同过客一般。


乐业


2014年10月,工作组开始从传承百年、焕发新生的明月窑出发,重点引进与陶艺相关的新村民。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新村民的改造下,明月村建立了包括“蜀山窑”和“蜀山小筑”、“清泉烧”、“火痕柴窑工坊”、“张家陶艺”等项目在内的8个陶艺相关项目。


图源:明月村理想村


之后工作组又组建出一个包括包括国家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李清,服装设计师、主持人宁远,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晓钧,美国注册建筑设计师施国平等在内的超过100人的陶艺、手工艺、传统文化创客社群,成功引入文创项目达50多个,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创产业集群。


陶艺家李清在明月村蜀山窑潜心从事陶艺研究,推出明月村本地陶土制作的“明月之蓝”系列文创旅游产品。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四川省重点设计人才廖天浪在明月村创建了“火痕柴窑明月工坊”,其创作的“礼遇天府熊猫盖碗”已成为省、市两级政府的外事伴手礼。


礼遇天府熊猫盖碗 图源:绝匠文创


北京返创业青年双丽帮助村民开发文创产品,销售雷竹笋、茶叶、土鸡蛋、红豆腐等农副产品,新村民带来理念、品牌、资源、资金、新的生活方式,为古朴的乡村注入了更多源头活水,促进了明月村产业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明月村农创产品


通过引进一批新村民和文创项目来带动乡村建设和社区发展固然重要,但老村民作为产业发展的另一主体同样需要参与这一过程。


在村民原本经营的茶叶、雷竹、柑橘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工作组又规划出瓦窑山、谌塝塝两个老村民创业区。


他们将艺术家院落和老村民相对集中的谌塝塝改造成新、旧融合的微村落,又协调出一块村集体的土地建设成荷塘和沙坑,用集装箱做成陶艺体验空间,将游客导向谌塝塝并聚集和停留;在瓦窑山,规划出停车场,沿着地势起伏用碎石小路在竹林、人家和馒头窑之间串联起一条游线,游线两边的茶田里遍植海棠。


明月村游线绿道 图源:明月村理想村


瓦窑山和谌塝塝的微村落改造为老村民搭起了创业平台,艺术的融入也为老村民的创业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了发挥老村民的主体作用,2015年3月,当地政府引导村民成立旅游合作社。合作社股权分为三部分:村集体出资占三分之一,村民入股占三分之一,政府财政产业扶持资金占三分之一。其中,政府产业扶持部分不参与经营提成,3年后可转股退出。


老村民通过旅游合作社,尝试创意产业、改造林盘院落、设计生活空间。以“茶山·竹海·明月窑”为名片,推出自然教育、制陶和草木染体验等项目,打造出集家庭农场、林盘民宿、农事体验、研学课堂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


游客在明月村体验采茶 图源:成都农业


创办了9家手工作坊,彭双英传承草木染传统工艺,创协“岚染工坊”,开发了体验、服装等4类、“海上生明月”等100多种产品,成为成都纺织专科学校的教学基地。


开办了12家民宿,杨彦菱和她的公公婆婆一起开的特色民宿“竹里·拾家”,11间客房,因设计精美、布置温馨、服务贴心赢得消费者的好评。


竹里·拾家民宿 图源:四川成都生活


如今,老村民以出租房屋、在当地创业、到新村民项目上参加工作等方式加入到明月村的发展中。新村民和他们带来的消费群体和产业链,让老村民得以共享发展的成果。



家园


明月村作为一个外来艺术家进入乡村并在乡村生活生产,成为乡村中的新村民的一个村落,新老村民是共同存在于村子中的。接受过精英教育的外来艺术家与一直生活与乡村的老村民天然之间存在一定的思维上的鸿沟,他们在很多观念是有差异的。


新村民座谈会 图源:明月村理想村


为了让艺术家和村民进行有效融合,共建共享,蒲江县明月村项目组负责人陈奇在新村民入驻之初,就和他们“约法三章”:新村民要常驻;工作室要常态化免费开放;公益培训要定期开展。原住村民则以文创院落房东、文创项目员工、旅游合作社成员、旅游从业者等身份参与到明月村的整体建设发展中。


明月村南入口的接待中心是一座别致的建筑,因表面大量使用鹅卵石,村民称之为“石头房子”。该接待中心共分为7个区域,分别是明月国际陶艺村接待中心、服务中心、展厅、明月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明月村新媒体、明月书馆、甘溪镇综合文化站。


施国平设计的旅游接待中心,像“散落在田间的七朵花”,被住建部评为“第二批田园建筑优秀实例”,成为明月村的标志性建筑


“石头房子”不仅是明月村的门户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是明月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建设实践的大本营。该村通过“石头房子”引入社会组织,从文化和教育活动入手,让不同社群相遇并产生对话,为新老村民共建家园提供了交流共进的平台。


“明月书馆”是在蒲江县文化局指导下,经整合甘溪镇龙泉社区图书馆、眀月村农家书屋和新民村农家书屋后建成的,供明月村、新民村、龙泉社区三个村社6000余人共同使用。通过“三馆合一”促进融合,形成了“大明月村”的范围和概念,助推了明月村社群经济的形成与乡村建设。



明月讲堂

书馆还创新性的引入民间阅读组织“3+2读书荟”,用文化凝聚人心,以教育支持行动。由公益组织“3+2”读书荟开设的明月讲堂,自2015年11月开班以来,每月举行1期,现已举办主题宣讲、专题讲座、交流分享会等60期。


明月讲堂 图源:蒲江文体旅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向勇、日本福知山大学地域经营学部教授涉谷节子、浮云权场创始人余勇等国内外专家、学者登台演讲、交流。


同时,以李清、宁远、李南书为代表的新村民,实行一年一张计划表、一人一个培训班,一片一场专业课,免费为老村民开展陶艺、书法、绘画、篆刻、草木染等培训。李清是蜀山窑创始人,蜀山窑带动明月村,一边研发产品,一边开展陶艺培训,2016年以来已完成培训200多期,有1000多人次参与了学习,成功孵化培育了4家陶艺体验工坊。

明月夜校

书馆还根据新、老村民实际需求,组织师资开办“明月夜校”。村主任会定期收集老百姓想要听的内容以及和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希望明月夜校形成固定、规律性的、长期举行的文化活动,以此来形成村民们的“日常行为”。


前来听课的新老村民 图源:明月村理想村


在形式上,明月夜校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邀请村民自己上台分享。在明月夜校有不少村民上台分享的情况,有在种植方面的“能手”被邀请上台分享自己的心得,以促进村民互相帮助,让更多的村民能够获得优秀的种植方法;也有老村民讲述自己在明月村中的新生活,在这里读书、生活、参加明月讲堂,与新村民建立友谊,一起构建起了新的明月梦想。



夏寂书苑

大村民们在相互学习共进,小村民们也同样没闲着。社区营造实践者夏莉莉创办的亲子阅读活动“夏寂书苑”,自2016年进入明月村后,不定期与书馆合办“明月村自然课堂”“乐毛的家在明月村”系列讲座、“绘本工作坊”“情意自然分享会”等教学活动,带着村民和孩子们穿行村中,认识家乡。


明月村的孩子们 图源:明月村理想村


相较于其他村子的孩子,明月村的孩子们无疑是幸运的。在这群孩子的童年中,不仅有熟悉的乡趣,还有艺术家、创业者们带来的诗和远方。对于未来,明月村的下一代有更多的精彩想象。



守望者乐队

除了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明月村的新老村民们还自发组建起文化自组织,丰富文化生活。明月村内现在最为特殊的一个文化自组织是“守望者乐队”。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是一个由新村民与老村民共同组建起来的乐队。


守望者乐队部分成员 图源:明月村理想村


刘梓庆是乐队的主唱兼作词,是明月村的新村民;祝鑫是乐队的吉他手,是在甘溪镇任教的一名音乐教师:明月村的原住民唐宁与罗彬是贝斯手,也是返乡青年的代表:鼓手朱彦是明月村的乡村规划师,也就是“操盘手”的一员。


乐队成立于2017年,目前己经创作了《守望》、《明月眷村》、《疏忆锦城》、《明月姑娘》、《春生春笋》、《临溪的月光》等原创歌曲,他们扎根本土,灵感来源于生活,歌唱的是明月村的美好。


守望者乐队 图源:守望者音乐房子


守望者乐队不仅仅是乐队成员的,他们也常常以举办音乐会的方式聚集新老村民,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例如,2019年国庆期间,守望者分别在搞事情小酒馆、想见民宿、明月樱园、朴园、明月呆住堂、邂逅别舍、云章乡居和晓得民宿举办了八场音乐会。这样轮流驻场的音乐会不仅是调动了游客游玩的兴致,也会吸引新老村民观看,是实际意义上为村民带来了更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中秋诗歌音乐会

从2016年起,明月村每年中秋节都会举办中秋诗歌音乐会,而这个舞台已经成为新老村民共同参与文化活动的平台。


明月村中秋诗歌音乐会 图源:明月村理想村


成型的文化自组织,以及有表演想法的村民都会参与到其中。明月村内的知名文化自组织:放牛班合唱团、明月之花歌舞团以及守望者乐队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节目备选中,而一些新村民也会邀请老村民共同排练节目。


《明月刊》

2018年,明月村办了第一本杂志,一本真正做给村民的杂志。


在明月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几年时光里,工作组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很多村民其实并不十分清楚明月村这几年发生了什么?它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本村的人从外地回来了,他们在忙些什么?以及,有哪些外地人来到这里就住下不走了,成为新的村民呢?


《明月刊》


而这本杂志会告诉大家明月村变化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有年轻的、年老的人,有充满希望的、或艰难的过程,也有对未来村子更多的思考,以及离开又回来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村民将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看见明月村的另一个模样。



项目启示


乡村建设究其根本是要乡村发展起来。发展不代表破坏。陈奇认为“不破坏乡村原有的系统,不打扰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这一原则非常重要。


由蒲江县组建的“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工作组”,始终以“不破坏不打扰不强加”的陪伴式乡建为原则,不以改变乡村为目标而进行乡村建设。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艺术家不再抱有一种“启蒙”的心态进入乡村,而是真真切切地融入乡村中,成为乡村的一员,通过长期而缓慢的“细水长流式”过程对村民产生影响并相互成就,以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明月村乡村研究院


在打造“明月国际陶艺村”的过程中,为了平衡各方利益,让新老村民共同发展,明月村始终坚持“三个不任性”:权力不任性、资本不任性、村民不任性。


权力不任性,是指领导放权,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资本不任性,是指明月村引进的任何一个项目都不是因资本力量而进驻的。项目组希望有更多的创意人士一起来做乡村。“当人才下乡不是一个,而是一群的时候,我们就容易成功。”农民不能任性,是指农民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为村庄的长远利益考虑行事。


图源:明月远家


乡村建设是留住乡愁望山见水,而非大刀阔斧地推倒重来;是营造一个和谐社区,而非创造一个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景区;是营建一种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生活氛围,而非没有人情味的商业街区;是勃勃生机方便连接的健康生态圈,而非偏居一隅的世外桃源。


明月村曾经有这样一句宣传语: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明月村,她是日常的,自然生长的,舒展着松弛诗意的你最想回到的精神故乡。能让“明月村”与“理想村”画等号,这应该是明月村最大的成功之处了。



参考文献:

[1]明月村:一口窑烧出的古村新貌

https://www.doc88.com/p-47547323064223.html

[2]案例|蒲江明月村乡村建设纪实

https://www.sohu.com/a/139842880_748285?qq-pf-to=pcqq.c2c&spm=smpc.content.share.1.1663028759279xI3BKcv



举报/反馈

CRC乡创聚落

8获赞 10粉丝
乡村振兴前沿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