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技术是否已经垄断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享受技术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是否停下来思考过技术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在《技术垄断:文明向技术投降》中寻找答案。
书籍简介
《技术垄断:文明向技术投降》与《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并称尼尔•波兹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其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检讨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文化、制度的负面影响。本书系统讲解了技术垄断对人类社会的文化、宗教、传统和心理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深刻地指出了技术的发展不受控制所带来的恶果:技术所创造的文化缺乏道德根基,它破坏了某些心理过程和社会关系,破坏了人类生存的价值所在。
主要内容
#1
三大时代的划分
在本书的第二章中,波兹曼以“技术”为标准,划分出了三个时代,即工具使用文化时代、技术统治文化时代以及技术垄断文化时代。划分的依据,并非衡量这一时代的技术总量,而是衡量在被评价时代中,工具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在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服务、从属于社会和文化;在技术统治文化阶段,技术向文化发起攻击,并试图取而代之,但难以撼动文化;在技术垄断时代,技术的地位则变得至高无上了,抵御信息泛滥的多重堤坝和闸口土崩瓦解,世界难以驾驭、难以把握。
#2
信息控制机制的失控
在技术垄断时代之前,无论是政治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很少是由信息不足引起的。然而,技术垄断论者仍然提出“社会需要更多信息”,在这个趋势的引导下,技术垄断社会中的信息开始杂乱无章的出现,信息泛滥伴随着技术垄断扑面而来。面对这样的现状,传统的信息控制机制开始失效。在传统的信息控制机制当中,它通过有效的运转指引人赋予信息适当的分量和价值,例如在宗教或者国家中,通过创造神话和故事来达到管理的目的。波兹曼提出:如果一种文化无法给信息提供有效的指引,而技术代替了这一工作,那么把这一时代称为“技术垄断文化”时代是没有问题的。
#3
机器的意识形态偏向
波兹曼认为,技术并非完全中立的,在他看来,提出“技术中立论”只是技术垄断论者对于机器的意识形态偏向视而不见。书中的第六章和第七章以医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例,讨论了机器中的意识形态偏向。以医疗技术为例,波兹曼将欧洲与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第一,技术在医疗实践中并不是中性的因素:医生不仅使用技术,而且被技术利用;第二,技术产生对人的强制性要求,同时还产生广泛的社会系统来贯彻其强制性要求;第三,技术重新界定医生的身份,使医生的注意力重新定向,对医生看待病人和疾病的观点进行重构。
小结:本书揭示了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的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它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的异同,它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它号召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去拼死抵抗技术垄断,并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丨百度百科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创立了媒体生态学专业,开创了媒介环境学派,并一手绘制了学派的理论框架和蓝图。
波兹曼的主要观点包括“媒介即隐喻”、“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波兹曼深刻批评了电子媒介带来的恶劣影响,具体表现为人性的异化,文化的娱乐化以及整个社会的焦虑。波兹曼师从麦克卢汉,并深受其影响。
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以及他对媒介文化的深刻洞察。
译者简介
何道宽丨百度百科
何道宽, 1943年出生, 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为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政府津贴专家、资深翻译家。著作和译作共80余种,代表性译作有《理解媒介》、《媒介环境学》、《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乌合之众》等。
何道宽有关麦克卢汉的译著得到了中国传播学界的高度认可,一是因为何译介绍西方传播学著作不但系统而且与时俱进,二是因为何译“译笔”质量上乘且个人风格鲜明。
拓展阅读
尼尔·波兹曼的主要著作包括: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疯狂的谈话,愚蠢的谈话》、《如何看电视》、《建造通向18世纪的桥梁:过去怎样改变未来》
其中《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都是其对西方媒介体制转型深深的忧虑和反思的产物,这在当时西方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美) 尼尔·波兹曼著.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中信出版集团,2019.4.
[2]王凤栖.世界到底是不是平的——读《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J].新闻世界,2012(01):136-137.
作者丨周围 游旭东
编辑丨张志颖 刘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