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井冈山报

■ 欧阳和德
抚州有临川文化,吉安有庐陵文化。
那庐陵文化是从何得来呢?首先说“庐陵”的得名。比较靠谱的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此处一座大陵墓有人庐守,一是说此处人民搭建草庐以便耕种。
庐陵文化应是由庐陵人来创造的,那么发掘记录庐陵人的事迹就成为必须。然而,庐陵置县虽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除了几个朝廷官员来宦游,除了欧明、欧宝、陶母三个人有一些传说,一直到唐代晚期,庐陵未见有其他土著居民事迹的记载。这一方面可能由于文化的中心尚在中原,庐陵地区尚没出文化人。另一方面,即使庐陵出了文化人,也可能由于载体的遗失,导致不见记载。总之,诗人皇甫湜笔下“户余二万,土沃多稼,散粒维扬”的富裕庐陵,在唐代以前,是处于文化混沌期。
一直到了五代时期,庐陵出了一个人,写了一部书,这种尴尬的局面才得以解除。
此人姓龙,名衮,字君章。“衮”字的意思是君王的华美礼服。其父为他取名“龙衮”,无疑是希望他能陪侍在君王左右,出人头地,荣华富贵。
龙衮是哪里人?过去曾有争议,现在基本确定是永新县城东门外台上村龙家人。
龙衮是何时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他生活在北宋真宗(968年—1022年)和仁宗(1010年—1063年)时期。至于他的出生之年,井冈山大学黄惠运博士认为他生于宋绍圣元年(1094年)。但这显然是一个矛盾——出生时真宗与仁宗皆驾崩了,他还怎么生活其间?广州大学教授刘晓明经过考证,认为龙衮应该出生在五代十国的南唐时期。这倒还算符合逻辑。
根据永新《龙氏家谱》,龙衮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龙绂(绂,官印的系绳),父亲龙玙(玙,官玉印)。看来他们龙家取名,指向明显。龙玙曾中举人,任太子中书舍人。龙衮自幼勤奋好学,博通经史,但运气不佳,七考不第,最后只好放弃功名追求,改为潜心做学问。为安静做学问,龙衮迁居禾川东岸之东里,结草为庐,筑有“龙川读书台”,一边教书,一边研究经史。后又到庐山游学,再迁居峡江的蟠岭。
龙衮的一个成就是绘画,据说他曾作《百马图》。他的著作中经常细致精到地评价某人的绘画作品,以及讲述某人绘画过程,也证明了他的绘画才华。
但让龙衮千古留名的,还是他的史学成就。
前面说到龙衮屡试不第,只好放弃功名追求,潜心研究经史。他七次赴省城、京城考试的经历,让他结识了不少朝廷官员和学子,也就听闻到了很多前朝和当朝的逸闻趣事。在这个基础上,他编写了一本史书,叫《江南野史》,“江南”即指南唐王国(937年—975年)。由于成书于宋代,南唐王朝此时已经被宋朝正统认为是伪政权、野政权,故取名《江南野史》,“野”并非后来“荒诞传说”之意。
《江南野史》一书,采用的是司马迁的纪传体,记录的是南唐王国的历史。但由于龙衮本人没作过官,也没有什么名声,使得这部史书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流传。所幸北宋史学家郑樵的《通志·略》记载了这部书原有20卷。南宋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晁公武似乎也读过这部书,他说一共有84个人物传记。
只可惜这部书在后世传抄过程中,多数被散失缺漏,最后几乎消失不见了。一直到清代,江苏巡抚才采集到了这部书,贡献给朝廷,但此时只剩下10卷50个人物传记了。清代藏书家、版本学家钱曾也读过这部书,也说只见到了10卷。
对于这部史书,有不少学者通过研究对比其中的记载,认为其虽然“行文瞻雅”,但“皆叙次冗杂,颇乖史体”,意思是杂乱无章,错误百出,不足视作史书。但以纪晓岚为总编的《四库全书》馆阁们却认为,这部书用人物传记的方式,保存了南唐的职官、赋税、兵役等重要史料,而且陆游、马令等史家多采用了他的资料,甚至连《五代史》也采用了其中一些资料,说明它还是具有不可或缺的史学价值,“固亦未可废焉”,因而被收入《四库全书》。
撰写的书能被收入《四库全书》!从这个意义上说,龙衮算是庐陵成功人士了,虽然已是五六百年后的事,算是哀荣。
由于五代之前庐陵本地人物的史料记载几乎阙如,而龙衮的《江南野史》明确记载了庐陵好些个人物,甚至是一些普通人物,所以对今天研究庐陵文化的起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他的记载中有:唐朝永新有个姓尹的女歌唱家,唐朝宰相牛僧孺曾经逃难到了永新,庐陵最早的诗人刘洞,“课上不讲课下讲”的夏宝松,以及失之机缘的彭昌,恃才傲物的胡元龟,有仇必报的彭,诡术干进的宋齐丘,敢于进谏的萧俨,最早的藏书家曾崇范,等等。由于这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事迹记载,我们得以窥探庐陵文化何以在宋代滥觞,庐陵文化何以以“文章节义”而闻名。
龙衮的《江南野史》在当下庐陵文化研究中,最有引用价值的,莫过于他对一个普通人物——欧阳观的记载。其文如下:
“欧阳观,本庐陵人。家世冠冕,一祖兄弟,自江南至今,凡擢进士第者六七人。观少有辞学,应数举,屡阶魁荐。咸平三年登第……因运使至,观傲睨不即见,郡守设食,召之不赴,因为所弹奏殆于职务,遂移西渠州,迨成资而卒于任所。”
一副书香子弟、性格耿介的庐陵人形象跃然纸上。
欧阳观“本庐陵人”。作为吉州永新县人的龙衮,记载吉州本地另一个普通人物为“本庐陵人”,此“庐陵”应属“庐陵县”无疑。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227万获赞 110.4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