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广州三年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扎实推进防疫情与稳经济“双统筹”,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一方面,该局及时组建专业技术队伍,与住建、卫健、各区和国有企业等部门联动,在全市范围开展方舱医院与隔离场所选址工作;同时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技术专长,依托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为广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科技力量。另一方面,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系统在抽调大量干部职工支援各区疫情防控一线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日常业务工作不滞后、工作标准不降低。
提升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落实方舱医院与隔离场所选址
当前广州疫情形势严峻,疫情处置处于关键阶段,面对方舱医院和隔离场所资源不足的问题,市规划资源局及时组建专业技术队伍,与住建、卫健、各区和国有企业等部门联动,在全市范围开展方舱医院与隔离场所选址工作。
11月8日正式启动市级隔离场所选址,市规划资源局按照区位良好、权属清晰、初步具备水电气等市政条件等原则,结合建设时间紧迫的特点,在全面梳理全市域范围内可及时投入建设的用地情况,并对各选址地块进行建筑方案排布,预估总建筑面积、隔离房间数及可容纳隔离人数等,综合调研情况对选址进行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撑。
11月13日,市规划资源局组织各区规划分局报送方舱医院、隔离场所的选址情况并深入指导各区选址工作,合计形成方舱医院选址44处、隔离场所28处。
11月18日晚,市规划资源局召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卫健等方面的团队和专家,前往省团校以及番禺区、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等场地调研。对于满足方舱医院或隔离场所选址和场所空间要求的,现场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驻场办公,马上组织开展建筑方案设计,同时在各属地政府的支持下立刻调度施工、监理等团队进场。各工程建设指挥部因地制宜,全力解决建设过程中物资短缺与运输受阻、现场施工空间局促、排污改造难度大等存在问题;同时广纳建议,建设过程中多次邀请专家、有关部门、医护团队等到场指导,严格落实安防、环保、后勤保障、场地移交等各项改进意见,并组织项目建设验收及移交会议,确保符合各方要求。项目建设现场所有工作人员日以继夜全力推进建设,在3天时间内完成移交省团校、钟落潭、番禺等地块共2606床,充分检验了市规划资源局的工程建设管理能力。
经过近半个月的奋斗,截至11月23日17时,市规划资源局组织11个区分局主动介入各区方舱医院选址工作,各区已基本完成选址,预计可提供143540床位;完成隔离板房选址总床位205699个,以实际行动助力广州提升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
助力精准防疫提供高效、优质地理信息服务支撑
疫情防控专项技术支撑工作小组依托基于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研发的市区联动疫情防控系统,汇聚动态更新的电子地图、卫星影像、地形图、地名地址、行政区划界线、路网等多源基础地理数据及瞬息万变的疫情专题空间数据,通过病例定位、重点场所标注、高清地图输出打印、在线地图保存和回溯等高效实用功能,对病例地址、工作单位、流调轨迹、重点场所、防控管理网格等疫情专题数据进行精准定位上图,为风险区域范围划定提供重要数据支撑,进而实现了全市疫情可视化管理。并赋能各区,在平台分层分级管理模式下,为各区开通疫情支撑系统账号,共享基础地理数据资源服务,实现市区联动指挥调度,彰显测绘地理信息应急服务能力。截止至今,该系统以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手段有力支撑了超过400场市、区疫情防控调度会的会商研判。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发展,广州市各区加紧筹建方舱医院。在对方舱医院选址、建设、场地、床位和人员管理等专题研判时,充分利用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疫情防控支撑系统,对最新的方舱规划、在建、移交、启用信息,掌握床位和人员安置情况等进行可视化并编制方舱医院区位图,大力支撑了方舱医院选址、管理和形势分析评估,充分展现了应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优势。
此外,疫情防控专项技术支撑工作小组充分发挥测绘专业技术力量,利用广州市航空影像、电子地图、行政区、街镇、居委、社区网格等基础地理数据和疫情专题空间数据,快速编制了风险区域图、重点场所分布图、病例分布图、疫情防控网格示意图、流调轨迹图等各类疫情防控工作用图。截止至今,已派出827人次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用图的绘制,共计编制了市、区、街镇多级疫情防控指挥作战挂图64套,打印地图超过300幅,为全市疫情精细精准防控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 通讯员 穗规资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一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