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在说传承,传承的到底是什么?一门技艺的代代相传,一件文物的世世相守,或是一方习俗的沿袭继承……本质上,传承的都是一种文化和精神,说到底也是人的传承。无论是独门技艺、文物瑰宝,还是民俗文化、精神信仰,都需要人作为纽带和介质去传承和发扬。所以有了那么多世世代代、孜孜不倦的文化守护人、非遗传承人。

一家企业拥有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传承人,就是它的宝贵财富。以“良钢精作”为祖训的中国刀剪领先品牌张小泉,就是一家拥有这样无可复制的宝贵资源的民族企业。它的剪刀锻制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小泉既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施金水、徐祖兴、张忠尧,也有浙江省非遗传承人陈伟明,还有杭州市非遗传承人陈标、丁纪灿,通过这一代代鲜活、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人,将非遗文化和非遗技艺代代相传。传承的不仅是张小泉的刀剪技艺,更是“良钢精作”的祖训,也是每个时代的文脉与精神。

继往世之绝学

陈伟明,师承于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施金水老先生。所谓严师出高徒,施老一直要求陈伟明,做事要心存责任感,不能半途而废,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施金水)

陈伟明也不负重托,把一件事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做,并把它做到了极致,我们称之为坚守与热爱。如今,年近60的他,仍坚守在张小泉的制剪第一线,一锤一打,用72道纷繁复杂的工序,只为做好一把钢铁分明的剪刀。

陈伟明因父亲是张小泉剪刀厂职工,22岁时就子承父业,将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留给了张小泉。这是张小泉与陈伟明的双向奔赴,也是他对非遗技艺和张小泉的长情告白。

(浙江省非遗代表传承人陈伟明)

开来日之新篇

陈伟明几乎将其一生都给了张小泉和剪刀制作这个事业。他向上传承,向下发扬和创新。在掌握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后,陈伟明还把现代先进的产品质量理念融合到传统“非遗”技艺中去,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2010年-2017年期间,他在中国刀剪剑博物馆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向前来视察参观的专家、领导及市民游客演示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为推广宣传非遗文化做了积极贡献。2018年至今,陈伟明在张小泉东洲研发制造基地继续坚持手工制剪。

为了让手工制剪技艺继续传承下去,本已到了退休年纪的陈伟明,至今仍每天来回转几次地铁、班车,坚守在他热爱的车间一线。一面为喜爱传统手工剪刀的爱好者锤炼打造定制剪,一面言传身教地培养新一代匠人。手工锻制工作辛苦,他不断要求徒弟们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在他徒弟中,徐拥华已被认定为杭州市拱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陈伟民与徐拥华交流剪刀制作工艺)

随着科技的发展,张小泉刀剪生产逐渐进入到机械化、智能化时代,但老匠人的手艺仍有用武之地,他们将自身技术修养与经验积累运用到工业化生产制造流程中去,严控生产过程和品质,让每把刀剪都是匠心之作。

文化之根脉、技艺之根脉、精神之根脉,在老去和新生的更迭中,不断传承与革新。这是民族的自信,也是民族的希望。

举报/反馈

老字号张小泉

28获赞 4粉丝
张小泉,良钢精作,匠心铸美。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