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1月21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论坛在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第二批制度创新案例。
近年来,长三角各兄弟省市紧密协同,共同当好长三角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有力推动者和坚定执行者,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引领效应不断增强。各自贸试验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不辱使命、先行先试,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重要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贡献了“上海经验”。
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力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油”“聚气发展”的特色发展道路。
安徽自贸试验区加快“科创+产业”制度创新,深入开展科创领域首创性改革,围绕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等主导产业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
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3年来,主动对标兄弟省市,推动开放与创新深度融合,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立足各自功能定位,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44项,其中1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在国家部委备案,108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附: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第二批制度创新案例
1.出口纺织品碳中和标识服务模式
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支持打造碳擎-企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收集碳足迹过程数据,开展出口纺织品碳中和标识服务,围绕纺织服装产业的供应、生产、运输、运营四个主要环节,加快对接国际低碳贸易规则,为突破国际碳关税绿色贸易壁垒提供宝贵经验。
2.油气产能预售交易模式创新
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创新推出产能预售模式,为炼化企业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型贸易商提供线上销售渠道,同时为落户浙江自贸区的中下游油气企业提供优质资源,服务实体企业,助力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提升以油气为主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
3.开展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检疫改革试点
上海自贸试验区张江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口便利化试点,构建“企业自律、地方主导、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建设智能化联合监管平台,突破了100人份以上研发用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入境难的问题,极大提升了“白名单”企业跨境研发创新便利化水平。下一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试点企业范围、试点品种、应用场景等,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
4.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依托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开展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化经费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构建利用产业化经费对拟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新机制,按照市场化程序办理股权退出。科学运用产业化经费开展针对性投资,进一步缩短设立企业及股权退出的时间,吸引积聚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放大产业化经费的引领和杠杆效应,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更好地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5.以区块链技术创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证券化改革新模式
浙江省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应用区块链技术的“1+N+1”质押新模式,制定数据准入制度和数据存证流程制度,会同市场机构共同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路径,于2022年7月12日落地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具象化及证券化改革方面探索了可行道路,实现知产变资产、数据成红利。
6.市场采购组货人制度
浙江省义乌市创设市场采购组货人制度,启动市场采购2.0数字化改革,通过构建数据溯源管理机制、开展数字化智慧监管、构建组货人“金字塔”分级奖励体系等手段加强制度重塑和流程再造,解决了市场采购数字梗阻问题,推动了贸易链各类主体和数据真实显化,对市场采购企业主体实行差异化赋能,推进市场采购贸易不断成熟完善。
7.制定和引领船供服务新标准
率先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制定发布全国首个船舶供应行业地方标准——《船舶供应服务物料产品分类与编码》,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2022年底前将分批推出26大类船供物料产品的系列团体标准,全面实现5万余种船舶供应物料产品“一物一码”精准匹配,填补国内船供行业标准制定领域的空白。
8.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模式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联合上海市杨浦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在全国率先开展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双创券”通用通兑试点,共建2500万虚拟资金池,支持科创企业跨区域采购科技服务,搭建了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桥梁,有效引导了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流通,促进了区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9.长江支线运输航线共舱管理新模式
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芜湖港联合上海港,打造“芜湖—洋山共舱暨单点挂靠航线”,由若干支线经营人共同投入船舶组成运力,舱位互为共享,对社会开放订舱运输服务,按照固定班期往返于芜湖港与上海洋山港。共舱航线运作以来,船舶待港时间由48小时减少到24小时,计划准点率达到100%,装载率由54%提高到77%,有效缓解了腹地企业用箱困难,充分释放了芜湖港和洋山港码头资源。
10.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通关“零待时”
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依托中韩陆海联运通道建设,针对半导体等高端精密仪器设备,通过前置甩挂车板银行保证金审批,取消甩挂车板海关三级审批,车货一体通关等方式,首创陆海联运甩挂运输高效通关新模式,无缝衔接国际海运与公路运输,实现“秒通关”。截至今年8月,连云港片区完成进口半导体设备陆海联运甩挂运输828车,合计1656标箱。同时,该模式已拓展到进口韩国鲜活产品。
11.生物医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
生物医药是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的“一号产业”,从业人员超过5万。苏州片区首次在职称工程系列中单列生物医药工程,通过强化实绩构建科学评价体系,评用结合创新专项评审模式,填补了国内职称在该领域的空白。同时,内外衔接,首创以产业分类的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国内职称资格目录。创新职称评价与推动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为苏州建设生物医药创新人才高地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12.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LNG)“船到船”加注业务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聚焦提升拓展洋山港全球枢纽港功能,推动国内首家LNG船舶管理公司获颁资质证书,设立国内首个LNG双燃料船培训机构,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三个可以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LNG)“船到船”加注业务的港口。有效降低了新型燃料船舶的运营费用和航运企业成本,显著增强了洋山港的核心配套航运服务功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宋晓华 田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