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裂纹"

也就是开片,又叫断纹瓷,

是古代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品种,

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

有立体感而称之。

在哥窑的各种釉裂纹片中,

"冰裂纹"排名首位,

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

因其在烧制过程中的独特开裂,

展示出无限的自然美。

可惜的是,

烧制"冰裂纹"的工艺在宋代后失传了。

↓↓↓

浑然天成的冰裂纹


冰裂纹,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的纹理,主要是由于高温瓷器骤冷开裂所形成的纹路。原是瓷器烧制中出现的缺陷,但是在宋人眼中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残缺美,于是将冰裂纹赋予了美学上的意义。由此,制瓷工匠们便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瓷器开裂的规律来制造冰裂纹。


化腐朽为神器的残缺之美

宋代官窑大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史料记载,冰裂纹是通过“冰裂釉”来实现美学效果的。

而冰裂釉多层次的裂纹效果烧制程度极高,再加上冰裂纹烧制工艺在后世失传,造成了冰裂釉的成品率极低,所以冰裂纹产品的价值变得更加珍贵。

除了“冰裂釉”的珍贵让“冰裂纹”独具盛名以外“冰裂纹”也由于其独特的残缺美感和广泛应用深受大众喜爱。

一 宋代汝窑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左二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右一 宋代 官窑冰裂纹盘

右二 宋代官窑青釉圆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龙泉青瓷冰裂纹是如何烧制的?

在古代瓷器中发现有冰裂纹的青瓷窑口有汝窑官窑、老虎洞官窑、郊坛下官窑和龙泉仿官窑。
传统的“冰裂纹”工艺其实早在宋代之后就失传了。


宋代官窑青釉方花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官窑多次上釉

营造出“温润含蓄,柔和晶润”

玉的效果

釉面有种独特的网状裂纹装饰


南宋 官窯 青瓷花式洗


龙泉青瓷冰裂纹是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专为宫廷烧制的御用瓷,制作工艺异常复杂,需近百道工序;



制作冰裂纹釉,要对坯、釉原料的收缩比例有准确的控制,过之与不及都不能奏效。


施釉的厚度也至关重要,釉薄,不起纹片,釉厚了,烧制时不是将坯体拉裂、变形,就是釉面严重剥落。


南宋 官窑青釉葵瓣洗

成交价:8135.1万 港币


烧成是一道难关,窑内的一氧化碳淡了,釉色不出,浓了,釉面又会吸烟变色,烧成温度的曲线控制更是直接影响着效果,所以冰裂纹的成品率极低,传世作品很少。


南宋 十二至十三世紀 官窯 青瓷菱花式洗



帝王独爱冰裂美



宋代哥窑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当身处太平盛世的乾隆皇帝手捧一只宋朝冰裂纹碗爱不释手的时候,他或许不明白这轻薄的瓷片在宋朝皇帝那里的分量。

清雍正 仿哥釉琮式瓶

清乾隆 冬青撇口瓶

时光回溯到北宋末年,历史上最具艺术修养的皇帝宋徽宗对冰裂纹青睐有加。

作为一名善于舞文弄墨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对色彩与线条的美学作用必定体会颇深,因此也就不难解释其对冰裂纹瓷器的特殊偏好了。


南宋 官窯 青瓷菊花式盤



冰裂纹欣赏
明朝,文震亨《长物志》:“官、哥、汝窑,以粉青色为上,淡白次之,釉灰最下。纹取冰裂,鳝血、铁足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最下。”

南宋-元 官窯 青瓷蓮瓣碗

在宋代哥窑的釉瓷上,我们可以看到釉质莹润,而且它的釉面通体被粗而深或者细而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有种无限美感。

哥窑的冰裂纹如冰般破裂的残片层叠,是别样的美感。

宋代哥窑青釉鱼耳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著名文学家张潮著《幽梦影》,其中描述“冰裂纹极雅,然宜细,不易肥”“需分大小,先作大裂纹,再于每大块之中,作小冰裂,方佳”。
南宋-元 官窯 青瓷葵口洗(「古」字銘)
举报/反馈

域鉴

64.5万获赞 19.4万粉丝
每天看域鉴,轻松玩收藏。
湖南域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官方账号,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