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眼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岩画遗存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岩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鲜明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民族形象的集中体现。中国的岩画最早发现于公元前五世纪的战国时期,在《韩非子》《水经注》《山海经》等著作里都记载了岩画。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岩画遗存地,通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发现,内蒙古全境均发现有岩画遗存。在这其中,巴彦淖尔市阴山岩刻因其年代久远、数量巨大,在我国的岩画遗存中可谓首屈一指。
巴彦淖尔市阴山岩刻很早便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同时此地也成为了我国最早开始考古调查研究的地区之一。1927年瑞典考古学家贝克曼在阴山山脉西部的狼山地区发现了岩刻。1976年夏,盖山林先生到乌拉特后旗考察汉代长城,途经乌拉特中旗韩乌拉山一带时,从当地蒙古族牧民处询问到狼山中的一幅岩刻,随即加以拓描和拍照,从此开启了阴山岩刻科学化调查研究的道路。
新世纪阴山岩刻的普查工作始于2007年,于2009年11月底结束。通过三年的系统普查,探明巴彦淖尔市境内阴山岩刻分布东起乌拉特前旗小佘太广生隆村,西至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布都毛敦沟, 东西跨度约300 公里,南北跨度约120公里。划定了岩刻主要分布点153处、岩刻密集区19处,集中分布在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和磴口县境内。
骑者
大角鹿
阴山岩刻作为多民族融合的鲜明力证,它的创作年代可追溯到1万多年前,历经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直至明清时期,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岩刻内容涉及人物、动物、植物、放牧、狩猎、争战、天体、车辆、神格崇拜、生殖崇拜等各个方面。阴山岩刻画风古朴、凝炼,真实地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社会风貌。数量众多的牧野题材及神格人面岩刻,也让学界专家普遍认为其是中国岩画文化向中亚地区乃至环太平洋和北美地区传播交流的原点,是草原及丝路文化的直观体现,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实证。
【免责声明】
1. 本公众号上部分文章和图片为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公众号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稿件来源进行了标注和通告,如有漏登或稿件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改或删除。
3.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觉得好看,随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