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一处 温暖一冬
——崆峒区为困难群众发放过冬物资走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暖心煤“预热”寒冬、救助金“加热”寒冬、御寒衣“保暖”寒冬。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了解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发放过冬物资,倾听老百姓的真切诉求……这正是崆峒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体现。
记者 梁璐
“每家一个收纳柜,一吨煤炭,一个火炉,六节烟囱,一节烟囱弯头,每人一套棉衣……”
秋风萧瑟不拒暖心之行。连日来,崆峒区各乡镇、街道困难群众悉数从区民政局派出的各路工作人员手中一一接过了丰厚的取暖物资。
草峰镇赵家村温暖过冬物资发放现场人头攒动,运煤车有序卸载着物资,领到棉衣棉鞋等“暖心”物资的特困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独自生活的村民赵麦存年事已高,这几年提前收到过冬物资已是常事。“今年除了棉衣棉鞋之外,政府还给我们发了许多煤炭,足够我们用整整一个冬天!”他抱着棉衣高兴地说。
82岁的白水村二社村民车道文一边抚摸领到的棉衣,一边伸出大拇指:“我们吃得好、住得好,前段时间送了夏季的衣物,现在又给我们送来棉衣、棉鞋和火炉、煤炭,还是共产党好,时刻牵挂着老百姓,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着落……”
中街街道广成路社区居民党发虎是崆峒区城市差额低保对象,最近,他领到了温暖过冬临时救助金2692元。“我和妻子身体都有残疾,现在天气越来越冷,加上疫情的影响,工作更加不好找,是民政部门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发放了温暖过冬临时救助金,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感谢党和政府!”他连声说道。
据介绍,在此项工作中,崆峒区民政局指导各乡镇、街道以“一看二问三记录”的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摸清全区分散供养特困对象实际生活需求,采购了价值130多万元温暖过冬生活必需品,累计发放收纳柜634个,火炉276个,煤炭556吨,棉服、棉裤、棉鞋657套。同时,统筹各方力量,对因病因学因残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或个人、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及突发严重困难户及其他低收入人群,开展扎实细致的全面摸排。根据摸排情况及时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共发放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临时救助资金1176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790户1.71万人。
“为全面做好今冬全区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工作,7月份我们就开始行动了。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局里提早谋划、周密部署、迅速行动,以期赶在寒潮来袭之前用‘暖流’将其驱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进困难群众家中。”崆峒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海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