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年人口死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据民政部统计年鉴数据,2017年全国火化遗体数量为482万具,火化率为48.9%,比上年增长0.6%,未来这一情况可能还会随着老龄化的情况继续升高。

那么,既然有这么多人都选择了火化遗体,是不是意味着这种殡葬方式很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以及自然意识呢?

如果从节省土地来看,似乎是这样的,但如果从生态循环来看,人类选择的火化方式似乎打破了某种自然规律,将“再利用”变成了“浪费”。

人类火化有多浪费?

人类从很早开始就有了不能“曝尸荒野”的认知,所以每当有人死了以后,人们就会将他埋起来,让他“入土为安”。

可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让亲属入土为安的时候,总喜欢弄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比如修建气派的墓室,或者说划出足够大的地皮安置遗骸。

到了后来,人们学会了火葬。根据资料来看,火葬最初出现是人们意识到了土葬可能会让尸体传染某些细菌或者疾病,所以为了“活人”的生存环境,大家会将一些因患传染病而死的人进行火化。

在我们看来,火化可以减少过去土葬产生的铺张浪费,还能让疾病和病菌的传染得到遏制,无疑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殡葬方式。可是,若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比如我们参考自然界中其他动物死后的情况,就会发现它们都将自己的遗体回馈给了自然,让物质重新参与生态循环。

在荒野中意外去世的动物,有的渐渐被土壤中的分解者蚕食,有的则被食腐类动物吃掉,不论是以上哪一种方式,最终都做到了“重返自然”。

这之中,还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比如生活在海洋中的巨无霸鲸鱼。它们之所以能长这么大,是因为海洋给它提供了“养分”,所以它在死亡之后也会选择重归大海,让自己的遗骸落在海洋深处,为那里的生物提供养料,甚至形成特有的小范围生态系统

而人类在火化完成后,骨灰就会被装到一个小小的盒子里,然后这个盒子会被埋进土中。很显然,分解者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蚕食这个盒子,并且盒子中骨灰的养料价值已经不是很高了。

当然,人类火化之所以被诟病是“浪费”,主要是因为我们个体的大小在自然界中还算是相当可观的。而且由于人类的寿命都很长,所以各种有机物质和元素能在身体当中大量的积累。比如在人体当中富含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这些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就曾表示可以将人的遗体进行“加工萃取”,将能量提取出来进行二次利用。如二战时期德国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当中,似乎就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不过这种做法从生态视角来说,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从伦理、道德以及人的尊严方面来看,无疑是难以被接受的。

此外,虽然人类选择火化的方式,和自然界中其他动物遗骸重返自然的方式天差地别,但是只要时间足够长,我们留下的那些痕迹还是可以被自然界吸收的。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火化也不算完全打破了这种自然规律,只能说这种方式看起来不太合群罢了。

当然,提及火化和自然,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火化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

火化会对环境带来污染

在上文中咱们提到了,我国的火化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火葬场的工作就没有停歇过。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这一区域的人口基数非常大,每年死亡的人口较多,导致相应的遗体火化量和遗物焚烧量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火葬场产生的烟气污染物已经足以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根据调查来看,2016年京津冀地区内,就已经存在181个火葬场和529台火化机,并且这些火化机大部分都是用来焚烧遗骸的,剩下的遗物、祭品则会由人们自行处理。

在这种大量火化机器堆积的情况下,哪怕选出有净化装置的火化机,也依旧能看到火化之后产生的污染物。

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火葬场烟气中TSP、CO平均排放浓度分别是国家标准限值的4.9倍和1.3倍。

此外,如今火化之后,人们为安置骨灰盒也愈加“铺张浪费”,不仅要选合适的墓地,有时还要将墓地附近也弄得“高大上”。从本质上来说,这对土壤环境也是一种污染浪费,只不过不像土葬那么明显罢了。

不难看出,当人类愈加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时,我们对自己遗体的处理就会更加上心,而这和生态循环的需求明显是相悖的。那么,之后人们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生态殡葬的推广势在必行

如今殡葬方式多种多样,要选择推广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种,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下生态殡葬。

生态殡葬又叫做绿色殡葬,我国的生态殡葬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在这些年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根据资料来看,2013年,民政部便开始强调要推广生态殡葬,文明祭祀,为了推广其实施,还增加了一些补贴制度。

到2016年,我国更是首次将殡葬行业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门性文件。由此可见这种殡葬方式的重要性。

生态殡葬的类型很多,有海葬、树葬、花葬等等,它们的特点都是,无污染并且使人能够加入生态循环,建立起生物链之间协调互利的关系,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发展

当然,要让人们转变传统观念,选择生态殡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树葬为例,它指的是,将逝者的骨灰或者花瓣泥土装入可降解骨灰盒,然后再将这个骨灰盒埋在树根附近,以树上的挂牌或者其他记号为“碑”。未来家人想来祭祀,只要找到树所在的位置即可。

说到底,树葬只是把骨灰盒换了一个地方埋,从本质上来说也做到了让人入土为安。可人们担心树葬的树木会被随意处理,或者说标记会因为意外遗失,这样来年就无处祭拜了,因此不愿选择。

但其实以现在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来说,生态殡葬的推广是势在必行的。尽管这个推广之路走的应该会很困难。

就像当年从土葬转为火葬一样,这需要给民众一个接受的过程,让大家理解将“遗体”奉献给自然,才符合生命文化的价值观念。

举报/反馈

答案在这儿

243万获赞 19.8万粉丝
深耕疑问,重在科普,尽量专业,解析几何
未来车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官方账号,科学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