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的话

博物馆,是岁月的沉淀,历史的珍藏。是时间长河里闪亮的珍珠。

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不仅是运河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财富,而且它们还留着共同的自然与人文的印迹:运河。

大运河城市博物馆里,每一件藏品,每一册资料,每一幅图画,都无言叙述曾经的辉煌、不凡的过往。它如同滴水,折射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太阳。

走近它们,感受到的是厚重的自豪与认同。

走进它们,触摸到的是满满的自信和骄傲。

江苏无锡地处江南,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得米、布、丝、钱“四大码头”应运而生,除了大家熟悉的这“四大码头”外,无锡还有“窑码头”之称。

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旧区名,现已被合并)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江南风韵的秀美和雅致。跨过伯渎桥是大窑路,沿着大窑路走100多米,就到了运河畔的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博物馆门前就是游船码头,游客乘坐运河游船也可以直达博物馆,码头两侧呈现出的是江南水乡运河人家的景象。

走进这座深藏在江南水乡中的古文明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背景墙,由砖瓦片堆砌而成,墙面呈现出美丽的波浪纹,历史感与艺术感完美契合。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位于古运河畔大窑路上,地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是我国第一座全面展示中国砖瓦发展史的主题博物馆。

无锡的制窑史可追溯到明代甚至更久远的年代。当时的无锡先民以农耕为主,由于农作物存在季节性,勤劳而富有智慧的先民们便利用农作物的季节性规律,将春秋两个季节空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搞起“副业”,掘土建窑,自制土砖、瓦坯,干燥以后,将土坯放入窑内烧制。无锡大窑便从那时开始萌芽,逐步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无锡砖窑业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在明洪武初年,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一带是无锡砖瓦生产贸易的集散地。“上塘十里尽开店,下塘十里尽烧窑。”大窑路据此得名,这条运河畔的小路,横跨六百多年历史,曾经诞生了300多座砖瓦窑。可以说大窑路古窑群遗址见证了无锡窑业曾经的辉煌,作为中国古代砖瓦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无锡砖窑业几乎与米、布、丝、钱“四大码头”同时产生,为众多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精美的砖瓦,包括江苏南京古城墙等历史建筑,都大量采用了无锡生产的砖瓦,成就了无锡闻名于世的码头——“窑码头”。

博物馆分为两层,馆内的陈列区域设计成窑洞拱门式样,青砖贴面,一楼是“无锡砖瓦史”展厅,展示了许多古代砖瓦实物,其中的镇馆之宝就是传说中古代专供皇宫使用的“金砖”。“金砖”据说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又因“金砖”制成后要运至京仓,以供皇宫专用,故又有“京砖”之称。展厅中陈列的城墙砖,每块砖上都详细雕刻了制作年代、地方包括制作者的名字,由此可以看出,在古时候对于监造城墙砖的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展厅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无锡古窑遗址沙盘,地面是透明玻璃,沙盘在玻璃下面,走在沙盘上面,走上玻璃栈道的感觉。古窑遗址沙盘展示了当年窑业全盛时期窑址的分布和周围的基本环境;鸟瞰脚下全景,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兴盛的窑业景象,可以看到在运河两岸分布着众多古窑。围绕沙盘展示的无锡砖窑的历史沿革以及无锡砖瓦在日常生活的运用,在惊喜之余,不免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在大窑路周边古窑群遗址多达一百多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十几处,博物馆一楼园中保留了三座古窑遗址,它们都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更加真切地看清它们的形状和结构,廊道这边陈列着制作砖瓦的工具;还能看到有几座栩栩如生的铜像,展示了窑业相关的工作场景。2013年,大窑路窑群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博物馆二楼,陈列的是古代砖瓦仿制品、各地砖瓦实物以及现代制砖机械模型,反映了中国砖瓦的历史沿革和工艺成就。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内设置的一处互动游戏场地——“手工砖瓦吧”,是一处颇具文化特色的场所,在这里可以体验砖瓦生产制作流程,感受运河边曾经繁荣的“砖瓦文化”。

千年运河,繁荣古今。运河新的历史还在继续,如今,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作为无锡古运河畔的三大博物馆之一,是运河畔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无锡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风采。(陈从广 顾瑾瑜 / 张莉 整合)

(大运河新闻热线:18611735190)

来源:学习强国无锡学习平台

----------------------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义富 肖东

三审 晖军

举报/反馈

大运河传播

1.1万获赞 3448粉丝
服务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的专业化媒体平台
大运河传播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