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凉山11月6日讯 (记者 游伍琼)绿树掩映下的房舍、阡陌纵横的诗意田园,极富农耕生活情趣的村寨画面,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这里就是位于西昌市川兴镇新农村一组高山堡,这一个隐藏在安宁河谷绵延沃野间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

安宁河谷典型的明代屯堡文化遗存

高山堡北倚木托山(尔乌山),南望邛海,堪称风水宝地。因其地势高拔故有“高山”“高山堡”“高山一镇”之称,亦有“金线吊葫芦”的美誉。

作为安宁河谷典型的明代屯堡文化遗存,高山堡的人文格局极其特殊。高山堡九姓人家“苏巫陈,尹周罗,傅伍郑”始祖原籍多为江南福州府或苏州府,在大明王朝初年“以武力定天下”、“广疆域”、开发滇蜀政策背景下,他们从军来到建昌,即今日的西昌。

600多年间,九姓人家结成亲如兄弟的异姓宗盟聚族而居。村落百年繁荣,高山堡九姓人家开枝散叶,繁衍生息,截至2021年,九姓人家总人口已有数百户共1400多人,他们共同营建构造了一方和谐共荣的人文空间,堪称奇迹。

堡里原有建筑多为明清风格的木架构土坯小青瓦房屋,房屋密集自成四合院落,原有32个天井,坐落在堡子中央葫芦形台地上。家喻户晓的“进士宅第”陈家大院也坐落于此。据史料记载,陈家大院建于清朝乾隆时期,是西昌川兴镇高山堡古村里显赫的“名门望族”、“进士第宅”。一门两院,文武双全,东院“将军第”,西院“进士第”,为清代武魁陈其纲及其弟——进士陈其纪的宅邸。

 打造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节点

高山堡乡村振兴文旅项目就是以西昌市文物保护单位-陈家大院保护性修缮工程为基底,以高山堡明清时期屯堡历史文化为底蕴,尊重原有村落格局,延续村落肌理和历史文脉,致力将其打造为川西南地区特色传统古村落修缮复建的标杆、乡村振兴的典范。该项目是西昌市打造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节点。

陈家大院主体结构在清乾隆晚期建成,内檐装修完成于清嘉庆早期,前后历时约十年,大院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5510平方米左右,由并列联排的东、西大院组成,分别是西大院的“恩进士(恩贡)第”和东大院的“武功将军第”两个大院,并列平行的两大院建筑形制相同,均为三进二院,是一处有230余年历史的川西南古建民居,在2000年被列为西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高山堡乡村振兴文旅项目既保护和修缮了陈家大院建筑和众多文物,也重新打造了高山堡,经过重新打造后完美呈现出一个既有历史文化、又有田园风貌、更有乡愁韵味的乡村田园度假目的地,为世人摹画出一幅返璞归真的西昌田园世情长卷。

项目分3期实施,计划总投资约6.8亿元,其中:一期为陈家大院文物修缮工程;二期为陈家大院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三期为旅游度假区及商业街。

励志传奇的陈家大院

陈家大院的修建和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励志传奇。作为明初军屯移民,陈氏先祖陈文从福建福州平叛战争来到建昌卫,也就是现在的西昌,战争胜利后,陈文以军户身份留驻建昌卫就地屯垦,晚年定居高山堡。

300多年后,清雍正乾隆年间,陈文十四世孙陈学诗,虽家境贫寒,却生了两个非常成器的儿子。长子陈其纲学武,是成功的木材商人。次子陈其纪学文,是“恩贡”,也就是秀才中的秀才。哥哥在外打拼时,弟弟居家读书。难能可贵的是,哥哥挣到了钱,修了大宅,把宅子和钱财都拿来与弟弟平均摊分,哥俩儿“剖金分屋”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

时间一去不复返,而以陈家大院为载体的文化灵魂却成为了永恒。

高山堡有特色的景点很多

高山堡有特色的景点很多,高山堡温泉酒店就是依托川兴镇优质温泉资源及高山堡历史底蕴,建设西昌市独一无二的天然温泉精品酒店。该酒店计划在2023年第三季度开门迎客。

堡子周边的170余亩农用地将根据季节栽种水稻、油菜、草扇番茄、向日葵等不同的粮经作物,打造集传统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生态田园景观,通过“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打造诗情画意的村景,唤醒现代人关于乡愁的记忆。

高山堡的文昌宫,迄今至少145年,文昌宫中供奉文昌帝君,以培文风。文昌帝君也保佑着弹丸之地的高山堡。仅清一代,高山堡就考取5位举人,其中2位为武举,可以说是人杰地灵,代有名人。

堡里还保留下来了许多见证了百年沧桑的古树,其中树龄一百年以上的古树共有十株。在一株270年树龄的黄葛树下,有喝茶聊天的平台,人民品着用尔乌山泉水冲泡的邛海荷花叶香茗,眺望远方的田野,时光仿佛回到了从前。

透过高山堡的一砖一瓦、一物一景,都感受到了浓浓的乡韵。透过绿树掩映下的房舍、阡陌纵横的诗意田园,看村民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希望你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