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银水库。钱文攀 张紫微 摄
11月1日,位于斗门区白蕉竹洲山麓的竹洲头泵站一片忙碌景象,站内用于从磨刀门水道取水的五台机组火力全开,每两天半的取水量可注满一个梅溪水库。
时间回到一周前,竹洲头泵站取水口正受咸潮困扰。自10月18日凌晨起,因咸潮上溯到西江珠海全段,造成取水口氯化物含量超标,珠海全市7座泵站连续7天无水可取。
据介绍,这是有历史记录以来珠海10月面临的最严重的一次咸潮。珠海供水“乾坤大挪移”,从喝江水改喝水库水,成功打赢供水保卫战。珠澳两地310多万居民在不知不觉中平稳度过了这次咸潮。
保供水,就是保民生。复盘这场供水保卫战,看得见的是供水部门提前谋划、科学调度,看不见的是这座城市的功能正日趋完善,民生设施升级换代,抵御咸潮的方法不再单一。
南方日报记者 冉小平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张紫微
咸潮来袭
珠海取水泵站停摆一周
竹洲头泵站位于磨刀门水道上游,是距离珠海市区最远的主力泵站,这里的水要向南“跑”上50多公里才能到达市区。由于丰水期西江上游来水量大,平时靠距离珠海市区最近、日取水能力230万立方米的广昌泵站便可满足珠澳两城所有淡水使用需求。因此,竹洲头泵站只在每年9月至次年4月枯水期“工作”。
10月18日凌晨,竹洲头泵站监测到河口氯化物浓度上涨,泵站运行班组的值班人员迅速取水进行人工化验,确认了数值无误。氯化物浓度很快达到286毫克/升,这意味着,海水已经倒灌至磨刀门水道上游,下游泵站更是无法达到取水标准。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标准委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中氯化物含量超过250毫克/升,就不能用于自来水原水。
珠海水控集团供水调度热线中心高级主管何晓梅当时正在观测整个调度系统:“我发现竹洲头泵站氯化物浓度噌噌噌往上涨。”调度中心立即指挥竹洲头泵站关闭取水闸门。18日上午,竹洲头取水口氯化物含量已经达到1700毫克/升,到20日凌晨突破了2000毫克/升。直至24日,竹洲头泵站连续7日因取水口氯化物含量超标而无法取水。不过,这几天的珠海市民并没有意识到,城市已无水可取。
何晓梅工作8年多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她翻看往年数据,竹洲头泵站往年10月取水几率都在90%以上,好几年达100%,即该泵站当月全天候可取水。而今年10月的取水几率降到70%,是2011年建成投用有记录以来10月取水几率最低的一年。“今年的咸潮比往年强度更高,来得也更早。”何晓梅说。根据珠海水控集团监测,今年9月21日,珠海主力取水泵站平岗泵站出现了年度首次氯化物含量超标,较常年早25天。
主要原因和上流来水减少,无法压制咸潮上溯有关。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10月31日发布消息显示,今年7月中旬以来,珠江流域降雨、江河来水持续偏少,西江来水较多年同期偏少四成至五成。
何晓梅介绍,丰水期西江梧州段来水能达到1万立方米/秒,现在的来水只有2000立方米/秒。
蓄淡御咸
“最大淡水缸”竹银水库挑大梁
咸潮的“咸度”,指的是水中氯化物的浓度,一旦氯化物含量超过250毫克/升,人们就能从水里尝出咸味。18年前的一次咸潮仍让许多珠海人记忆犹新:水龙头流出来的都是“咸水”,煲汤不用放盐,泡出来的茶是咸茶。
2004年底,西江上游发生50年一遇的大旱,海水上溯严重,珠海取水口氯化物含量最高达到800毫克/升,对澳供水氯化物含量也超600毫克/升,珠澳两城陷入喝水困境。当年11月,国家防办启动“千里调水”工程,从1300多公里外的贵州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开闸放水。珠海抢抽到2000万立方米。珠澳居民才得以安然度过“水荒”。
以淡压咸,是远水解近渴的传统方式。如今,珠海则采取蓄淡御咸,用“过去的淡水”抵御当下的咸潮。
竹银水库是应对此次咸潮的最大“功臣”。站在竹银水库大坝上,只看见水平如镜,碧波浩渺。依山而建、山坝围合而成的竹银水库犹如一个超级人工湖,悄无声息地滋养着珠澳两城居民。这座水库还通过直径1.5米的对澳供水第四管道,输送原水至澳门氹仔岛石排湾水库,保障澳门居民用水无虞。
进入今年后汛期以来,水利部统一部署编制了今冬明春水量调度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骨干水库有效储备淡水水源。8月26日,珠海水控集团开始对竹银水库进行补库。
汛期为了避免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竹银水库水位多维持在10余米,这一阶段是补库的黄金期。考虑到路程和成本,在满足取水条件时优先由距水库3.5公里远的平岗泵站补库,蓄到35米后,则由扬程更高、功率更大的竹洲头泵站补库。
至10月11日,竹银水库已补到45米。为保持水库汛限水位以下高水位安全运行,水库工作人员加大了保障力度。竹银水库运行员周俊堂负责日常水库安全运行数据的监测,水库低水位运行时,他每天需要巡查一次水库是否有渗漏情况。补库后大坝受压大,他的巡查次数增加到每天3到6次。
作为珠海“最大淡水缸”,竹银水库最高可蓄水49.4米,总库容达401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超过3800万立方米,蓄满时其库容相当于3.5个大镜山水库。根据调度系统中的数据,咸潮期间,竹银水库水位下降了9.47米,共放水1110万立方米。竹银水库管理中心主管李丹自水库还在建设时就来到这里工作,在他看来,这样的供水幅度也是往年10月份罕见的。
咸潮来袭的那段时间,珠海市民从喝江水改为喝水库水,人们不再用舌头感知咸潮,咸潮也不再“咸”了。
直至10月25日起,竹洲头泵站间断性出现可取水条件。取水机组重新轰鸣起来,当天该泵站取水3小时。次日,竹洲头泵站、平岗泵站均达到全天候取水条件,五组机组再次全力启动取水,这轮史上10月最严重咸潮终于平稳度过。
挑战仍在
力保珠澳平稳度过后期咸潮
“10月的这次咸潮仅是开始,12月、次年1月是咸潮高发时节。”何晓梅介绍。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预测,今冬明春西江来水可能持续偏枯,磨刀门水道将遭遇强咸潮影响,澳门、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供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如今,由于供水调度系统的存在,取水、补水等方面的调度工作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但仍然需要调度中心和各泵站、水库、水厂等单位协调一致,为应对咸潮提供效率保障。
经上一轮咸潮后,竹洲头泵站当下正利用取水机会,开足马力向竹银水库输送原水。竹洲头泵站运行一班班长刘元魁值班时,恰逢机组重新开机取水,他向记者介绍,五台机组全开的情况下,每小时抽水量可达46000立方米,其中40000立方米补到竹银水库,剩下的供往市区。记者采访当日,机组重新开机仅两天,水位上涨并不明显。要将水库补至咸潮之前的水平,竹洲头泵站还需要连续工作近半个月。
目前,除补库竹银水库外,珠海水控集团正抓住机会补库位于市区的南、北两大水库群。截至目前,包括南屏、竹仙洞水库在内的4座南库群已补满蓄水;凤凰山一带的北库群有效蓄水率也已超过80%。两大库群补库完成后,相当于再增加了一座竹银水库。届时珠澳供水在无河水可取的情况下,保障天数可增至近两个月。
“全力补库的同时,我们积极利用竹银水库新隧洞建成通水的优势,合理、灵活调整调度方式,改善竹银水质、提高泵站实际抽水机率,进一步加强咸潮期间的珠澳供水保障。”珠海水控集团供水公司董事长李永海介绍,目前竹银水库通过新、旧隧洞一进一出的运行方式,增加了水库水的流动,减少了春季水华发生几率,同时管道增加,也有效提高了竹洲头泵站实际抽水机率。
后期,竹银水库将进一步加强对澳供水水质监测,成立专人专班,加大对澳供水管线及水库大坝的巡查力度,全力确保对澳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