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就业局势越来越严峻,很多毕业生开始选择考研,希望借此机会可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人是纯属盲目跟风。无论是哪一种目标,报考研究生都要思量清楚,不可疏忽大意。
很多考研人关注到预计到2025年,专业硕士的招生将扩大到总规模的三分之二,专硕将成为未来考研主流。
硕士研究生一般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
学术型硕士简称学硕。学硕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专业学位硕士简称专硕。专硕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水平训练的一定层次人才。
专硕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简单说:专硕更多的作用是用于缓解就业压力,同时提供高素质人才,相当于让一部分人三年后再毕业。
学硕变少,专硕变多,并不代表国家不再重视科研了,而是要--转型。
考研人数的确越来越多,但专硕学硕这两年的区别真的是越来越少,专硕社会认可度几乎和学硕无差异,甚至很多专业的专硕分数还要高些,且很多学校专硕学硕考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这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变化呢?
一个是如果你想走科研路线,那就必须在本科阶段就要开始考虑这件事了,因为学术型硕士减少,而直博、硕博连读比例增大。
比如同济大学在2022年秋季入学博士生计划招生1700。在拟录取名单的公示中,通过直博录取的学生有379名,相比2021年的335名(不含医学生)来说,提高了许多。
也就是说,如果大家还是等硕士毕业后再慢慢想自己要不要读博的话,基本上会丢掉很多机会的。
考研时选择学硕还是专硕呢?主要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 1、想做学术研究,有读博打算的选择学硕,硕士期间可以直接申请读博士,能缩短上学年限。
▨ 2、数学基础一般最好选择专硕。每年都有数学基础一般的同学去冲学硕,最后基本都因为数学分数太低直接导致考研失败。
▨ 3、对于志在留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同学,最好选学硕。V哥了解到对于华电电气毕业的学子进上海电网,学硕可以直接落户,专硕需要额外加分才能落户,主要因为学硕和专硕的学科加分不一样,当然现在各个城市的落户政策也一直在变,这条建议仅供大家参考哈。
▨ 4、专硕和学硕的就业没有明显区别,选择时不用考虑就业的影响因素。
▨ 5、如果读研的时候想更多的接触社会,更贴近实际,选择专硕。
选专硕,说直白点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为了能找个好工作对吧?怎么找个好工作呢?首先学校要好,够名气有实力;其次资源要好,上学上着就有好的工作机会喂到嘴边;然后前景要好,是夕阳产业啊还是朝阳产业,这区别就大了。
同时对艺术设计生来说,有作品有项目有实习背景也是重中之重。国内专硕2年变3年学制其实也考虑到这个原因,因为如果是2年学制,第一个学年学习理论课,第二个学年才开题和开始做研究,只有6个月有效产出/实习的时间,学生能力还没培养出来就将毕业,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希望可以再多一年的时间来学习。
还有一些不同。比如学费不同
学硕: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
专硕:按不高于本校现行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收费标准确定。
比如报考人数不同
学硕:招生人数少,推免生占比高。
专硕:招生人数多,推免生占比低。
比如调剂要求不同
一般学硕可以调剂到专硕,但专硕不能调剂到学硕。
比如读博深造机会不同
学硕有机会直接申请硕博连读。专硕必须要等毕业之后参加考博。
考虑到未来发展,同学们究竟应该怎么选择呢?
工作就业:专硕优先,就业方面相较于学硕,基本没有区别。
学习年限相对较短,可以更早的踏入社会,也许就意味着你可以比考学硕的同学多一年的工作经验。对未来的工作发展很有优势。
学硕一般不要求有工作经验,但是专硕的部分专业报考需要有工作经验。
比如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硕士研究生报名的考生,必须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学硕就不需要。
如图所示:
报考的专业需不需要工作经历一定要看清楚。
医学类,语言类,法律(法学)类的专业一般不允许本科非本专业的考生跨考。
另外,上海交大也对跨考该院校做出了许多限制。
云南大学的会计专业仅限招收工商管理类或者经济学类。
想要跨考的考生格外要注意这一点。
学硕专硕你会怎么选?你的看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