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围魏救赵”是发生在战国时期一次著名的截击战--桂陵之战。
其核心是“避实击虚”。虚实是古代兵法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在《孙子兵法》中就有《虚实篇》讲求”避实而击虚”;《管子》提出“乘瑕则神”;《吴子》提出”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等待。“围魏救赵“体现了哲学矛盾分析法中“抓主要矛盾”的方法论。
此计“击虚”的要义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敌人虚弱之处同时是要害之处,否则击之也对全局不发生作用;二是敌人要害并非虚弱,攻之也夺取不下,反而于己不利。因此击虚的关键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围魏救赵的出处
此计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古人云:“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盲目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避其锋芒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其分流再逐一消灭,或者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袭击敌人要害部位威胁它,或绕到敌人背后打击它。如此一来,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目标而返身解救自己的危难。
《围魏救赵》的故事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攻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使他分散兵力,而后各个击破。正面攻击敌人,不如迂回攻击其薄弱空虚的环节。
战国时期,魏国为了报仇,派出将军庞涓率领8万军队进攻赵国,魏国的军队很快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赵国眼看抵挡不住魏国的攻势,赶紧派人向齐国求救。“来人,快点,请人到齐国求救!” “报齐王,我们赵国现在被魏国围困,危在旦夕,赵王请求齐国发兵解救。” “好,朕命令田忌为将领,孙膑为军师,带着军队出发去解救赵国。”
田忌和孙膑率领大军到了魏国和赵国交界处。“孙膑军师,我军应该直接逼近赵国的首都邯郸,和魏国军队正面交战。” “田将军,我们要解开一团乱麻。不能硬扯,要制止殴斗的双方,不能直接用刀枪对他们乱砍乱刺,而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进犯者的要害,捣毁他空虚的地方。现在魏国的军队全力攻打赵国,他们的精兵,估计已经倾朝而出了。国内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我们应该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国军队必定会回来救援,这样做我们就可以替赵国解围了。”“先生真是英明高见,令人佩服。”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率领大军直接赶去大梁,魏军得到报告,庞涓大吃一惊,“岂有此理,快撤兵,我们要回去守护国都。” 可是,这个时候赵国已经准备妥当,田忌和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做好埋伏。“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一定会很疲惫,而桂陵是他们的必经之地,而且地势险要,我们在这里做好埋伏就可以将他们一举拿下。” “全听先生指点。”几天后,魏国军队人马走到了桂陵一带,突然间齐军敲着战鼓冲杀出来。没有任何准备的魏国军队,被杀得片甲不留。还没来得及解救都城,就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战争齐军大获全胜,赵国也得到了解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了。
【经典故事】制造变数化险为夷
围魏救赵,其实是主动挑起事端,让对手疲于奔命或失去判断,再趁乱达到目的,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这也很常见。比如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
中,被通投降到曹操阵营却发誓不为曹操谋划一计一策的徐庶,看穿了孙权刘备一方接连使用诈降计和连环计,并预料到曹操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但是徐廉单单想要远离战场独善其身,也绝非易事。从徐庶和曹操个人交往的历史来看,徐庶母亲之死,曹操有着难以推脱的责任,但是曹揉对于徐庶本人却非常的尊重,也有很高的期望。而徐庶本人偏偏进曹营却一言不发,很不给曹揉面子,曹操为此在谋臣面前也很尴尬。所以说在当时曹操和徐廉的人际关系处于一种很微妙的状态。但从根本上说徐庶处于弱势地位,因为曹操和他的实力不对等。一方面曹揉对徐庶的忍耐会有什么样的限度,徐麻是否会落得和孔融、祢衡一样的下场很难说;另一方面由于双方的冷战状态,徐庶也确实不好向曹操提出诸如身体不好想回后方休息的借口。徐庶不得已,只好以说破连环计为威胁,向大名鼎鼎的庞统请求帮助。庞统让徐庶回到曹营之后,立刻派心腹之人在曹营中散布流言,说西凉州的韩遂、马腾谋反,杀奔曹操的大本营许都。当时曹操已经统一北方,但是对于西凉的少数民族却没有收服。如今曹操引兵在外,最怕的就是这些人趁机作乱,因此第二天就开会讨论这件事。这时之前一言不发的徐廉站了出来,主动要承担起防守西凉的任务。曹操应该说是受宠若惊的,因为这样一个自己倾注了极大心血却不买自己账的人才,今天居然公然站出来要为自己排忧解难,曹操的高兴和满意不用多说。一方面有徐廉这样的人去防范叛军,应该会成功;另一方面自己对徐廉的一番心血总算没有白费,群臣也会对自己的人才政策大加赞赏。
于是曹操不假思索地拨给徐庶一部分军队,高高兴兴地送徐庶北上了。
【道理】"围魏救赵"成语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如果直接去做可能会适得其反,但是你换一个方法去做,反而会得到好的效果。
更多有趣的睡前故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