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四川南江县的米仓古道,始创于秦朝末年,兴于汉代,距今约3500年,是我国最早的“国道”。千百年来,华夏南北文化在此交融和延续,独特的山川地理在这里雄踞和传奇,并孕育了南江这方水土极其悠久的历史、非常厚重的人文、令人惊叹的山川和风物资源。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近日,介绍四川南江县人文历史的文化丛书《米仓古道文丛》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广大读者奉上了一部中国乡邦历史文化经典读物。

豪华阵容 为丛书赋能

该丛书共含《风景无边——南江山水的诗情画意》《关山千重——南江人文的魅力与质感》《大行之道——南江米仓古道上的人与事》《山花烂漫——南江民俗撷芳》《文运天开——南江古诗文选注与鉴赏》五卷,160万余字。由著名作家卢一萍、刘甚甫、赵郭明、何国强、康清莲分别著写,当代作家、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丛书题写书名,著名作家,矛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担任丛书主编并以《国家语境与南江叙事》为题撰写总序一,四川省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南江县委书记李本勇以《赓续文脉 鉴往开来》为题作总序二,政协南江县第十届委员会主席符大纲以《写在<米仓古道文丛>出版之际》为题作总跋,裘山山、杨牧、罗伟章、伍立杨、熊笃等诸名家分别为五卷丛书复审并作分序,可谓锦上添花。

编攥历史文化丛书在南江县尚属首次,成立了《米仓古道文丛》编辑委员会,由阿来担任总顾问,卢一萍担任总策划,李本勇、程秋、万林、吴开财、李文荣担任顾问,符大纲担任主任,韩君才、苟丹、王春明、马辉、陈真、刘柯伶、刘小鹤、岳贤刚担任副主任,王才华、王善春、刘文平、何侃、李常青、杨雄、辛勤、易明、岳春森、袁万年、夏冬、翁晓洪、符忠、谢尚尧、蒲泽领、魏国担任委员,由赵郭明、杨雄担任策划,王家全、何志平、胡天寿、胡传淮、梁廷宝、黄治新、符道今、惠芝涌负责初审,刘火、伍立杨、罗伟章、裘山山、熊笃负责复审。

《风景无边》

完美呈现南江山水之美

《风景无边——南江山水的诗情画意》由著名作家卢一萍著写,著名作家、原成都军区文艺创作室主任兼《西南军事文学》主编裘山山以《游子是故乡的歌手》为题作序。

故乡,对诗人贺知章来说,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触物感怀;而从当下游子回乡的哲学命题来讲,又与“故乡比远方更远”的悖论有关。两种情愫,正是完成“山水南江”创作的题中之义。卢一萍作为南江人,他的《风景无边》立足南江的山川地理,水文变迁,为家乡放声而歌,是一本奠定了堪称稀有的故人之情的散文集。米仓道上的诗情画意、河流变迁、山谷风貌、奇山异水、四季变幻,通过文学表达,成了触物思人、圆润生命真意的山水美文。某种意义而言,该作是一部既向徐弘祖《徐霞客游记》致敬,又有齐邦媛《巨流河》的故园情怀萦绕字里行间的文学作品。它完美地呈现了南江的山水之美,书写了一部更便于流传的“纸上风景”。

作|家|介|绍

卢一萍,作家,四川南江县人,1972年10月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任成都军区文艺创作室副主任,2016年退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白山》《激情王国》《我的绝代佳人》,小说集《帕米尔情歌》《天堂湾》《父亲的荒原》《银绳般的雪》《大震》,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扶贫志》《祭奠阿里》,随笔集《流浪生死书》等二十余部;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天山文艺奖、四川文学奖,上海文学奖等。《白山》获亚洲周刊2017年度全球中文十大小说,其与《祭奠阿里》分别入选2017年、2019年收获文学排行榜;现居成都。

《关山千重》

用文学化的笔法呈现南江人文气象

《关山千重——南江人文的魅力与质感》由著名作家刘甚甫著写,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原主编杨牧以《秦汉关月总如霜》为题作序。

刘甚甫的《关山千重》,写南江的历史人文,以支系庞杂的米仓古道为轴线,将南江人文用文学化的笔法予以呈现,使之互为牵连、彼此呼应,上溯人皇之初,下及晚清民国,以一条文字河流的气象,写出了南江的人文面貌。该作以古道入境为起点,以古道出川来结束,贯穿县境,沿主线、支线渐次展开,以遇见、呈现的方式,保证了叙事的未知性与神秘感。该作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文化。内容包括米仓古道的形成与演化,以及由此派生的典故、传奇、史实、风物、风情、考古发现、民间传说等,用独特的视野,阐释了南江人文的魅力。第二部分写红色文化。南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革命时期的文献、石刻标语等积存丰富,作者以文化为立场,诠释了红色文化对古老文明的冲击与重构,发现并阐述了南江人文的现实性与现代价值。

作|家|介|绍

刘甚甫,本名刘胜富,曾用笔名春绿子、春绿,四川南江人,现居成都。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其短篇小说《川北号子》《波波浪浪一条江》等曾产生较大反响。先后出版长篇小说《空城》《三国大博弈》《算尽天机 西汉历家落下闳》《毛狗》《鬼门》等。其中《空城》曾长期位居国内长篇小说销售榜前茅,其独立编剧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欢喜嗨店》曾在四川电视台热播。

《大行之道》

用大散文仰角书写南江乡贤

《大行之道——南江米仓古道上的人与事》由著名作家赵郭明著写,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文学杂志社社长罗伟章以《乡邦历史人物的书写路径》为题作序。

赵郭明的《大行之道》以妇好伐巴至南江解放为时间主轴,就米仓道的众多历史远客为什么来“南江米仓道”的大历史作为思考入口,完成了南江叙事的文本呈现;同时,对百余名沿着巴人“践草为路,拓于秦末”的“大行道”来到南江的远客,在米仓道的活动踪迹及他们离开南江的历史原由进行了梳理;他们“来了/走了”的史学理路得以建立后,还对本土名流乡贤、南江儿女在米仓道上的成长史,乃至其对南江史与中国史的互为影响予以了刻画。概而言之,基于历史文献与田野采访,作者俯首治史的史家视角与打望历史人物星空的大散文仰角,成为了讲好“一条古道上的地方史”的基本保证。作者“以邸塘堡为中心”,突出米仓道的史地纵深,以人物书写建立了面对大历史,通往新时间、新历史的文字路径。所列人事,使地方写作在介入国家语境之后,突显了令人赞叹的力量。

作|家|介|绍

赵郭明,作家,笔名郭发财,四川江油人,曾在空军工作20余年。2022年度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所有相》、摇滚乐文化批评专著《枷锁与奔跑》、长篇纪实文学《大国能源》、长篇历史散文《大行之道》等多部。有诗歌、中短篇小说及文学评论发表于《解放军文艺》《长江文艺》《时代文学》《青年作家》《四川文学》《莽原》《西部》《星星》《绿风》等刊,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散文诗大系”等散文、诗歌及小说权威选本。曾获《星星》诗刊作品奖。

《山花烂漫》

以诗意的笔墨呈现南江民俗文化魅力

《山花烂漫——南江民俗撷芳》由著名作家何强国著写,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伍立杨以《大地与岁月的深切叩问》为题作序。

南江,地处西南与中原过渡地带。千百年来,华夏大地的南北文化流传至此,与巴蜀古老的民风交汇、融合,塑造出特有的川东北民俗,并得以延续、发展和丰富。南江民俗,是南江人民数千年来用心血、智慧和情感凝结起来的、独特的人文景观,体现着南江的文化特色,蕴藏着南江文化的魅力。何强国的《山花烂漫》以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石工号子、薅草锣鼓,巴山背二歌等积淀于南江的民间习俗为素材,通过搜集、整理、加工,在依托华夏民族文化及思想特质的背景下,以充满诗意的笔墨,与传统民俗研究结构及范式形成明显的区分,让人在感受南江民俗庞杂丰厚的同时,还能领略来自泥土的芬芳和传统之美。

作|家|介|绍

何强国,四川南江人,先后毕业于乌鲁木齐陆军学院、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任排长、干事、秘书、政治委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发表作品,出版有《眸凝清花江》《巴蜀商人在新疆》《放飞丝路篮球梦》《凝固在雪山冰峰的忠诚》等。

《文运天开》

为今人沐浴昔日南江的浩浩文风

《文运天开——南江古诗文选注及鉴赏》由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康清莲教授编著,中国古代韵文专家、原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熊笃教授以《旁搜远绍,必将沾溉千秋》为题作序。

南江自南朝梁时建县,迄今已1500余年,惜乎世事变迁,或遭兵燹、或因天灾,年深日久,册籍朽毁,简编所录,挂一漏万。据康清莲教授“为将来计,为一方文化传扬计”而领衔选编的《文运天开》,广泛查阅了各大馆藏之典籍、志书、诗文集,辑录了自秦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南江籍诗人、作家或与南江相关的诗人、作家的诗文作品,包括秦汉以来50余位诗人的近300首诗歌,唐代以来50多位作家的120篇文章。就其书写兵灾匪患、民生艰难、歌颂乡贤、羁旅情怀,以及修道坐禅、田园农事、课教子弟的题台查趣、予以注释、解读、鉴赏,所成之书,就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而言,都是弥足珍贵的。为今人沐浴南江昔日的浩浩文风,承续一县文脉夯实了基础。

作|家|介|绍

康清莲,四川南江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巴蜀文学与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入选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主持和参与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在《山东大学学报》《江西社会科学》《晋阳学刊》《新疆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著有学术专著《史记考论》《天瘦阁诗半注》等四部,主编本科通识教育教材《国学经典导读》。

《米仓古道文丛》

是“乡邦的”又是“中华的”

《米仓古道文丛》可谓南江有史以来,堪称前无古人,事关南江人民文化生活的重大文化工程。就宏大“中国史”或“中国文献”作为前提认识来说,《米仓古道文丛》作为一个类别,显然是其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工程的一部分;从地方性的“地方史”来讲,它又属于“我们南江这个地方”的一个文化类别,是“乡邦文献”对“中国史”和“中国文献”的一种有机补充。因此,南江打造的这套丛书,虽然是“地方的"“乡邦的”,实际又是“中国的"“中华的”。

举报/反馈

中视西部传媒

197获赞 53粉丝
分享西部文化与旅游咨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