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的关系

作者:赵学清 来源:《思想理论战线》2022年第01期

《政治经济学批判》没有完成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切重要方面的分析,《资本论》没有完成对“资本一般”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的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留下的是一个未完成的开放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

——兼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的关系

  [摘 要]《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马克思在总结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先后构思并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虽然只公开出版了第一分册,没有实现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六册写作计划,但马克思留下了《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政治经济学手稿》。马克思在生前仅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他留下的第二、三册遗稿由恩格斯整理出版了第二、第三卷,恩格斯计划编为第四卷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由考茨基整理出版了《剩余价值学说史——政治经济学批判遗稿》,但从内容上看,马克思没有写完《资本论》,恩格斯也没有整理出版完毕马克思的《资本论》遗稿。对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的关系,权威的看法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就把马克思公开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手稿列入第二部分“《资本论》及其准备著作”中。显然,历史考证版的编辑者把《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手稿视为《资本论》的准备著作。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则将上述二者列入“《资本论》及其手稿”这一部分中。可见,《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编辑者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手稿视为《资本论》的手稿。

  把《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及《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视为《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这种观点,没有把握《政治经济学批判》这部巨著的历史地位,没有厘清《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两部巨著的关系,有必要进行深入讨论。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早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并诞生了《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是马克思从1857年开始总结自己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均源于马克思自1843年10月开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及其成果。

  马克思在1844年就酝酿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孕育时间长达十五年。1843年10月,马克思开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大约在1844年春天,产生了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写作一部《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巨著的想法。这个想法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为现实。但马克思在大量阅读经济学著述、关注现实经济运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巴黎笔记》《布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神圣家族》(与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与恩格斯合著)《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宣言》(与恩格斯合著)等著作、手稿和笔记。1849年8月马克思移居伦敦后,“再从头开始,批判地仔细地钻研新的材料”,深入地研究政治经济学。1850年9月至1853年8月,马克思阅读了斯密、李嘉图、穆勒、马尔萨斯等众多经济学家的著作,研究了经济史,关注着英、法、德等主要国家的现实经济运行,写下了包括商品、货币、资本、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国际贸易、人口问题、世界市场、殖民制度、工艺史及发明史、各国经济史等主题的24本笔记即《伦敦笔记》。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马克思基本创立了唯物史观,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系统认识,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条件更加成熟。

  约在1857年8月下旬,他为计划中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起草了一篇总的“导言”,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并拟定了计划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的结构。在8月份写完“导言”后,马克思连续写了七个笔记本的手稿。起初他并没有给手稿确定标题,只是在1858年2月开始写作最后一本笔记才在封面上写明“政治经济学批判(续)”,由此可以推定,前面的笔记本都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马克思在写完《政治经济学批判》草稿后,打算以这个手稿为基础进一步加工整理,然后分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1858年3月,他与出版商敦克尔签订了出版合同;6月,为正式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做准备,对自己一年多来所写手稿进行整理分类,写了《七个笔记本的索引》。

  约在1858年8月,马克思在《七个笔记本的索引》的基础上,按计划开始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到1959年1月写完了第一章“商品”和第二章“货币或简单流通”,原计划的第三章《资本一般》因为篇幅超过出版商的规定和政治上的考虑而中断了写作。于是,马克思把“商品”“货币或简单流通”这两章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付印,1859年6月正式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计划的宣布,证明他构思已久的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架构已经形成并正式付诸实施,证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巨著的草稿。其实,马克思自己在1858年11月29日致恩格斯的信中,就明确地把《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付印稿寄给出版商之后,马克思紧接着开始了写作第二分册的准备工作。他重新阅读和研究了以往的摘录笔记,按一定的思路编成《引文笔记》并对引文笔记做了索引。对自己1857-1858年的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初稿编写了《我自己的笔记本的提要》。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拟制了《资本章计划草稿》,将资本的理论分为“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和利润”三部分以及关于理论史的和各种问题的论述。1861年8月,马克思正式开始写作第二分册,至1863年7月,写下了篇幅庞大的23个笔记本共1472页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从1861年8月到1862年春,马克思先着墨《货币转化为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等内容,但在写作《C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蒸汽、电、机械的和化学的因素)》一节时暂时中断了叙述,转而写作属于这一计划草稿第三篇的内容《资本和利润》。从1862年春到1863年1月,写作的是被恩格斯称为《剩余价值理论》的部分。因为在第一阶段写作中马克思已经涉及利润问题,他不得不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利润、地租、利息等概念进行分析和批判。按照《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写作先例,一个理论部分叙述之后有一个理论史附论。在写作第二分册时,马克思仍旧沿袭上述先例。进展至《资本和利润》部分时,在叙述了剩余价值和利润、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和利润率下降问题后,就转至相应的理论史上,并不断突破范围,使该部分的篇幅越来越大,总共写了10个笔记本,共730页,约占整个1861-1863年手稿的一半。1862年12月28日,马克思在给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提出以《资本论》为标题,而《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个名称只作为副标题单独出版其研究成果的计划。他说:“第二部分终于已经脱稿,只剩下誊清和付排前的最后润色了。这部分大约有三十印张。它是第一册的续篇,将以《资本论》为标题单独出版,而《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个名称只作为副标题。其实,它只包括本来应构成第一篇第三章的内容,即《资本一般》。这样,这里没有包括资本的竞争和信用。这一卷的内容就是英国人称为“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同第一部分合起来),至于余下的问题(除了国家的各种不同形式对社会的各种不同的经济结构的关系以外),别人就容易在已经打好的基础上去探讨了”。紧接着,马克思于1863年1月拟制了第一篇《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三篇《资本和利润》和第三篇第二章的写作计划。至7月,马克思继续写作的内容是关于机器的叙述、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论述、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从属和实际上的从属的论述、资本的生产性,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论述,以及一些学说史方面的论述等。

  马克思给库格曼的信以及手稿中关于第一篇“资本的生产过程”和第三篇“资本和利润”的写作计划和后来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三卷讨论问题的高度重合,证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过程中发生了重大转向,已经过渡到按《资本论》的结构计划写作。此时,在1857~1859年间逐渐形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计划中的《资本》册已经完成了向《资本论》的写作计划过渡。

  紧接着,马克思于1863年8月直接开始写作《资本论》各册手稿。1866年2月13日马克思致信恩格斯说:“关于这本‘可诅咒的书’,它的情况是:12月底已经完成。”1863年8月开始写作,1865年12月底完成的《〈资本论〉1863-1865年手稿》主要牵涉《资本论》“理论部分(前三册)”的内容。从1861年夏天开始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资本一般”章)到1865年年底《资本论》理论部分三册的手稿写作告一段落,马克思《资本论》四册的手稿初步形成。

  1866年马克思为《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整理付印稿,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由奥托·迈斯纳出版社出版。此后马克思在修订出版德文第二版、校订法文版的同时,继续进行《资本论》第二册、第三册所考察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手稿的写作,直至1883年3月14日逝世。而恩格斯在研究了马克思的遗稿后,决定把第二册编为第二卷,第三册编为第三卷,理论史编为第四卷。恩格斯极其认真地编辑马克思的遗稿,于1885、1894年分别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恩格斯逝世后,考茨基整理了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历史部分,以《剩余价值学说史——政治经济学批判遗稿》为书名于1905~1910年出版了《资本论》第四册的遗稿。

  从1844年计划撰写《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起,一直到1859年1月,马克思逐渐确立了自己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1859年6月正式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是马克思漫长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孕育诞生的头胎长子。它的出版表明,《政治经济学批判》不再停留在书稿中,已经成为公开出版物。不仅如此,他还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中向世人宣布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巨著的六册写作计划,并继续按计划写作。马克思在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的过程中,由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转向写作《资本论》,到1865年底基本形成了第一、二、三、四册的草稿。1867年9月正式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标志着马克思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向写作《资本论》的转变取得了成功。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早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早于《资本论》。《资本论》孕育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的写作过程之中,《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资本一般”章演化发育的结果。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内容包含《资本论》,《资本论》研究的只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资本一般”篇的内容

  在1857年起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马克思就提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五篇结构:“(1)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切社会形式……(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的依据的范畴。资本、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它们的相互关系。城市和乡村。三大社会阶级。它们之间的交换。流通。信用事业(私人的)。(3)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就它本身来考察。‘非生产’阶级。税。国债。公共信用。人口。殖民地。向国外移民。(4)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汇率。(5)世界市场和危机。”这是马克思在他的著述和手稿中首次提出《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巨著的结构。在这个五篇结构中,“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实际上就是他刚刚写好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等内容。而计划中的考察“资本”的部分并不是很突出,只是“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的依据的范畴”之一,与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并列并一起构成第二篇的内容,和国家、生产的国际关系、世界市场和危机等其他四篇并列。

  在《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手稿》写作过程中,马克思又多次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后来连续写作的手稿中,他第一次提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结构是,第一篇“考察交换价值、货币、价格”,“生产的内部结构构成第二篇。[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上的概括构成第三篇,[生产的]国际关系构成第四篇,世界市场构成末篇;在末篇中,生产以及它的每一个要素都被设定为总体,但是同时一切矛盾都展开了。于是,世界市场又构成整体的前提和承担者。于是,危机就是普遍指示超越这个前提,并迫使采取新的历史形态。”这里仍旧是五篇的计划,但把“导言”计划中的第一篇“或多或少属于一切社会形式的”“一般的抽象的规定”调整为“考察交换价值、货币、价格”,这实际上进行了重要修改,因为“交换价值、货币、价格”只属于商品生产社会,而不属于一切社会形式。其余四篇没有实质变化,但对末篇相对说得多一些,还谈到了世界市场和危机迫使采取新的历史形态。这里,资本仍和土地所有制和雇佣劳动作为构成生产的内部结构来分析。

  在手稿继续写了几十页之后,马克思又回到了政治经济学巨著的结构问题。此时货币章已经写完,他直接从资本开始写起,“I.(1)资本的一般概念。(2)资本的特殊性:流动资本,固定资本。(资本作为生活资料,作为原料,作为劳动工具。)(3)资本作为货币。II.资本的量。积累。(2)用自身计量的资本。利润。利息。资本的价值:即同作为利息和利润的自身相区别的资本。(3)诸资本的流通。(α)资本和资本相交换。资本和收入相交换。资本和价格。(β)诸资本的竞争。(γ)诸资本的积聚。III.资本作为信用。IV.资本作为股份资本。V.资本作为货币市场。VI.资本作为财富的源泉。资本家。在资本之后可以考察土地所有制。然后考察雇佣劳动。以所有这三者为前提,价格运动,现在是作为在流通的内在整体性上被规定的流通。另一方面,三个阶级作为在生产的三种基本形式上和流通的各种前提上来看的生产。然后是国家。(国家和资产阶级社会。——赋税或非生产阶级的存在。——国债。——人口。——国家对外:殖民地。对外贸易。汇率。货币作为国际铸币。——最后,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社会越出国家的界限。危机。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式的解体。个人劳动实际成为社会劳动以及相反的情况。)”马克思这时写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这部著作的结构已经同五篇结构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一是资本及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从以往合在一起的一篇,分开为三篇;而五篇结构中,资本、地产和雇佣劳动是合在同一篇的。二是把国家作为一个综合的问题来考察,同前面第四、第五篇相似的内容“国家对外”“世界市场”都列在国家这个问题的名下。三是五篇结构中的第一篇没有再提,其实并不仅仅是货币章写完的缘故,而是这时马克思可能已经把“考察交换价值、货币、价格”的内容仅作为分析资本的绪论,而不再是独立的篇。四是独立设篇展开对资本的分析,且计划得比较详细,透露出考察资本的六个方面的细节。资本成为考察的重点,这可能因为他正在写作资本章的缘故。五是把土地所有制和雇佣劳动放在和资本同样的地位来考察,因为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和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三个阶级的依据。

  手稿仅仅过了几页,马克思的思绪又回到了“资本”这部分的问题,他借用黑格尔的“一般、特殊、个别”的概念,系统地设计了资本章的结构。这时关于资本章的设计和前些页有关设计的重要差别在于,他运用黑格尔的“一般性——特殊性——个别性”的方法,一般、特殊、个别相互嵌套着一层一层地分析资本的属性。这再一次表明,马克思1857~1858年写作政治经济学手稿时对资本的思考已经非常深入。

  1858年2月22日,在《资本章》将要写完的时候,马克思在写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学著作的六册计划。他说:“全部著作分成六个分册:(1)资本(包括一些绪论性的章节);(2)地产;(3)雇佣劳动;(4)国家;(5)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批判和历史整个说来应当是另一部著作的对象。最后,对经济范畴或经济关系的发展的简短历史概述,又应当是第三部著作。”这个计划与以往计划的区别在于:(1)以往的五篇改为六册,还增加了包括更广范围的“以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批判和历史为对象”和“对经济范畴或经济关系的发展的简短历史概述”的另外两部著作。(2)以往计划中“一般的抽象的规定”或“考察交换价值、货币、价格”的一篇不再同“资本”等内容并列,而仅仅成为《资本》册的“一些绪论性的章节”。(3)“资本”成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中的首册,突出了“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它必须成为起点又成为终点。”(4)以往计划中第二篇考察的三大范畴——资本、土地所有制(地产)、雇佣劳动,成为前面三册的主题。(5)最早分开后来综合起来的三、四、五篇又恢复并列的地位,成为第四、五、六册的主题。

  20天后,马克思又致信拉萨尔,解释了如何实施六册计划:“第一分册无论如何应该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著作,而由于它包括整个叙述的基础,所以未必能少于五至六个印张。这一点我在最后加工时就能看清。这一分册包括:(1)价值,(2)货币,(3)资本一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两者的统一,或资本和利润、利息)……整个著作将分成六册,不过我并不准备每一分册都探讨得同样详尽;相反地,在最后三册中,我只打算作一些基本的叙述,而前三册专门阐述基本经济原理,有时可能不免要作详细的解释。”马克思的这个补充说明意味着:第一,他先要根据正在起草的手稿出版一部比较完整的著作——第一分册,其内容是整个经济学著作的基础,包括价值、货币和资本一般。这个第一分册只是第一册资本的开始。第二,六册计划中各册的内容详略不同,前三册专门阐述基本经济原理,篇幅详尽,而后三册只一些基本的叙述。资本册属于需要作详细解释的一册。第三,他在写作并研究的过程中概括出一个新的概念“资本一般”,以及其包括的三段式结构。“资本一般”的三段式分析结构开启了《资本论》理论部分结构的先河。

  1858年4月,马克思致信恩格斯谈了政治经济学著作的计划,“这一堆讨厌的东西将分为六册:1.资本;2.地产;3.雇佣劳动;4;国家;5.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一、资本又分为四篇。(a)资本一般(这是第一分册的材料);(b)竞争或许多资本的相互作用;(c)信用,在这里,整个资本对单个的资本来说,表现为一般的因素;(d)股份资本,作为最完善的形式(导向共产主义的),及其一切矛盾。”马克思的这封信和致拉萨尔的信相同之处在于,同样将经济学著作分为六册,透露的不同信息是将《资本》册的结构进一步具体化了。《资本》册分为资本一般、竞争、信用、股份资本四篇,将要着手写作的是第一分册“资本一般”。而在给恩格斯写这封信时,马克思经拉萨尔介绍已同敦克尔出版社签订了分册出版自己的经济学著作的合同,并且准备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基础上开始写作第一分册。《资本论》是从第一分册中“资本一般”的内容发展起来的,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结构中的资本册的内容不仅包括了《资本论》的内容,还有对竞争、信用和股份资本的分析,可见《政治经济学批判》内容的庞大。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序言中,马克思公布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六册计划是,“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他三项的相互联系是一目了然的。第一册论述资本,其第一篇由下列各章组成:(1)商品;(2)货币或简单商品流通;(3)资本一般。前两章构成本分册的内容。”这是对《政治经济学批判》这部巨著结构的公开宣示,考察资本的部分只是其一册的内容,可见它绝不是他的另一部巨著《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

  而在继续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的过程中,马克思按分析资本一般的三段式结构逐渐形成了《资本论》的结构。在确定以《资本论》为书名出版自己的经济学研究成果的1862年年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写下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和“资本和利润”两部分的写作提纲。“资本的生产过程”写作提纲的逻辑思路基本上吻合于后来公开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资本和利润”写作提纲的逻辑思路也基本吻合于后来马克思写作的手稿以及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甚至更详细地讨论了第三篇第二章的重点问题。马克思对于第三篇第二章重点问题的思考在他后来的手稿和正式出版的《资本论》第三卷中都得到了落实和进一步的充实完善。虽然这里没有第二篇的提纲,但可以断定,此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资本一般”的写作过程中,已经基本形成了《资本论》理论部分三卷的逻辑框架。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册和《资本论》天然的联系在于,《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第一篇“资本一般”内容的必然发展、全面展开和提升完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按照《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章的计划开始写作,逐渐地形成《资本论》的结构,逐步地过渡到按《资本论》的结构计划写作。此时,1857-1858年逐渐形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六册计划的《资本》册已经完成了向《资本论》的写作计划过渡。1866年马克思为出版《资本论》第一卷整理手稿时,最终形成《资本论》三卷四册的结构。他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明确指出:“全部著作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四册理论史。第一卷包括头两册。我想把第三册编作第二卷,第四册编作第三卷。”《资本论》一、二、三卷理论部分的内容正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资本一般”的三部分内容的系统展开和完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开始的五篇计划中,资本和地产、雇佣劳动就是研究的重点,在后来修订的五篇计划中,资本不仅独立成篇而且拟订了更为详细的提纲,成为重点中的重点。在最终确定的六册计划中,资本成为单独的一册,作为全部六册书的第一册,成为全书理论建构的核心。而《资本》册中“资本一般”的展开正是《资本论》所考察的内容,所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研究内容上包括了《资本论》,《资本论》仅仅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中《资本》册中第一篇“资本一般”内容的扩展和完善。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或“可能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中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余内容

  在马克思的计划中,《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原本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巨著的绪论部分,包含在六册结构中《资本》册之中。马克思曾与出版商签订了分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合同,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唯一公开出版的部分。随后马克思虽然开始写作第二分册,但由于写作计划的变动调整,最终手稿未能成书,后续其他各册也未继续写作。在马克思决定以《资本论》为书名、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副标题出版其研究成果之后,其内容又被纳入《资本论》的体系中。而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中最早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则被改写为《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内容,又成为《资本论》的绪论章节。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开宗明义地指出:“我把这部著作的第一卷交给读者。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资本论》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深入地考察了“资本一般”,通过对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的系统而深入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必然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客观规律。

  《资本论》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资本一般”篇演变发展而来,深化了“资本”册关于“资本一般”的分析。但是,“资本一般”只是马克思庞大的写作计划的很小的一部分,《资本论》对资本一般的深入分析没有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的竞争、信用和股份资本的考察,仅在分析资本一般的过程中附带分析了土地所有制和雇佣劳动,没有系统地考察国家、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内容,因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多次提到《资本论》的“可能的续篇”。他自己并未放弃《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六册计划,因为他在《资本论》中还多次提到《资本论》的“续篇”和“可能的续篇”,他在1862年曾写信告诉库格曼,《资本论》只包括《资本一般》的内容,没有包括资本的竞争和信用,以后他“打算或者用德文写续篇,即结束资本、竞争和信用的阐述”。这说明马克思在决定以《资本论》出版他的研究成果时,没有放弃《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六册计划,还要写考察竞争、信用和股份资本的“续篇”。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中,马克思还谈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其他篇章的问题。他说:“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怎样表现为资本的外部运动,怎样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发生作用,从而怎样成为单个资本家意识中的动机,不是本书范围以内的事。”是哪本书的事呢?显然属于他曾经计划的《资本》册“竞争”篇范围的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他还说:“对垄断价格的考察属于竞争学说的范围,在那里,将研究市场价格的现实运动。”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曾经指出,“这一章(指第22章——笔者注)研究的对象,和所有要在以后说明的信用现象一样,不能在这里详细研究。”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开头马克思就声明,“对土地所有权的各种历史形式的分析,不属于本书的范围。我们只是在资本所产生的剩余价值一部分归土地所有者所有的范围内,研究土地所有权的问题。”而“土地所有权的独立研究”正是六册计划第二册研究的主题。在马克思亲自校订的《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中,他在分析工资的形式时说,“在本书中不可能论述所有这些形式,这是专门研究雇佣劳动的论著的任务,不是本书的任务。不过,这里要详细地说明一下两种基本形式。”虽然《资本论》讨论了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但包含着分析工资的各种特殊形式等内容的六册计划第三册是专门研究雇佣劳动学说的。“从国家干预产生的经济界限等等,看来不包含在一般关系本身中”,而国家介入经济生活产生的种种新的经济关系正是六册计划第四册的任务。《资本论》第二卷在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时,明确地把对外贸易的影响完全撇开,第三卷虽然有一小节讨论对外贸易,但马克思明确说,对外贸易的极高利润率对一般利润率的影响,“本来不属于我们研究的范围”,而这些正是六册计划第五册研究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则说得更明确,“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和生活环境。但资本主义生产的这些比较具体的形式,只有在理解了资本的一般性质以后,才能得到全面的说明;不过这样的说明不在本书计划之内,而属于本书一个可能的续篇的内容。”以上引文论述表明,马克思在《资本论》许多地方明确地或隐含地讲到《资本论》的“续篇”或“可能的续篇”,便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计划中提到的、《资本论》未系统考察的资本的竞争、信用、股份资本等三篇的内容和《地产》《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等其他五册。《资本论》可能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写作计划中除“资本一般”外的部分。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和“可能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资本》册的竞争、信用、股份资本等各篇和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等其他五册的内容,这证明了《资本论》虽然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但未代替《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计划和“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内容。《资本论》不仅本身没有写完,而且也未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的任务,更未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切重要方面的艰巨任务。

四、《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的区别首先表现为考察对象的不同。《政治经济学批判》所要解决的问题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就是“对经济学范畴的批判,或者,也可以说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的批判。这同时也是对上述体系的叙述和在叙述过程中对它进行的批判。”其核心是批判,是在叙述过程中的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考察对象是非常宏大的。不论是五篇计划,还是最终确定的六册计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考察对象均包括了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一切重要的方面。具体包括:(1)或多或少属于一切社会形式的“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这是在最抽象的层次上研究资本主义经济。(2)属于商品生产这种历史上一定的生产方式的范畴——“交换价值、价值和价格”。这是在商品生产这个层面上研究资本主义经济。(3)资本。这是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和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最重要的范畴,是资本家阶级存在的经济基础。(4)土地所有制。这是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和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重要范畴,是大地主阶级存在的经济基础。(5)雇佣劳动。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重要的范畴,是工人阶级存在的依据和经济基础。以上三个方面是从特殊性层面上考察资本主义经济。(6)国家。这是考察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上层建筑——国家和资产阶级社会。(7)对外贸易。这是考察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8)世界市场。这是从总体上考察各国国内市场的总和。(9)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式的解体,这是在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层面上考察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必然后果。等等。《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中即使和《资本论》分析对象基本接近的《资本》册,内容也比《资本论》的内容更宽广,包括“资本一般”、资本的竞争、信用、股份资本等。“资本一般”的内容包括了“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和利润”,与《资本论》的内容大致相当。马克思本人也说,将以《资本论》为标题单独出版的著作,“其实,它只包括本来应构成第一篇第三章的内容,即《资本一般》。这样,这里没有包括资本的竞争和信用。”《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具体包括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的第一卷、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的第二卷和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第三卷。《资本论》所分析的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的关于“资本一般”的内容,连许多资本的竞争、信用和股份资本的内容都没有得到系统论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考察对象比《资本论》宏大宽广,《资本论》考察的内容只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中“资本”册的一部分,《资本论》的考察内容包含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考察对象之中。《资本论》的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也表明《资本论》属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庞大的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具有不同的逻辑行程。《资本论》的叙述逻辑是把研究结论通过范畴和范畴的体系把客观事物再现出来,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但《资本论》的逻辑行程还仅限于一国范围内的资本运动。《资本论》从资产阶级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开始,沿着商品→价值→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的逻辑主线,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被新的更高的社会制度代替的客观规律。正是从最简单、最抽象的、最本质的潜在的东西入手,使最抽象的逐步地变成复杂的、具体的、现象的东西,使潜在的规定性在叙述过程中逐步地显现出来,丰满起来。考察资本的生产过程的结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剥夺者就要被剥夺;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再生产难以实现平衡,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结论是敲响资本主义私有制丧钟的是无产阶级。《资本论》理论部分三卷仅仅叙述了研究资本的成果,同时也在必要联系的范围内叙述了土地所有制和雇佣劳动的研究成果,而对国家、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研究结论并没有进行系统叙述。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行程则比《资本论》更远,逻辑链条更长。《国家》册的分析结论可能会呼应第一卷的结论,提出无产阶级要消灭私有制首先要推翻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统治,夺取国家政权,运用政权的力量剥夺剥夺者,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对外贸易》册的分析结论可能会呼应第二卷的结论,提出对外贸易出现后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新情况,分析存在对外贸易情况下社会再生产平衡公式的新特点,证明经济危机随着对外贸易由一国扩展到他国。《世界市场》册将会呼应第三卷的结论,分析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加深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当世界市场的经济危机日益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将在英、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夺取政权,剥夺剥夺者,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是一国资本运行的丰富的具体现象,是《资本论》逻辑行程的终点,但这一逻辑行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运动过程。一国资本的运动经国家这个枢纽和一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形成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才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最丰富最具体的现象,而这正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结构逻辑行程的终点。逻辑行程的不同实际上是资本现实运动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反映,也是理论叙述过程演进的不同阶段。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不同于《资本论》的逻辑行程中,马克思必然会通过范畴和范畴的转化运动叙述他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切重要方面的重要结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叙述风格上的差别在于是以批判为主还是以建构为主。马克思1857年计划撰写的经济学巨著是《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正式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67年正式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说明《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都是要通过批判扬弃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来建构劳动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但《政治经济学批判》比《资本论》更关注对以往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扬弃,由此产生了两部著作在结构和叙述风格上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通过对以往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来建构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它要清理政治经济学大厦的地基,所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书名就规定了它是在批判扬弃中建构,批判是它的重要任务,其理论叙述必然要伴随着相关的学说史的清理。在公开出版的第一分册中,第一章“商品”的理论部分阐述结束后,有一节“A.关于商品分析的历史”;第二章“货币或简单流通”在“价值尺度”的理论阐述结束后,有“B.关于货币计量单位的学说”;在货币或简单流通一章的理论部分阐述结束后,有一节“C.关于流通手段和货币的学说”。而《资本论》的叙述风格则不同。《资本论》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范畴——资本,其重点在“论”。它是通过资本这个核心概念的运动所反映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建构起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大厦。而这个新的理论建构重在运用创新的经济范畴或术语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通过范畴的运动和范畴之间的必然联系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因而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的批判和扬弃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资本论》是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简单发展到复杂的运动来反映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建构新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主要任务,是主论,而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则是次要任务,是兼论。《资本论》是以叙述为主,批判为辅,是在建构理论体系的叙述过程中兼带批判。马克思把《资本论》的副标题确定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表明考察资本离不开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需要批判地利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相关理论成果来建构劳动的政治经济学的大厦。《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是马克思自己公开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绪论性章节,《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自己公开出版的《资本论》三卷四册的首册,比较二者的叙述风格就可以看出这两大经济学巨著叙述风格的差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中,每个理论叙述结束后的学说史部分,承担着“批判”的功能。而在《资本论》第一卷相同内容的第一篇,承担着“批判”功能的相应的学说史部分则完全删除了。不仅如此,在第一卷其他六篇中也没有像《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那样的承担着“批判”功能的学说史部分。至于《资本论》第二、三卷,由于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遗稿编辑出版的,其叙述基本上反映了手稿的原貌,因而有些部分在理论阐述之后还有一些学说史的内容,在草稿性质更浓的第三卷,则学说史的份量更重些。如果是马克思自己最终定稿,则学说史的部分极有可能会在理论部分删除而并入到第四卷去。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的完成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政治经济学批判》只公开出版了第一分册,接下来的写作过程是马克思自己主动转向,没有来得及按原计划写作和出版。但马克思留下了1857年7月至1858年8月期间写作的七本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和1861~1863年6月写作的24本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庞大写作计划,除包含在“资本”册中一些绪论性章节如商品和货币这两章外,其他部分都没有最终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未完成的各个部分具有不同的进展。有些已经有了初步的手稿,如《资本》册的“资本一般”部分在1857-1858手稿中就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在1861-1863年手稿中已经基本成型。这部分手稿及形成的关于“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和利润”的写作提纲后来为《资本论》手稿的写作奠定了基础。有些部分融合在对“资本一般”的分析之中,如对雇佣劳动、工资和土地所有制的分析在1857-1858年手稿中就穿插在对“资本一般”的分析之中,尽管这些分析还不够系统。有些虽然在两部手稿中有零星论述,但远未成熟,如关于资本的竞争、信用、股份资本的论述。有些还停留在计划阶段,没有留下系统论述的手稿。如关于土地所有制册的内容,虽然对地租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但还远未成为体系。关于雇佣劳动册的内容,虽然作为资本的对立面有了深入的分析,但怎样和“资本”册的内容切分,形成系统的雇佣劳动学说,还有待于努力。至于国家、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三册,虽然马克思认为比较简单,他人可以在打好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但毕竟马克思在手稿中几乎没有着墨。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国家如何通过赋税、国债等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一国的对外贸易给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平衡带来什么影响?对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带来什么影响?世界市场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和剩余价值和生产、实现和分配带来什么新的情况?世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什么关系?世界经济危机是如何在国家间传导并发展为世界市场经济危机的?世界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革命是什么关系?无产阶级如何联合起来在世界主要国家敲响资本主义的丧钟?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在马克思的脑海中已经有了框架,有了预案,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两部手稿中还没有相应的系统的叙述。《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一部巨著的完成程度相当低。它作为一个设想的开放的理论体系给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留下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和宏大的发展前景。

  《资本论》这一经济学巨著马克思同样没有写完,但他留下了二、三、四册篇幅庞大的手稿。尽管《资本论》二、三、四册的成熟程度不同,但可以说在主体上已经基本完成。对马克思来说,《资本论》第一卷作为一部独立的著作已经全部完成并产生重大影响。他在世时不仅出版了德文第一版,而且对第一版进行了系统的修订,出版了德文第二版。马克思还对法文版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校订,将德文第二版的七篇25章调整为法文版的八篇33章,对名词术语、修辞表述、注释和统计材料进行了增补和修改,使法文版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意见修订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第四版,尤其是德文第四版将正文和注释确定下来,成为全世界通行的原文本。恩格斯还主持了第一卷英文版的翻译出版,使《资本论》第一卷在英语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从再版次数、外文译本等方面看,《资本论》第一卷是一部炉火纯青、丰满成熟的相对独立的著作。虽然《资本论》第二册马克思生前没有出版,但马克思留下了两份完整的较为成熟的手稿和其他一些片断稿,也已经基本完成。第二册的手稿经过恩格斯的编辑于1885年公开出版,并于1893年再版。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册手稿很不完全,没有划分篇、章、节,有的内容写得多,有的内容写得少,有的内容没有撰写,最后写到阶级的地方中断了。手稿经过恩格斯的整理编辑、补写勾连,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三卷,但第三卷正文结束的地方,是“手稿到此中断”。在马克思那里没有完成的《资本论》第二、第三册遗稿经过恩格斯的编辑加工以《资本论》第二、第三卷正式出版,第二、第三卷可以看成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共同的著作。但即使这样,第三卷也是没有完成的。原计划《资本论》最后一卷或最后一册是理论史,马克思生前也没有出版,他仅留下的1861-1863年政治经济学手稿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部分,恩格斯曾计划将这部分手稿出版为《资本论》第四卷,并指导考茨基开展了初步的工作。但恩格斯生前也未能正式出版。恩格斯逝世后,考茨基经过编辑整理以《剩余价值学说史——政治经济学批判遗稿》于1905~1910年出版,成为和《资本论》三卷平行的一部著作。从《资本论》各卷的完成情况来看,《资本论》虽然没有最终完成,但从总体上看可以说基本完成。

五、《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任务不同的两部巨著

  以上的分析表明,《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也不是《资本论》的“手稿”,而是马克思计划写作而没有最终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加全面的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切重要方面,这体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和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1861-1863年手稿中。《资本论》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最核心的一个方面,这体现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及其手稿中。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任务是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切重要的方面,那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以及他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在这些重要的方面取得什么进展呢?概括起来,《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遗稿的主要贡献有:第一,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具体到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现代资产阶级生产”,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或多或少属于一切社会形式”的“生产一般”;第二,确立了指导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总的结果”——唯物史观,叙述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并有机地融入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性,阐述了建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第三,明确了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顺序,确定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六册结构,并说明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等六册的逻辑关系、详略安排和主要内容;第四,详细考察了“交换价值、价值和价格”,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相当完备和详尽地阐述了货币和货币流通理论;第五,从理论上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机制,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了剩余价值的创造,指明资本家阶级对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制定了分析“资本一般”的三段式结构——“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和利润”;第六,既肯定了资本在发展社会生产、推动科学进步、提升消费水平、传播文明因素、促进人的发展等方面“伟大的文明作用”,深刻揭示了资本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尖锐矛盾和历史局限性,说明资本的发展本身将“驱使人们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第七,高度关注机器体系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范围内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三种主要形式:协作、分工和机器或科学的力量的应用,提出不再倚赖于人工的自动化生产的思想;第八,系统地分析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批判中进行新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撰写了庞杂的剩余价值理论学说史;第九,历史地考察了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叙述了从原始公社所有制直到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产生的发展过程,制定了较为成熟的社会形态学说,从人的发展和社会形式之间关系的角度提出人类社会发展三大社会形式的理论,即“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第十,系统叙述了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指出以机器为基础的生产引起的历史性变化是未来社会的物质前提,未来社会的劳动表现为活动本身的充分发展,在质和量上将发生重要的变化,时间节约成为首要的经济规律,社会财富是“自由时间”,所有人成为具有丰富个性的人,具有高度文明的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由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贡献以及手稿的特点,因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手稿不仅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且是比《资本论》考察内容更为宽广、规律揭示更为深刻的一部独立的著作。

  1857-1858年手稿、1861-1863年手稿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共同的特点是,在概略的思路下秉笔直书,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思想的进行,并无明确的归结点,说明常常为牵涉的不过与另外一些部分有联系的问题所打断。因此,在这两部手稿中,在多处透露了六册结构的许多信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1857-1858年、1861-1863年手稿,对《资本论》分析的“资本一般”的内容之外,有许多对“资本”册其余各篇和其余五册的提示。如,在1857-1858年手稿《资本》章第二篇“资本的流通过程”中,马克思在分析总剩余价值在各个个别生产部门的资本间分配时,明确指出:“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属于竞争篇的范围。”在1861-1863年手稿中,在研究由于生产力提高影响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那部分价值,从而影响利润率时,马克思提示:“这个结果应该在论竞争的那一部分加以考察。”又如,1857-1858年手稿在分析资本流通中的差别问题时,马克思说:“信用能使资本流通中的差别拉平,这还不属于这里研究的范围。”1861-1863年手稿在论述货币经营资本的利润来源时,马克思没有深入分析,他认为“对此的详细论述只能放在关于作为信用的资本那一节中进行,因为这不是我们在这里的研究任务。”可见不管是1857-1858年手稿,还是1861-1863年手稿,除了“资本一般”外还要写作的有,资本的竞争、信用、股份资本等其他三篇,马克思的写作是按设计开展的。对于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等另外五册,1857-1858年和1861-1863年手稿也经常提到。1857-1858年手稿在分析古代的土地所有制时,马克思说:“至于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在现代小块土地所有制中再现的问题,这本身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围,我们将在关于土地所有制的一篇中加以论述。”在1861-1863年手稿中,马克思在说明研究地租的方法时说:“因为这里只是把地租的一般规律作为我的价值理论和费用价格理论的例证来发挥,只有到我专门考察土地所有权时我才详细论述地租,所以我撇开了一切使问题复杂化的情况……”1857-1858年手稿在提到雇佣劳动对资本的从属关系时,马克思说:“这个问题在以后研究雇佣劳动时要作进一步的说明。”在讨论雇佣劳动和工资的抽象规定时,马克思说:“这些不属于这里的考察范围”,至于支付经济上公平的工资的矛盾,“在现实中如何展开,则属于工资学说。”在1861-1863年手稿中,马克思又讲到这个问题,他说:“关于工人需求水平的变动问题,以及关于劳动能力的市场价格围绕这个水平上下涨落的问题都属于工资学说,不属于这里研究一般资本关系的范围。……一切不是同这个水平的一定的量而是同它的变量有关的问题,属于对雇佣劳动的专门研究,而不涉及雇佣劳动与资本的一般关系。”在1861-1863年手稿谈到资本和利润时,马克思写道:“还应当考察一个问题:为什么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从而随着固定资本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疯狂追求延长正常工作日达到了如此程度,以致到处都必须由政府出来直接干预。不过,关于这一点以后再谈。”1857-1858年、1861-1863年手稿中关于“资本一般”内容之外的这些提示证明,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六册计划不仅在宏观上予以安排,而且在微观上也已有了较为系统的考虑。

  《资本论》虽然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过程中孕育并成长,但其研究对象和创新的理论不同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其研究对象和创新的理论决定了它是一部不同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独立的著作。第一,明确提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其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可见,《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不同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它考察的是资本,只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的内容,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切重要问题。第二,确定《资本论》的结构是三卷四册,第一卷考察“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将探讨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册)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三册),第三卷即最后一卷(第四册)将探讨理论史。”《资本论》三卷四册的计划不同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六册计划,仅仅是研究“资本一般”的结构。第三,明确《资本论》的方法是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截然相反的、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唯物辩证法。建立《资本论》理论体系时使用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第四,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手稿已经基本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证明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深入研究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问题,揭示了资本积累的本质、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宣告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灭亡。第五,全面考察了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一部类)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分析了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无政府状态的不可避免性,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第六,阐明了剩余价值到利润、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利润到平均利润、价值到生产价格、商品资本向商品经营资本、货币资本向货币经营资本、货币资本到生息资本等一系列转化,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地租,揭示了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及其内在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各种收入及其来源,分析了剩余价值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全部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信贷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配,指出利润、地租、工资等各种收入都来源于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工人不仅受直接雇佣他的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工人要摆脱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就必须推翻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与利润、地租和工资三种收入相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三个社会阶级,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使无产阶级敲响私有制的丧钟,将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瓦解。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的接力奋斗,《资本论》基本上完成了分析“资本一般”的任务,而且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还提出了要撰写“续篇”或“可能的续篇”,继续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六册计划。《资本论》的创作和形成不仅未取代《政治经济学批判》,反而从一个侧面证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部政治经济学巨著。

  《政治经济学批判》没有完成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切重要方面的分析,《资本论》没有完成对“资本一般”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的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留下的是一个未完成的开放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正式出版至今,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从《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未能沿着马克思的逻辑圆满地完成其构想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体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理清《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各自的理论逻辑,完成马克思、恩格斯未竟的事业,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新的变化研究发展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工作者的伟大使命。

举报/反馈

巨优多

3.8万获赞 1520粉丝
永远站在大多数人民一边。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