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能源产业逐步成为国际发展大趋势,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产业发展迎来新高潮。
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产业风口变化万千。面对新能源产业“风口期”机遇,开阳县奋勇争先、抢占“风口”,充分发挥本地矿产资源丰富、配套要素齐全,以及主打产品磷酸铁锂在电池储能领域安全性高、寿命长、成本低的诸多优势,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建设千亿级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国·储能之都”。
抢占新赛道,剑指千亿级。随着工业发展路径日益清晰、延链补链不断深入,开阳县正依托磷矿石资源优势和磷化工产业基础,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高端肥料、精细化工产业,打造从“矿石”到“电池、电池材料”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未来,力争抢占全国动力储能电池正极材料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
优化产业布局
推动转型升级
10月8日,贵州磷化集团开磷股份公司位于开阳的年产40万吨湿法净化磷酸项目试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这标志着贵州磷化集团开磷板块在拓展延伸精细磷化工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迈出关键一步。
贵州磷化(集团)开阳化工公司
贵州磷化集团开磷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胜介绍,湿法净化磷酸是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精细磷化工产品的原材料之一,具有很高的附加值,这个项目将改变开磷板块“肥大化小”即化肥产品比重大、化工产品比重小的局面,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延长高端精细磷化工产品的产业链。
开磷的探索实践,正是开阳县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众所周知,素有“中国绿色磷都”之称的开阳县因磷矿而崛起,矿产资源富集。
开阳县是全国磷矿资源最为优质富集的地区,资源优势明显,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磷及磷化工产业,拥有国内唯一不经选矿即可生产高浓度复合肥的大型坑口生产基地,是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数据显示,开阳县内已探明磷矿资源储量达19亿吨,远景储量约30亿吨。
然而,尽管原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但开阳县却并没有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究其原因,是其产业业态多以传统磷化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结构不优,未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集群。
开阳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秋艳介绍,过去,开阳县的磷化工主要处于基础阶段,成本高、附加值低,在精深加工、高端化、精细化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这种“粗加工”模式,极易受磷矿石价格波动影响,容易陷入发展困局。
新能源产业的风生水起,让资源丰富的开阳看到发展新希望,下定决心告别“粗加工”,抢抓机遇、抢占赛道。为此,开阳县瞄定精细磷化工产业发展方向,全力以打造现代化工循环产业链为目标,重点推进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打造,全面推进基础磷化工向高端化、精细化转型升级。
为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开阳县大力引进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企业——
助推“延链”企业宁德时代等入驻落地;加快“补链”项目赛邦年产10万吨双氧水项目、胜威50万吨磷石膏制酸、江苏一夫年消耗300万吨磷石膏项目、汇阳新材料2*30万吨磷石膏建材等项目建设;推动“强链”产业磷酸铁锂系列项目、黄磷绿色技改、高纯度磷酸提升等发展。
众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的入驻,为开阳县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能。
与此同时,开阳县以园区为主战场做优产业布局规划,围绕产业布局,编制开阳县现代化工园区产业规划,全面按照发展功能优化布局产业园——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发展储能电池材料、磷系新材料、氟化工等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园发展基础磷化工、精细磷化工及磷矿伴生资源利用产业;“钛磷硫铁钙氟”循环耦合产业园发展“钛-磷-硫-铁-钙-氟”资源循环利用耦合产业、化工产品物流产业……
各个园区通过产业发展功能相互依存,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作用凸显,全面推进产业从杂乱化走向科学合理化。
找准比较优势
抢占全新赛道
10月11日,来到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阳基地磷酸铁锂一体化产业园项目现场,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挖掘机、吊车、碾压机正有序施工。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阳基地磷酸铁锂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
“项目今年3月11日场平动工,4月26日桩基动工,目前主要厂房建设已进入尾声,预计11月中旬投产。”中伟开阳产业基地常务副总经理陈杰说,项目争取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力争年底产出万吨产品。
2021年,开阳县政府与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在开阳建设100万吨级别一体化磷系材料生产基地和研究院,项目投资总额100亿元,分期开发。
这是中伟新材料布局的第一个磷酸铁锂基地。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综合服务商,2021年,中伟新材料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球第一。
谈到为何会进军磷酸铁锂领域,陈杰介绍,三元和磷酸铁锂都是现在主流的汽车动力电池材料,在国外,三元材料占比较高,但在国内,磷酸铁锂市场份额逐年增加,成本更有优势,未来储能市场空间广阔。
选择新产品、建设新基地,中伟新材料最终将开阳作为最佳选择。“开阳县磷矿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周边配套企业较多,可以形成一定规模,带来集聚效应。”陈杰说,项目建成后将承载磷矿、磷化、磷铁、铁锂、回收一体化业务,更有利于发挥公司在磷系产业方面的技术优势,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找准比较优势、抢占全新赛道,中伟新材料的思路与开阳县不谋而合。
开阳县的磷矿石品质优、储量大,基础磷化工规模较大、工艺较精,具备打造千亿级现代化工产业的坚实基础。为充分发挥优势、抢占赛道,开阳县正不遗余力招商引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以赴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
开阳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开阳县结合自身优势,突出针对性、前瞻性以及产业链的互补性、关联性,不断更新完善“两图两库两池”,强化精准招商、以商招商,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找准优势与产业发展、目标企业、招商项目的结合点,扎实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加快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开阳县抓住新能源电池材料“风口”机遇,成功引进宁德、中伟、安达、邦盛、胜威、磷化新能源、特瑞、聚力生8个百亿级重点项目,为培育一批百亿级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做好重大项目服务、推动尽快投产达产的同时,开阳县还将千方百计招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节点项目,打造一批个十百亿级别梯次企业,引导其成为科技企业、规上企业、上市企业,形成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坚定转型决心
打造产业集群
成立20多年来,贵州安达科技实现了从单一的磷酸铁到磷酸铁锂再到电池的产业发展,实现了从传统磷化工到新能源材料及电池的转型跨越发展。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品智能库房
1996年,安达科技在开阳县成立,主要生产黄磷、磷酸等传统磷化工产品。2006年,安达科技成为贵州省民营出口创汇第一名。触碰传统工业模式的“天花板”后,安达科技意识到,未来产业发展应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从那时起,安达科技下定决心开启转型之路。
“当时做这个决定是很痛苦的。”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波回忆道,那时,在市场调研时了解到,磷酸铁锂电池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电动车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2009年,安达科技开始转型,专注于磷酸铁和磷酸铁锂这两个材料的研究。正是在适度超前的布局中,安达科技抢先赢得市场,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名列前茅,去年获得第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证。
一个企业的转型发展,折射出开阳县转型跨越的坚定步伐。
近年来,开阳县始终坚持“工业立县”战略,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抢占新能源材料产业市场风口期,紧盯磷系新材料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不断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成果,大力推动以动力电池和储能材料、磷系新材料为主的现代工业产业集聚。
2020年底,胜威集团落户开阳,围绕贵州省磷化工“以渣定产”目标,投资近50亿元建设“钛-磷-硫-铁-钙-锂”绿色循环经济发展项目。
贵州胜威凯洋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帆介绍,落户以来,公司通过租赁一家化工企业的闲置厂房和生产设备,进行技改维修后,快速投入生产。目前,除年产25万吨粉状磷酸一铵生产线外,公司还在去年新建了50万吨磷石膏制酸和30万吨建筑石膏粉两条生产线。
“我们还要投资近50亿元建设‘钛-磷-硫-铁-钙-氟’全资源循环耦合利用项目。”站在一片正在施工的工地上,朱帆表示,通过这一项目,公司可以通过磷化工“吃掉”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
“钛白粉广泛应用于涂料、化纤、食品、塑料等领域。未来,伴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钛白粉的需求量将提升,市场前景广阔。”朱帆说,待2025年项目投产后,产值可达上百亿元。
从过去的“一磷独大”到如今的“多业并举”,开阳县工业项目跑出“加速度”,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提速,新型工业化步伐坚实有力。
“十四五”期间,开阳县将聚焦工业首位产业,紧紧围绕“磷系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两大主导产业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步推进新型磷肥、磷系阻燃剂、电解液等项目,深化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支持“以渣定产”,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同时,进一步优化调整园区布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助推新型工业化,通过做大做强现代化工,推动工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
预计到2025年,开阳县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
瞄准这一目标,开阳县广大党员干部正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奋力跑出转型升级的开阳“加速度”。
记者 李春明/文 通讯员 陈金/图
编辑:李奕璇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
举报/反馈

贵阳网

1396万获赞 40.4万粉丝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平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