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圃几百年来隐于苏州古城的深巷陋屋间

从容淡定 宠辱不惊

今天的艺圃仍有些门庭冷落

却是附近老人爱去的喝茶休闲之处

在明代,它是名噪一时的苏州名园

是造园世家文氏家族存世不多的园林之一


游园攻略

艺圃位于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占地仅五亩,约3300多平方米。是一座建于明代的私家园林,环境幽静,园景开朗,风格自然朴实。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空间布局 01

艺圃是宅院合一的园林,东部为住宅区,住宅区前后厅之间均有院落,以砖雕门楼贯通。

宅西则为园林,园林北为建筑,中为水池,南为山林。

而在住宅和园林之间,和一般的苏州园林不同,没有用围墙间隔,而是直接临水,园中美景环着一汪湖池徐徐展开。

入门妙处 02

沿着文衙弄,寻找艺圃入口,路过的是苏州街坊里最普通的百姓居住的地方,长长的弄、窄窄的道、曲曲的巷,让人感觉在逐渐远离尘世的喧嚣和都市的繁华。

就算步入大门,也不能一下子窥见园景,一条碎石铺地的长巷挡在面前,

古藤青枫贴墙而植,石笋翠竹倚角而立,凌霄、蔷薇攀墙而上,一股清新的园林气息扑面而来,让游人的心灵得以净化。

顺着这宛如水墨画的小巷,慢悠悠的拐入园林,庭院深深几许。

游览路线 03

游览艺圃的路线可按照住宅、园林建筑、水池、山水的顺序:

入口七襄公所世伦堂东莱草堂馎饦斋博雅堂延光阁旸谷书堂响月廊香草居南斋浴鸥庭院朝爽亭乳鱼亭爱莲屋思嗜轩出口


主要景点
01
住宅部分

世伦堂面阔三间,前有通廊,正面是落地长窗。“世伦堂”三字是明时文坛领袖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所起,明朝文氏父子、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被称为世掌丝纶。取名世伦,彰显文家特色。

东莱草堂是住宅的正厅,是主人会客、举行重要仪式之所。艺圃第三代园主姜埰是山东莱阳人,侨居苏州,为表示不忘本,故取此名。

草堂正对的砖雕门楼上刻有“刚健中正”四字,可谓是正气浩然,这有别于苏州其他园林,是艺圃前三任园主生平行为的写照。

再往里走就是馎饦斋和内室,馎饦是山东的一种用面粉做成的饼,也是表达了思乡之情,此处自成小院,宁静安逸,是读书的好地方。而内室是园主和家眷的起居之处,幽暗封闭,室内布置简朴。

02
博雅堂

从住宅转入花园,最北面的大厅就是博雅堂,又名念祖堂。其面阔五间,气宇轩昂,是园中的主厅。

曾想当年,园主和宾客在此纵古论今,泼墨挥毫。“博雅”表示园主仰慕学识渊博、温文儒雅而胸怀宽广的贤人君子。这里的木结构据说还是明代遗物。

03
延光阁

博雅堂的南边就是“延光阁”,这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水榭,临水而筑,南面用和合窗,窗下是栏杆、裙板。它既是园中极佳的观景点,又是园中的一景。

推窗便见水光粼粼,南望可见池南湖石假山,这里现在是茶室,在阁内品香茗、读诗书、赏山水、看游鱼,真可“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

04
旸谷书屋

旸谷乃神话传说中太阳神所居之地,书堂当是接受第一缕阳光之处。此处原是姜埰长子安节讲学的书堂。

05
响月廊

响月廊位于水池之西,这里四面开阔,是赏月的佳处。


人行走在廊中,犹在画中游。可在槛前细数游鱼,听风摇栏杆、雨打芭蕉之声,赏花影移墙、峰峦当窗……

06
浴欧庭院

走过渡香桥,迎面斜墙上的圆洞门形如满月。额题“浴欧”两字。浴欧是指忽上忽下飞翔的水鸟,比喻纯朴无杂念的人及其无所猜忌的真诚相处,以及忘身物外、倾心山水的田园隐逸生活。

池水与湖水相通,池周散置湖石,白墙前植有天竺、榔榆、探春、桂花、结香、腊梅、凌霄、鸡爪枫等花木,显得玲珑窈窕、僻静宁谧,构成园中最小的山池景观,蜗庐成趣,堪称妙构。入门见水之法,在苏州园林中尚属于孤例。

07
朝爽亭

朝爽亭位于园南假山山林的顶部,与中部水景形成了一幽一畅、一密一疏、一高一低的绝妙对比,它与延光阁隔湖相望,互为对景,极大地丰富了园景的层次。

08
乳鱼亭

池东突出池岸的是明代遗构乳鱼亭,是座四角亭,“乳鱼”即幼鱼,这里承载着曾经园主姜埰的寄托,当时明朝已亡,“观乳而罢钓”,思故国而不出仕,通过园林艺术表现遗民思想,在苏州园林中不多见。

乳鱼亭外形古朴沉稳,不高不大,不事雕琢,临池一面中间没有立柱,便于观赏水景,其余三面均有2根立柱,梁架结构复杂,有斗拱12个,在桁枋、搭角梁、天花等处均有明代彩绘痕迹。

亭柱间有美人靠,是凭靠观赏游鱼的佳处。此亭正面对碧池,清风徐来,爽心可人,盛夏在此小憩,确实如临仙境。

09
爱莲窝

爱莲窝面池而筑,夏天荷花映日红之时,坐在这里欣赏莲花,清风拂面,荷香益清,十分惬意。

10
思嗜轩

枣,甘甜而心赤,园主姜埰酷爱枣树,生前曾在园里种植几棵枣树,表白自己对明朝廷、国家的赤胆忠心。其长子安节为寄托对父亲的怀念之情,特构筑此轩以“思嗜”名之。不过,思念之中,也含有“永怀嗜枣志”之意。


历史沿革



艺圃初创于明嘉靖辛丑年间(1541)礼科副使学宪袁祖庚,苏州吴县人,进士出身,见官场腐败,40岁就弃官归隐从农,看中了当时“吴中士大夫往往不乐居于此”的一块冷落地块,叠山理水,修筑宅院,取名“醉颖”。

“颖”者,原指带芒的谷穗,后引伸为锥芒,喻指才能出众,前冠以“醉”,指不满官场黑暗,就退出以山川为怀抱,以诗酒作平生,独善其身,这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追求。

园子后归尚为秀才的文徵明曾孙文震孟,文震孟对业已废圮的艺圃略加修葺,易名“药圃”。“药”,楚辞中指香草“白芷”,清幽高洁,寓避世脱俗之意,文氏于此写诗作画,修身养志。

震孟后为状元,官至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相当于副宰相),秉公为政,廉洁自律,“在朝敢于直谏,铁骨铮铮,始终站在东林党人一边,深受朝野拥戴。因反对魏忠贤曾连遭贬职、调外等处罚,于崇祯九年(1636)罢官返苏,当年秋天逝世于药圃。

而另一位园主人是文震孟的弟弟文震亨,崇祯初为中书舍人,给事英武殿,遭到奸臣排挤,辞官退隐。文震亨虽在园中生活得精致而自由,却仍担忧明朝命运,当李自成起义军揭竿而起时,又重新出仕,为国担当。清军攻占江南,颁布剃发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文震亨投水自尽,被家人救起,但仍绝食六日而亡。留下一本《长物志》和艺圃得以流传。

明崇祯十七年,园归崇祯进士姜埰,继称“芝圃”,其意与“药圃”同。

姜埰,山东莱阳人,以进士起家为令,入为谏事之职,他忠于职守,敢于直谏,触怒皇帝,遭廷杖下狱,几致死,后得谪戍宣城;入清后削发为僧,念念不忘故国,遂以“敬亭山房”名其园,含有不忘亡明之深意。其子姜实节更名为艺圃,寓归农之意。

其后,艺圃又屡易其主。清道光十九年(1839),商人胡寿康、张如松为创建丝绸同业公馆而购艺圃,取《诗经》“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句意,称会馆为“七襄公所”

民国初,艺圃由于经济问题,园内房屋出租为民宅。

20世纪70年代末,艺圃被列为苏州市古典园林修复规划项目。根据陈从周提供的资料,在修葺时按“修旧如旧”原则,布局、风格与原貌相近。

1984年,艺圃修复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

艺圃虽是近代多次重修,但仍保存了明代园林的风格、布局和造园手法,以简练疏朗、自然质朴取胜,构筑精巧。园景幽致,可谓之明代园林的精品,且为文震孟等名人故居所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END
举报/反馈

姑苏课代表

8154获赞 1158粉丝
苏州的人文历史、旅游景点及攻略、美食介绍
本地资讯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